01(1 / 1)

根据史书记载,胡惟庸于1355年便投奔了朱元璋,曾经也是从基层干起的优秀青年干部。

大明建国后,胡惟庸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汪广洋被免职之后,朱元璋一时竟觉得群臣中没有人适合接替他担任丞相。后来,朱元璋发现胡惟庸处事谨小慎微,加上李善长一个劲地推荐,于是朱元璋任命胡惟庸担任右丞相,不久又升他为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位。

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擢湖广佥事。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明史》)

事实上,胡惟庸可不像朱元璋料想的那样,是个谨慎克己的人。

胡惟庸担任丞相的时间一长,便专横跋扈起来,将朝廷官员生杀予夺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手里,朝廷大事也不向朱元璋汇报便私自决定。凡是参奏他的奏章,胡惟庸都会暗中截留,然后指使党徒将上奏的人清除掉;而那些热衷投机钻营的人,为谋求官职和爵位,则争相给胡惟庸送金帛、名马、好玩之物。

朝廷正直之士看到这样的事后非常气愤,比如大功臣徐达便一再向朱元璋揭发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可是朱元璋却置之不理。

胡惟庸更加嚣张跋扈了,他甚至派人向开国大功臣刘基下毒,还与李善长勾结攀亲,广结朋党。

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叫涂节,他向胡惟庸献媚,竟然请求当他的义子,还恬不知耻地称胡惟庸为“五百年来第一贤相”。对于这句话,胡惟庸心里极为受用,从此他便以此自称。

除此之外,还有人称在胡惟庸远在定远的老家,看到从池塘水底长出了一根石笋,也有人向胡惟庸说,看到他们家祖坟附近有火光闪烁。

下边的人各种争相献媚,胡惟庸开始飘飘然,甚至觉得自己比坐在皇位之上的老朱还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