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赵光义害死的不止他哥赵匡胤,还有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赵德昭知道,皇位本来是他的,却被叔叔夺了去,他不甘心,想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调集数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攻打北汉,将北汉都城太原围得水泄不通。
拿下太原后,赵光义意欲乘胜拿下燕云十六州,于是挥师东进。
出征时,赵光义特意把赵德昭带在身边,名义上是让他到前线锻炼锻炼,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他趁机在京城搞事。这也从侧面证明赵光义的帝位来得不正当,心中有鬼,否则他没必要怕这个侄子。
进攻幽州的前一天夜里,诡异之事发生了。没有任何征兆,军中突然传开一个惊人的消息:皇帝赵光义不知所踪,必须马上拥立赵德昭为新皇帝!好在很快有人出来辟谣,事情得以平息,未进一步造成混乱。
这种事情一出,赵光义心中岂能痛快?虽然只是一个谣言,却非同小可,性质极其严重,意味着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而制造这个阴谋的人,不用说赵光义也知道是谁,但因当时在打仗的关键时候,他不好发作。
回到京城后,赵光义依然很郁闷,迟迟不对有功的官兵进行奖赏。按当时的规矩,奖赏期限不能超过半个月,大概是赵光义的心被这个谣言彻底扰乱了,连奖赏有功将帅这么大的事也没心思做。
皇帝迟迟不提奖赏之事,将帅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的甚至积了一肚子怨气。
将帅们的怨气让赵德昭都听不下去了,这样下去说不定会出事!这些当兵的可不是省油的灯,把他们惹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看来叔叔把这事儿忘了,自己有必要提醒提醒。
他找了个机会提出意见,不料刚开口,赵光义就勃然大怒,仿佛这股怒火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他撞上来。
赵光义朝赵德昭大吼:我都不急,你急啥?等你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
这句话说完,当天晚上,赵德昭就自杀了。
叔叔骂他一句就自杀,是他太脆弱了吗?
不是。是他从赵光义那句话里,读出了满腔“杀气”。
很显然,赵光义把那个谣言的制造者锁定在了赵德昭身上,只是尚未查证而已,而一旦查证,这就是灭九族的弥天大罪!为了避免伤及无辜,自我了断是最佳选择。
实际上,赵德昭自杀可以说是上了赵光义的当,正好解了他的心病,因为他早就想除掉这个侄儿了,留着他总是隐患,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和理由。
当赵德昭提出奖赏有功将帅之事时,赵光义的反应之所以那么强烈,说出那么重的话,目的就是逼他自行了断!
谢天谢地,这小子很“配合”。
应该说,两个人的目的,最终都达到了。赵光义得以安安生生地做皇帝,赵德昭也用他一个人的生命,避免了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