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 1)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曹髦召见大臣王经、王沈、王业:我现在就要去讨伐司马昭!

王经苦苦劝阻道:朝野上下皆归司马家,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的爪牙遍布四方,咱们这边没有一点儿实力,陛下你用什么去对付他?

曹髦从怀里掏出诏书掷在地上,喝道:我已经决定了!大不了一个死字!说完,转身就去内殿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见状慌忙逃走,要去向司马昭报告。他们叫王经一同去,王经不肯。

曹髦拔剑在手,上了辇车,率领宫中站岗的、敲钟的、跑腿的数百号杂役,呐喊着冲出宫门。他先在东止门碰上了司马昭弟弟司马由的人马,曹髦左右厉声呵斥对方,士兵们见皇帝亲自上阵、怒气冲天,吓得一哄而散。曹髦再往前走,迎面碰上了全副武装的一支部队,打头的是司马昭的心腹,中护军贾充。

曹髦挥着剑叫大家往前冲,对面的兵士们看到皇帝要拼命,纷纷后退。贾充的部下成济勒住乱奔乱跳的战马,着急地问:现在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着你们这些人,就是为了今天,还有什么可问的!成济立刻拍马上前,一枪把曹髦刺了个透心凉,枪刃从背上穿了出来,曹髦一下子从车上摔到地上,挣扎着死去了。

曹髦就这样被杀死了,一个皇帝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司马昭得讯,匆忙赶来,见满地鲜血,一下跪倒在地上——毕竟杀掉皇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不过司马昭很快就开始了善后工作。他威逼郭太后下诏,说曹髦性情暴戾、悖逆不道,此番是他自己闯祸,随后褫夺了曹髦的皇帝称号,仍作高贵乡公。又杀了成济,以掩悠悠众口。曹髦被草草安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的瀍涧之滨,司马昭只派了几辆车去办理安葬事宜,也没有旌旗等引导仪式。许多老百姓相聚围观,说这个就是前些天被杀的皇帝,有人忍不住哭了起来。

芳草萋萋一抔土,一位君王是这样的下场,真是无限凄凉。

曹髦虽然没有成功,但他求仁得仁。在司马氏的**威之下,他没有屈服退让,而是奋起抗争,以死来对抗残酷的命运。他是个战士,用生命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后来北魏的皇帝元子攸就声称:“宁为高贵乡公死,不做汉献帝生!”

后人敬佩曹髦,同时也惋惜他没有韬光养晦,而是不平之色形诸言行,终于快刀快折,死于权臣之手。但司马家做了这样的亏心事,也一直放不下这个心理包袱。到了晋明帝时,大臣王导把司马兄弟在魏末的所作所为告诉明帝,明帝羞愧地掩面伏在**,叹息道:如您所说,大晋的天下还会长久吗?

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无情帝王家: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人们常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明成祖朱棣在尚未夺权称帝时,还在北平做燕王,长期与蒙古残余势力周旋,像一堵墙一样把蒙古人挡在境外,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把明朝的“北大门”守得死死的,保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

朝野上下对此有目共睹,老爸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但在他看来,这个儿子越能干,越让人不放心。他先是以另有任用为名,召回了朱棣的幕僚南轩公,然后又任命胡诚为北平布政使。

胡诚实际上是朱元璋安插在北平的一个间谍,任务是向朱元璋汇报朱棣的一举一动。这人确实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厚望,每三天就向他汇报一次朱棣的动向。及至朱元璋死后,朱棣的两个儿子又以给爷爷守孝为名,被强留在南京,实际上是被建文帝扣下做了人质。

实际上,朱棣是幸运的,老爸尽管对他不放心,但自始至终未痛下杀手。而且尽管朱元璋对功臣冷酷无情,大开杀戒,却始终未杀一个儿子。

若朱棣遇到的是唐玄宗那样的父亲,可能连发这种感慨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