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司马师看到曹髦的表现后,一定觉得自己中了郭太后的圈套。
如今虽然看上去是司马家把持朝政,但新皇帝不是一个听话的主儿,而且本来朝中效忠曹魏的势力也不小,表面平静的朝廷,实际上暗流涌动。和不甘于做一个傀儡的新皇帝的较量就摆在面前,司马家能不能继续控制住大局,就要看司马兄弟的政治智慧了。
正元二年正月,忠于曹家的扬州刺史文钦、镇东将军毋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氏。司马师带病出征,几番较量,淮南兵败,毋丘俭被杀,文钦逃奔东吴。司马师虽取得胜利,但在战斗中伤病加剧,班师回朝途经许昌时便死去了,司马昭暂时代替司马师统率全军。
曹髦在洛阳得到消息,意识到这是一个千古难得的翻身机会。他立刻下了一道诏书给征东大军,让尚书傅嘏率大军回朝,并要求司马昭留守许昌,照应各方。
这诏书一到,司马昭就识破了曹髦的用意:这不是要把我和军队切割开来吗?意思就是要拿掉我的兵权!司马氏手下的政斗高手傅嘏、钟会也这样认为。大家一致决定,由傅嘏给曹髦上书应付,同时大军立刻出发,直指洛阳。
几天后,军队到达洛水南边,驻扎下来。这一招兵临城下,让年轻的曹髦措手不及。满朝的重要位置都是司马氏的人,枪杆子也握在别人手上,想要搞倒司马昭,难于上青天。
曹髦没法,只得下诏以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师死于正月二十八,曹髦封司马昭在二月初五,就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小皇帝和司马昭已来了次无声的对决,结果是以小皇帝完败而告终。这下子,军政大权名正言顺地落在司马昭手上,司马家的权力顺利交接了。
甘露二年,曹魏的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又在淮南起兵声讨司马昭。这一次司马昭一点儿机会都不留给曹髦,他亲率二十六万大军征讨诸葛诞,并挟持曹髦和郭太后一起出征,把朝中的不安分因素完全抓在了手上。
仗打了近一年,诸葛诞兵败被杀,最后一支效忠曹魏的势力让司马昭给彻底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