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秘密进行(1 / 1)

重生记事簿 吾爱杨 5159 字 1个月前

自从韩俊接手了自行车厂,并没有走田柏坤当初收购毛纺厂的路子,进行分营,改组,裁员,反而是清洗了最为容易搞好关系,也是最为容易“控制”抑或说“勾结”的所有管理层,并把原有生产线全部拆除。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简直是自掘坟墓。他们不相信韩俊会在短时间内就能拉起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他海鑫集团有实力不假,但之前所有的管理层又经营过生产企业的经验吗?好吧,就算在管理上万变不离其宗,一个企业靠什么生存?不是产品,又是什么?生产线一股脑的卸掉了,海鑫集团到底想干什么?

而海鑫集团高层却都对此保持沉默,韩俊召开的几次会议,已经把事情说的很清楚了,韩俊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的几次投资已经折服了所有的手下,对韩俊的决策,没有人会提出质疑,在他的带领下,海鑫集团的经营重点,慢慢的向自行车厂转移着。

韩俊的这种做法,引来了媒体大量质疑的声音,当然,也有叫好的,除了原本就被“压迫”的很严重的工人,还有来自海鑫集团内部的人。

对于工人来说,韩俊的这种做法,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强力的领导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的领导才有可能带领自行车厂走出困境。最关键的是,韩俊的入主,没有损害到工人的丝毫利益,反而因为有了韩俊注入的大量资金,他们之前被拖欠的工资全部补发,且这个新老板原来就有着“乐善好施”的好名声,跟着他干,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他们怎么能不开心?

而海鑫集团内部人之所以叫好,自然不会当着韩俊的面,可实际情况确实韩俊撵走了原来的那帮人,自然会空闲出大量的领导岗位,他们可都在“虎视眈眈”着呢。

接手一个月来,没有一辆自行车被生产出来,只是在仓促间选举和安排了新的管理层,而工人却拿着比原来高的工资,很多人都不理解韩俊的做法。起码,从他的表现上来看,颇有一种“有钱烧的”感觉。

当然,即便是海信集团内部的人都了解了韩俊计划,也不见得都能理解韩俊为什么要这样做……

叶昕跟着从北京运送新生产设备的车队返回滨海,对公司的计划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他的心里依然有着浓浓的疑惑。

许世勋跟他在北京配合了大半年,一起盯着蓄电池项目的研发,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设备运回来一个星期,下班之后,叶昕喊着许世勋俩人在台东的一家小酒馆里喝着酒。

闲聊间,不免谈到了老板收购的自行车厂上面去。

叶昕问道:“许大哥,要说老板却是深谋远虑,去年的时候就让咱们盯着蓄电池,又让他们联合电机研究所合作研发轮毂电机,看起来早就准备生产电动自行车了。”

许世勋微微一笑,说道:“是呀,老板这手玩的确实漂亮,我们……呵呵,大大的不如呀。”

94年7月底,国家出台政策救市,他所购买的那些股票,在11月的时候终于解套,还有少许盈利,他所欠的那些钱,韩俊早就帮他还上了。这份恩情,让他感动的无以复加,特别是韩俊当初告诉他的“救市起码要七八月份”的精准预言,更是让他大为折服,即便是他现在还清了韩俊的钱,还小有盈余,也丝毫升不起离开韩俊的心思,这个年轻的老板有太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也的确是个值得他辅佐的人。

叶昕听完,咂摸咂摸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许大哥,我觉得吧,老板既然想做电动自行车这个项目,为什么不自己建个厂?你可能不知道,凭着老板的关系,他弄几块地实在太简单了,也花不了几个钱。就算是缺工人,要是老板不收购自行车厂,那厂子破产是一定的,到时候老板在全盘接收自行车厂的工人,还赚个好名声,多好呀!你看现在,咱们这么好的项目,说出去大伙儿都很有信心,可这负债,啧啧,两个多亿啊,这得还到什么时候?”

说罢,叶昕摇了摇头。

许世勋听完哂笑一下,叶昕有些小聪明,分析的也是在理,可许世勋看问题的角度却跟他完全不同,说道:“小叶,你感觉,要是老板自己建厂,真的能博个好名声吗?”

“是啊?难道不是吗?”

许世勋缓缓说道:“我看未必。”

“恩?怎么说?”叶昕问道。

“小叶,你没了解一下自行车厂的历史吧?”

“这有什么关系吗?”

“咱们先不说工人的问题,这个自行车厂在建国后不久就成立了,从当初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国家一直很关注这个工厂,岂能是那么容易让它破产的?而且,一旦破产,受到牵连的人也会很多,他已经负债这么多了,这些钱要谁来还?”许世勋不紧不慢地说道。

叶昕闻言一怔,缓缓地点点头:“许大哥,你的意思是……”

“老板考虑的比咱们都要远的多,他不仅考虑了工厂本身的问题,还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你想想,如果老板等自行车厂破产了,再接手工人,恐怕到时候记恨老板的人,呵呵,就不是一个两个了,而那层次也将高的很多,多了不用说,一个‘落井下石’的大帽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住的。”许世勋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紧接着,许世勋说道:“咱们再说说工人,你没当过工人,或许不清楚他们的心思,厂子就跟他们的孩子一样,要是厂子死了,哪怕换个同类型的工厂,短时间内,他们怎么会有归属感?咱们想的是不错,想全盘接收,可有多少人一定会去新工厂工作?损失的那部分人又该怎么办?熟练工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

“这个……”听到这里,叶昕缓缓地点点头,说道:“也对,就算成立了新工厂,想必老板那么多关系户,也要往里安排点人的。”

“不错。”许世勋微微一笑,韩俊的朋友众多,要是他开设一个新工厂,有些不能拒绝的关系往里安排几个人,韩俊又能如何?一个刚刚新生的工厂,那种做法是最让人纠结的,还不利于管理和团结。可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自行车厂负债累累,有哪个不开眼儿的还想着往里安排人?找郁闷吗?

“要不说,老板这手玩的漂亮,不仅方方面面的人挑不出刺来,还真正正正地给工人们干了件好事儿,虽然老板不一样了,可厂子还是那个厂子,他们每天依然过着习惯的生活,工资还比以前的高,老板搞这一出,人心,立刻就凝聚起来了。你没事儿听听工人们对老板的评价还不知道吗?”说道这里,许世勋呵呵一笑。

叶昕也笑了,点点头道:“嘿!许大哥,还是你牛逼,这事儿恐怕你早就知道吧?”

许世勋却摇摇头,说道:“没有,我来的比你晚,想必老板让我去协助你,也是为了锻炼我一下,跟你比起来,我还是个新人呢。”

“少来了,许大哥,我可是知道,老板已经把你调到他身边去了,嘿嘿,或许给你个副厂长干干也没准儿呢。”叶昕咧嘴一笑,不着痕迹地拍了他一记马屁。

许世勋则不以为意道:“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你倒和个明白人似的。”

“嘿,不说这个了,对了许大哥,我可是听说了,现在好多人都在等着看老板的笑话,不知道他们发现咱们的自行车变成电动了的以后,会有个什么样的表情啊。”叶昕转移了话题。

听他这么说,许世勋也有些好笑,一回滨海,媒体的质疑之声就没有停歇过。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不可能知道韩俊早在一年前就预谋着收购自行车厂了,即便是他,才在于海军跟清华电机研究所联合研发之后才隐隐有些明白韩俊的用意的。

但不管怎么说,韩俊的这种做法依然值得他佩服,电动自行车这个空白的市场,所得的收益完全不是房地产可比的,或许房地产的确暴利,里头却也牵扯着太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滨海目前房地产商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与其跟别人竞争,如何能跟垄断带来的利益相比?“老板,还是喜欢当老大的。”想到这里,许世勋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解释来说服自己。

俩人推杯换盏间,不觉到了深夜……

生产设备一到,待安装完毕以后,韩俊便将自行车厂里新选举出来的大小领导们召集了起来,此时的自行车厂的厂领导,从上到下除了党委和工会,全部换成了新人,他们少部分人是韩俊从海鑫集团征调过来的,更多的,则是原来在厂里德高望重的技术能手,在老领导班子在的时候,这些人最多只是个车间主任,而此时,他们却一跃成为了厂里的领导。

这种火线提拔,虽然让他们感到很兴奋,可在面对韩俊这个大BOSS的时候,多少还有些战战兢兢的。也不知道韩俊召集他们起来要宣布一个什么事情。

在自行车厂的这次会议,跟海鑫集团的内部会议还有些许不同,在海鑫集团的会议上,韩俊不要求他们讲究什么所谓的会议纪律,每个人与会的人,几乎都是各部门的领导,都可以畅所欲言,韩俊也不搞一言堂,至少,名义上不搞。

而自行车厂的这次会议,大家相互之间并不是很熟悉,俱是显得有些拘谨。大大小小数十双眼睛愣愣地望着韩俊,让他这个主事人也有些哭笑不得。

清了清嗓子,韩俊朗声说道:“诸位,今天是咱们厂第一次高层会议,而在坐的诸位也是厂里选举出来的精英。但我想说的是,我对你们的能力并不了解,但我会给你们展示出来的机会。”

“你们也看到了,新的设备已经到了,未来自行车厂的生产方向,我在这里就不用过多的赘述了,电动自行车在83年的时候上海就研发出来的,但之所以没有打开市场,第一是外形笨重,第二是技术不到位。但在咱们滨海,这种问题将不复存在!在座的,谁还没有看过咱们的新产品?”说完,韩俊缓缓地扫视了一圈,从每个人脸上所展示出来带着信心的笑容来看,韩俊很满意他们的态度。

他要给这些新人一个信心,一个对未来的信心,让他们看到,企业虽然目前有困境,但也只是暂时的。这里的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企业萎靡不振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也太过长久,让他们的信心和干劲儿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韩俊要从新焕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来,而这个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良药。

停了一会,韩俊接着说道:“我希望你们能尽最大的努力,管理好工厂,虽然现在的位置跟你们以前所处的位置有了很大的不同,位置越高,责任也就越大,我先前也已经说了,我给你们机会展现能力,但如果你们做的不到位,还有大批有能力的人等着,之前的老领导班子我已经全部换掉了,自行车厂离了谁,都是照样转,不要以为你们现在是领导了,就自视比一般的工人高,在我的眼里,你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给他们一个信心,同样的,也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谁给了你们现在的机会。唤醒了他们的信心,同样的,也要给他们一份压力,能不能坐稳了现在的位子一切都是靠能力说话!

大棒加胡萝卜,一直是屡试不爽的管理策略。

“现在,所有的媒体,都准备看我们的笑话,都认为自行车厂是必死无疑的,他们有这样看的理由,我们无权干涉,但能不能用业绩来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就要看在座的诸位的了!”一抬一压一撺掇,新的厂领导班子的情绪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自行车厂以前的确濒死,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海鑫集团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事情,就连媒体都是不知道的,可身为企业的一员,他们都很清楚,以前,他们可以被别人看不起,但是,现在要钱有钱,产品也是极具市场前景,再被别人看不起,这是让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韩总!请您放心!生产部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内熟悉整个儿流程,两个星期,不!一个星期!最多一个星期我们生产部就能投入生产!”生产部的部长说道。

韩俊接手一手,便打破了原有的领导结构,在领导班子上进行了重组,因为自行车厂对于海鑫集团来讲只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子公司,便仅仅分设五个部主管企业的管理,生产、销售、后勤、人事、监察。原有的工会、党委,权利已被架空,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如果不是国有企业都有这些部门,韩俊都想直接裁撤掉。

机构的精简,提高了上传下达的效率,让原本臃肿的管理机构焕发出了最大的能量,此时生产部一表态,其他几个部门也随即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后勤部二十四小时待命,原材料不会间断,保证最快投产!”

“监察部将以最高标准对待产品和销售,保证产品质量!”

听着他们的“豪言壮语”,韩俊满意的点点头,只是销售部的部长,有些忸怩,看了看大家,张了张嘴却没有说什么。

韩俊看了看他,他的资料早就摆在了韩俊的案头,柳长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微微有些秃顶,之前是原销售科的副科长,之所以他被提拔起来,工人的推选有一定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自行车厂在无比困难的时候,别人都在“等死”的时候,他依然上蹿下跳的联系业务,虽然收效甚微,可也表明了这人是个十分有责任心的人。

“柳部长,你们销售部有什么意见?你可知道,光生产是不行的,能卖出去才是王道。”韩俊微笑着说道。

“韩总,我……”柳长安嚅嗫道:“这个……需要时间。”

“呵呵!我知道,所以,我给你找了个帮手!”说着,韩俊把目光投向了一直静静地坐在一边的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年人身上。

“苏经理,说说吧。”韩俊示意道。

苏维康在设备到了滨海第二天就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这段时间他并不在合肥,也不再香港,而是秘密被韩俊安排去了日本,通过在小学馆认识的日本朋友,他在东京找了一家专门出售自行车的车行,中川商会,日本一家颇有实力的脚踏车销售商。

当他们看到了苏维康带去的那架造型新颖别致,又相当轻便的电动自行车之后,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不过这样带动力的自行车有些跟摩托车相似,具体能不能得到在日本销售的权利,还有待商榷。

不过这难不倒韩俊,电动自行车在国内申请专利的同时,他也另外派人去日本专门进行了申请。1995年的1月1日,WTO正式成立,取代了原先的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贸易组织。日本,便是成员国之一,而在日本取得了准入之后,国际上其他的地方都不会成为问题。

实际上电动自行车这种低能耗无污染的交通工具,通过审批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这一点,中川商会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原先估算的申请进度,等日本方面进行完了一切性能参数的测试之后,通过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是以,中川商会已经跟海鑫集团秘密签署了代理协议,只要审核结果一出来,他们便会对海鑫集团下订单。

苏维康便是签署完了协议之后,才返回的滨海。

这个时候,韩俊让他谈谈,自然也是之前得到了他的授意的。销售部门的责任重大,但开拓市场的难度也是不小,毕竟在韩俊入主之前,他们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就算韩俊说的再好,信心也不是他一句两句话能建立起来的。

苏维康微笑着冲着大家点头示意,说道:“柳部长,过不了多久,或许就会有日本人到滨海跟您洽谈一下进口电动自行车的事宜,希望各部门抓好生产和质量的检测。”说道这里,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那柳部长,您还在担心什么呢?”

“什么!?”闻言,在座的所有人无不动容。

出口?多少年没有听说过的名词了?柳长安还在为如何打开市场而犯愁的时候,这个苏经理居然已经联系好了国外的业务了?这效率……太恐怖了点吧?

可心里却是越来越激动,这样一来,他销售部的压力大减,至少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根本不需要担心所谓的销路了,“出口产品”这样的噱头能引来多少消费者根本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一个濒死的企业,换将之后,居然焕发出了如此生机,等财务报表出来以后,岂不是要吓傻了所有小看他们的人?

想到此处,与会的每个人的脸上,都不由地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韩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心下暗自点头,只有让这些人放下所有的包袱,齐心协力地奔着生产去,扭亏为盈恐怕根本就用不了一年。

一个企业之所以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自行车厂而言,因为经营机制僵化,领导层不思进取,没有一个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的产品,是主要原因。另外一个,便是庞大的莫名其妙的支出。

贪墨这种情况,就算用膝盖想也能想得出来。

可韩俊来了,首先他们有了一个新产品,其次,想玩猫腻的人已经被踢出局了,这些新人起码在短时间内还没有那个胆子。

海鑫自行车厂迟迟没有投入生产,只是不断在内部做着调整,让许多人都看不明白。但却让有些人很开心。

95年的元旦刚刚过去没多久,田柏坤接到葛精忠的邀请,出席一个商会内的酒会。

席间,葛精忠找到了田柏坤,聊起了滨海时下发生的事情,不免提及了韩俊。有些好笑地说道:“老田,看起来,韩俊最近也有些吃不住劲儿了啊。”

“哦?此话怎讲?韩俊怎么了?”田柏坤眉头一挑,有些疑惑地说道。

葛精忠惊讶道:“你不知道?他收购了自行车厂啊!”

“真有这样的事?”田柏坤讶然。

“嗨!你真不知道?当初你不是还推荐他来着么?”葛精忠心里暗骂一句,田柏坤怎么会不知道?当初还不是他那么积极的推荐韩俊来着?现在又装糊涂。

“对啊,难道我推荐了,他就一定要接手那自行车厂吗?”田柏坤耸耸肩,一脸无辜地说道。

“呵呵,也是,不过要我看,那韩俊也不过如此,接手一个月,啥事儿不干,光搞大清洗了,这下,恐怕得得罪不少人。不明智啊。”

“也不见得,没准儿韩俊还真能救活了自行车厂呢。”田柏坤微微一笑。

只是他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更何况葛精忠?在他的心里,几乎已经给海鑫公集团判了死刑,如此大的包袱,不想方设法摆脱,却像模似样地搞起了改革,如果是电视机厂,那样做也无可厚非,可自行车厂这样搞,简直找死。

从酒会回来,田柏坤一直很开心,从自行车厂迟迟不开工的表现来看,里头的问题自然不小,不过,他也没有想到韩俊居然快刀斩乱麻的清理了所有管理层,原本他还在里头留了一两颗钉子,不需要他的指示,那俩蛀虫就会自己给韩俊找麻烦,却没有想到韩俊如此干脆地将所有人都铲除了。

不过这样也好,能在国企里干到高位的,几个没点儿背景,韩俊得罪人是一定的,而他现在还不开工,所碰到的麻烦肯定不少,只等着他坚持不住了,他田柏坤在去给韩俊支个招……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浓了。

自行车厂一直到二月下旬,依然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只是原本管理松散的公司突然戒备森严了起来,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工人出入也必须佩带胸牌,出示工作证,严禁任何非本工厂的工人进入,而工人们也被严令不得接受媒体的采访,一经发现,坚决开除定不姑息。

韩俊这种举动,更是让自行车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如此神秘为哪般?”,《滨海都市报》当即撰文,猛烈抨击自行车厂这种禁止媒体接近的做法,或明或暗地表示:“你自行车厂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不准别人接近?”

而其他的媒体也大肆跟进,面对广泛的质疑,海鑫集团依然保持沉默,而韩俊也少有的根本不对此表示任何回应,连找上门去的记者,韩俊也用四个字来回答:“无可奉告。”

从韩俊全资收购了自行车厂,媒体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它,他越是这种态度,越是能激起别人的好奇,他韩俊究竟在干什么?他会如何应对如此高额的负债?他能否挽救自行车厂?抑或他的海鑫集团是否会因此被拖垮?一切的疑问,他们都得不到任何的回答。而且,三十多辆卡车突然进入自行车厂,韩俊显然是有所动作的,但他这种遮遮掩掩的表现,让人吃不准他要干嘛,胃口无一不是被吊的足足的。

有些人,最先忍不住了。

媒体广泛的质疑声,让一力促成此事的吕文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或许媒体们不知道是他单独找到了韩俊希望他出面接手,但这件事情爆出来是早晚的事情。媒体们挖不出自行车厂在干嘛,则肯定会从别的角度去挖掘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一旦让大众得知,是他出面让韩俊接手的这个烂摊子,那么,舆论的导向将朝向哪个方面,实在不好预测。

韩俊清洗管理层的事情,他能一肩扛了。他也知道自行车厂能有今天,跟那些人的“胡作非为”不无关系。

虽然自行车厂现在很困难,但他还是希望韩俊能尽快的投入生产,来消弭一下这不断的质疑声。同时也缓解一下他的压力。

“小韩,你准备什么时候投产?难道你想养着这三千多人不成?”

接到吕文的电话,韩俊一点儿也不意外,他就是想让别人着急,越着急越好。打了个哈哈,韩俊却诉起了苦:“吕书记,你有所不知啊,自行车厂烂到了骨子里,我不用猛药不行,总不能等以后开始生产了,后院儿再失火,你看,现在刚刚理顺了厂里的事情,工作还有很多啊。至于投产,我也很着急,可光着急也是没用的呀。”

吕文这段时间并没有闲着,自行车厂也不是交给了打理就万事大吉了,听着韩俊打倒苦水,吕文说道:“小韩,你不要急,在济南那边我帮你跟齐鲁自行车厂沟通了一下,他们有意要给你们下个订单。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就接下来,虽然不大,总比你这样啥事儿不干要强的多。”

听他这么说,韩俊一怔,心里有些好笑,不过他的初衷还是好的,生怕韩俊顶不住压力让自行车厂垮了,还动用他的关系给自行车厂拉点业务。

只是韩俊根本用不到,生产设备已经到了,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开工,全是因为设备需要一个安装调试的过程,工人们虽然是生产自行车的熟练工,可对于电动车,完全是两个概念。

韩俊所得到的这个电动车的专利,并非简简单单安装上蓄电池和电机就行的。此次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外形看起来只是比一般自行车多了一个外设设备,但实际上,整个儿结构都是需要随之改变的。

赶紧说道:“谢谢吕书记关心,只是工厂现在还没有开工,不过什么时候准备开工了,我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您,至于那个订单,我们现在可不敢接。”他当然不敢接,人家要的是自行车,难道人家要买海螺,韩俊还能给他们鲍鱼不成?

闻言,吕文微微有些失望,却还是叮嘱道:“小韩,你可有信心把厂子搞起来?”

“吕书记,其实吧,您完全不必要担心了,我心里有数,再怎么说,现在自行车厂也是我的产业,我可不能让它赔了。”韩俊说道。

虽然他说的模棱两可,吕文此时也只能对他无条件的信任,银行的欠款可如天文数字一般,韩俊已经接手了,除了相信他,期待他能偿还这部分欠款之外,吕文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微微一叹,说道:“好好干,小韩,只要五年内你能偿还上欠款,我一定会支持你。”

尽管吕文没有明说要如何支持,可韩俊却听得出来,吕文这是在赌了,不过韩俊却觉得他运气不错。起码,吕文无论如何都已经不会输了。而且,他这么说了,也是给了韩俊一个信号,一个友好的信号。

挂了电话,韩俊的心里乐开了花,自己没有花费多少,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行车厂,实际上当初韩俊刚刚计划着要拿下自行车厂的时候,预算高达两个亿,但因为吕文主动找到他,让他仅仅支付了一千多万就搞定了收购,而剩下的钱,他完全可以投入到工厂里,让工厂的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至于那些负债,分五年还清,跟一次性还清相比,对韩俊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而吕文因为对韩俊实力估计不足,在他的身上也下了大本钱,虽然他不会跟于长胜一样无条件的支持韩俊,但韩俊能接手他心目中的这个最大的难题,却博得了他深深的好感,甚至隐隐对韩俊有些愧疚,总想着找机会补偿他。

但是,他们都想错了,而且大错特错,韩俊不仅没有按照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想法经营,反而让他们俱是大吃一惊……

“韩俊,你可太让我吃惊了,我说你怎么就敢接手自行车厂呐,敢情你压根儿就没想生产一辆自行车!?”王爽的话语中,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2月25号这天,韩俊带着苏维康找人拍摄的电动车广告找到了王爽,当她看完这个广告片之后,才恍然大悟。

“呵呵,嫂子,我怎么会傻的在滨海卖自行车?”

“保密工作做的不错嘛!连我都瞒过去了,不过你是怎么做到的?连记者偷摸找到工人都问不出你们正在干嘛?”王爽好奇地问道。此时电动自行车给她带来的惊讶,远远不如韩俊是如何将保密工作做的如此完善更让她惊奇。从12月底韩俊正式收购了自行车厂,接近2个月的时间,唯有那次重型卡车车队进入厂区被媒体所获悉,至于这两个月来,韩俊都在自行车厂内干了些什么,外界皆是一无所知,保密工作做的那叫一个严。就连王爽、万小明之流跟韩俊私交甚厚的好友,都无从得知。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连哄带骗,重金**,难以承受的惩罚。而且又不是永远封口,只是暂时的,工人们自然分得清轻重。”对于这个问题,韩俊呵呵一笑。

可王爽不难猜出韩俊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不过转而就释然了,如果换做任何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都不会起到这样好的效果,也只有这种濒死的企业,韩俊下达的封口令才能得到从上到下的执行。

摇摇头赞叹道:“韩俊,这个广告我要是交到电视台,那可就真轰动了,不瞒你说,这段时间跟同行谈起你的自行车厂,呵呵,看笑话的人可不在少数呢。”

“这没什么,只是很不好意思,我总是让他们失望。”韩俊不以为意地说道。

“你呀你,这事儿就交给我了。”王爽呵呵一笑,说道。

韩俊点点头,嘱咐了一句:“不要散布的太广,否则,效果可不好。”

“行了,还信不过我吗?保证在你打广告之前,没有一个外人知道你这事儿。怎么?还不放心?这广告我出面递过去,审核都不用,到了播出的时候,直接切过去就得了。”

“我怎么会信不过你?否则我也不找你了呀。”

从一开始,韩俊就不准备把自行车厂要生产电动自行车的消息过早的放出去,能利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才是韩俊想要的。这种做法,韩俊干了不是一次两次了,却屡试不爽。

你们不是质疑吗?海鑫集团很欢迎,质疑的声音越大,对电动自行车的推出就越为有利!就像一个气球,吹得越大,破的时候声音越响。他们越是质疑,越是不看好,等电动自行车上市之后,才能最为吸引眼球!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日本方面已经致电滨海方,他们过来洽谈业务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配合着“出口商品”这个噱头,加上前期的闷声不响,起码可以省却产品上市之初的大笔广告费。都看着吧,看着自行车厂是如何玩转这个滨海市场的,哦,不!是整儿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

“老大,是我。”正在自行车厂开始秘密囤积货物的时候,韩俊却接到了冯涛的电话。自从韩俊忙于自行车厂的工作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跟他联系了。

“冯涛,怎么了?”

“有个消息,我必须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