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韩俊的义举(下)(1 / 1)

重生记事簿 吾爱杨 1548 字 1个月前

“你只说对了一半。”

听到这里,会议室里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韩俊此言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面对他们探寻的目光,韩俊唤过负责在会议室里服务的介绍员,给她耳语了一声,女孩点点头,片刻回转,手里,多了一副滨海市的大幅地图。

将地图展于会议室一旁的背板上。韩俊在市内四个区域点出了四个点,说道:“大家都知道我指的这四个区域是哪个地方吧?”

众人循指望去,韩俊所指的那四个地方,都是市内四区最大的居民区,纷纷点头。

这时,韩俊说道:“由百通风投牵头,在这四个地方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设立四个网点,作为下岗再就业信息咨询处。”说道这里,韩俊看着百通风投在滨海的负责人,问道:“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可是韩总,我们需要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呢?”他问道。此时海鑫公司,最为赚钱的行业是铜矿,可要说最为有钱的行业,却是百通风投了,公司里设有两个账户最主要的账户,其中一个,便是韩俊在手里掌握着的,百通风投的账户,里面的资金,多的惊人。风投的负责人不担心钱的问题,不管是咨询处还是别的什么门市,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成立了之后,要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则是他们所不清楚的。

不过韩俊总会给他们安排的,说道:“我已经跟市政,以及邮电部门的领导沟通好了,准备成立一个新的子公司,兴建一些报刊亭,投放地点,就设在滨海市大大小小的车站,名字,就叫滨海文化亭,提供给那些想做这门生意的人,下岗职工优先。同时,在这四个区域,市场部的孙经理,希望你派人去调查一下,每个区域选择一到两个面积大一些的地方,建起新的市场,需要注意的是,交通必须要便利,咨询处就提供给他们货源渠道,这一点,我已经摆脱益华国际渠道商代为联系,不日,他们就将把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我。另外,我跟香港的苏先生也联系好了,让他在香港那边联系专业的设备,过不了几天就能托运过来,是一些生产早餐的烹饪设备,招聘一些有意向的人过来进行培训,把健康早餐连锁开到滨海市每一个居民小区的门口。当然,经营着,依然是下岗职工优先!”

韩俊说到这里,微笑了一下,接着说道:“都是一些小本生意,不需要什么高明的经营策略,只要是愿意出来工作的,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收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每月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作为公司又一项赢利点,二来对于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知道这个时候,众人才明白了韩俊最终的用意,只是跟盈利比起来,韩俊的这种做法,才更值得他们尊重。见惯了太多的为富不仁,而韩俊却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想到别人,也正如当初韩俊说的那样“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啪!啪啪!”不知道是谁第一个鼓掌,而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儿会议室的掌声响成一片。在坐的,乃至整个儿海鑫公司的所有员工,大都是年轻人,谁都是有父母的,而他们的父辈此时有的也正是在工厂里面当工人,甚至,也在下岗大军中的一员。

本来,海鑫公司的待遇非常高,对于他们而言,父母有没有收入对家庭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可是,老板却想到了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看起来老板这么做跟他以前的那些经营项目比起来,盈利会少了许多,但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这份仁义,并不是谁都能有的。而想起刚刚还在一致反对的众人,似乎皆是有些汗颜……

挥了挥手,止住了他们的掌声,韩俊并没有多么得意的感觉,他认为这些事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虽然是杯水车薪,可他开了这个头,他相信后面,也一定会有人跟进,或许是别的企业家,也或许是政府的官员。

“大手笔,海鑫公司三项义举,力保下岗工人再就业!”

“打破铁饭碗,自食其力!滨海文化亭前景广阔。”

“善民生,健康早餐连锁加盟!”

“丰富市民菜篮子,四大市场破土动工!”

一个星期之后,《滨海都市报》的头版整个儿版面都在介绍着一条消息。滨海市现在风头正劲的民营企业海鑫公司,展开了大规模的招聘,并声称只招聘工厂下岗的老职工,不管是早餐、市场、报刊亭,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单说小小的文化亭,就相当于给他们的提供了一个创业的机会,如果干的好,收入并不比在单位来的少。

而且,如果加盟健康早餐连锁店,海鑫公司将免费提供设备,并给予技术指导,店面则是半封闭式的移动板房,统一的店面,统一的食材调配,统一的着装,清洁卫生,是那些街边不知道用什么油炸的油条根本无法比拟的,就连经营地点,海鑫公司都会统一安排,并会代为办理营业执照和当时并不多见的健康证明。

如果选择加盟文化亭,那么一个两米五高,3个平方的绿定蓝底的封闭小亭子,也是由海鑫公司免费提供,并且还会有邮政部门为他们提供各种报纸杂志,供他们贩卖,而且结款方式也是对他们非常有利的先卖货,后付款,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将所需要的本钱降至最低。

至于市场,半露天式的市场需要修建一个月,一旦建成,不仅可以将散落在周边的商贩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也给大量下岗工人预留了众多的摊位。不管他们卖什么,益华国际的代理商都会提供给他们进货信息,保证他们进到最便宜的商品。

以上三项举措,每个月都只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即可。着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生意!

申请人,只需要带着自己的下岗证明,到海鑫公司位于市内四区四个专门的咨询处填表报名,便会有专门的人进行审核,让后告知是否予以通过。当然,整儿过程将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即便是你没有被许可加盟,咨询处也会告诉你为什么你没有通过,并且也会将所有的结果做出公示。并且每次公示都会刊登在《滨海都市报》上。

作为海鑫公司的“喉舌”,《滨海都市报》当仁不让地肩负起了给韩俊大唱赞歌的任务。各种溢美之词,堆砌的无以复加,直接造就了海鑫公司,乃至韩俊本人一个“心系大众”、“回馈社会”、“乐善好施”的光辉形象。

这个消息的出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儿滨海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纷纷。首先作出反应的是个大媒体,有的媒体,对海鑫公司的这种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们虽然不能解决所有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但表明的这个态度,是十分高尚且值得肯定的,并且,这样做,隐隐也消弭了社会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呼吁广大企业家能像海鑫公司学习。比如跟《滨海都市报》同气连枝的《滨海日报》。

而有的媒体却对海鑫公司的做法持保留态度,隐隐支出海鑫公司的这种做法有些自不量力,仅凭一个民营企业,能否有实力完成他们的承诺是一件十分值得怀疑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海鑫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而做出的新一轮的“炒作”,毕竟,海鑫公司爱炒作,同时也极会炒作的形象,在各大媒体里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而对于《滨海都市报》对海鑫公司大力赞扬,在业内也被戏称为《海鑫都市报》了。

但是,没有一家媒体对于海鑫公司的做法提出批评,不管他们持什么样的态度,海鑫公司的这种做法,在广大市民来看,都是一种义举,不管效果如何,人家做了,且做到了。仅凭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企业主能想到,能做出来的。

与媒体的反应不同,滨海商会里的会员对于韩俊的做法,大部分则显得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韩俊有着如此经济实力,不管做什么都很正常,唯有这件事,分明是他觉得自己在经纪实力上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之后,想在社会声望以及地位上的“投资”,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市民的好感。

但是,不屑归不屑,海鑫公司借此的确获得市民们的好感,声望一时无两,而他们自然也不会看不出这样做的好处。一时间纷纷个想个招,不管经营什么的,都打出了“下岗工人优先”的招牌。

就连一般的饭店,也在招聘服务员的时候,甚至也会立出一块“下岗女工优先”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