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李复走进工作室。
已经有几个人神清气爽地坐在工位上了。
他们看到李复的时候,眼里都闪着光。
感谢李复昨天提醒他们可以休息一天,他们现在都精神充沛,感觉自己可以连续干三天都不累。
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刘亮已经在等他了。
看到李复进门,刘亮直接从坐的位置上弹了起来。
“李复兄弟,早上好。”
李复点点头,微笑道:“早上好刘哥。”
他拿出自己的一大叠资料,上面的字不大不小,间距也是刚好合适,满满的一张纸上,那么多的字竟然让人看起来毫不费力。
“刘哥,你看这个,我们需要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就是他们各司其职,但是要效率够高,任何一个小组的效率跟不上平均效率,都是拖后腿的,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效率。”
李复点了点纸张,认真地讲解:“你对咱们组员都熟悉,一定要平衡搭配,麻烦刘哥稍微废废神,看看怎么做效率最大化。”
这个工作刘亮可是最擅长了,他当组长也有个一两年了,组里的人员是什么脾性,擅长什么他都是一清二楚。
李复提出的这个根本就不能让他费神。
“还有这个,是咱们今天的任务表,你看看这个安排还可以吗?我这里还有一张总表,是我们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事情。”
李复把资料都递给了组员们,陆续有组员来,他就一人给一份。
大家的精神状态明显要比昨天的状态好太多。
刘亮把小组一分,把任务一下发,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开始干。
众人**四射,效率极高。
李复看着也不禁感慨,这群人真的拼命。
他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有人产生疑问他就给予解答,自己手里的那部分任务,以他的能力简直是手到擒来。
就这么一眨眼,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李复感觉时间过得都很快。
等李复反应过来,已经一个星期过去了。
他有一天的假,收拾行李就要回四合院看看李可可。
这段时间他都没有在农场见到李可可,这让他对女儿的思念日益增加。
思念难以消磨,李复归心似箭。
再次踏入四合院的时候,李复感觉自己好像许久没有回到四合院一样。
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看到娄晓娥抱着李可可坐在院子里认字。
短短的一个星期,李可可脸上的笑容明显增加了。
娄晓娥功不可没。
听到声音,两个人抬头,就看到李复拿着行李站在他们的面前。
李可可立刻从娄晓娥的怀里钻了出来,用力扑在李复的怀里。
“爸爸!”
“可可啊,这几天过得怎么样?爸爸好想你啊!”
李复紧紧把李可可抱进怀里。
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见到李可可了,思念难以控制,现在完全爆发。
看到李可可这个样子,他是又开心又心酸。
娄晓娥也站起身,一脸开心地看着他。
“怎么样李复?研究所还好待吗?”
娄晓娥比一个星期以前变得更加温柔知性。
李复抱着李可可和娄晓娥并肩进家门。
“还可以,我们的进展都很顺利。”
娄晓娥捂嘴笑道:“那就好,不那么累就好。”
李复把李可可放下,上下打量了一下娄晓娥。
娄晓娥有些不自在,问道:“你老看我干什么?”
李复调笑道:“我们可可的妈妈现在越来越有个妈妈的样子喽,有你在我就放下了。”
娄晓娥自豪地抬起头:“那是当然了,你以为呢!”
李复笑的前仰后合:“哈哈哈哈哈,这样我就放心啦,放心啦!”
中午的饭菜是在傻柱家吃的。
傻柱知道李复回来,说什么都要买只鸡好好给李复做顿饭。
他这一个星期和王芳过得那叫快乐,那叫一个合适。
两个人上班时间是一样的,傻柱是厨子,王芳会夸人。
傻柱虽然一直学厨子的,但他在家很少做饭,一个人吃的时候总觉得没意思。
但是自从娶了王芳以后,他每天都特喜欢做饭。
傻柱和李复说的时候,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了:“李复,你知道我每次做好饭我媳妇儿都咋夸我不?她说我是厨神转世!”
娄晓娥翻了个白眼:“又来了,你这自从结了婚,张口闭口你媳妇儿,我都快烦死了。天天和我们炫耀你媳妇儿多好!”
李复点点头:“你这叫秀恩爱,真欠揍!”
傻柱也不恼,嘿嘿一笑,继续满嘴地“我媳妇儿”。
王芳会夸人,傻柱又是个耳根子软的。
别人一夸他,他就高兴。
一高兴,他干啥活都干的起劲儿。
他第一次给王芳端洗脚水的时候心里还不服气。
但是王芳夸他,说他是绝世好老公,说他是最好的,快要爱死他了。
王芳一这么说,他心里就舒坦了,为了让王芳继续夸他,没少献殷勤。
又是铺床又是给洗脚的,甚至连做饭洗碗都是傻柱。
王芳也想分担点家务,但是傻柱不同意。
这一天天的干的越多,王芳夸得越勤。
他们结婚的第五天,刚好赶上傻柱发工资。
有王芳这么个会夸人的老婆,傻柱发了工资也得被夸两句。
这可是给傻柱夸得飘飘然了,干什么事情都是积极的了。
李复搓了搓下巴,心里想,还是一物降一物。
不过傻柱这人耳根子太软,秦淮茹稍微服个软,他连工资都让人家管。
秦淮茹稍微掉两滴眼泪,电视机都得搬去别处。
人家王芳可不是这样,人家就是夸,而且也不图傻柱什么。
两个人约定好把工资放在一起,然后规划每个月的开销,把这部分拿出来,剩下的都攒起来。
因为知道李复每周回来一次,夫妻俩把请李复吃饭的食材钱都提前规划好了。
这让李复有些不好意思,他吃完饭回家,拿了一筐走地鸡下的鸡蛋,给傻柱一家送过去了。
王芳看到的时候,还不准备要。
这一筐鸡蛋可是不少钱,而且也不是说想买就能买到这么多的。
“李哥,这一筐鸡蛋快抵上多少只鸡了,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