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之死(1 / 1)

马勇说晚清 马勇 650 字 1个月前

1898年5月29日,夜幕降临时分,位于内城什刹海西北角的恭王府内哭声一片。恭亲王奕?终于久病不治,撒手人寰,年仅六十六岁。

恭亲王为道光皇帝第六子,1850年受封为亲王。三年后,年仅二十岁的恭亲王充任军机大臣,开始了他在清政府最高决策层的政治生涯。在恭亲王主持朝政的那些年,他与汉族出身的大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人,修补内部政治秩序,调整对外战略方针,为大清王朝的恢复与发展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外部环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894年黄海一战,举全国三十年积累创建的北洋海军顷刻瓦解。紧接着,马关议和、割地赔款,大清王朝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机。

1897年年底,德国突然出兵强占胶州湾,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再度高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提出政治改革的目标,要求清政府取法俄日,建立君主立宪体制。作为稳健的政治家,恭亲王无法认同康有为的政治理念。

1898年1月11日,恭亲王主持总理衙门例会讨论光绪帝的指示。皇帝的师傅傅翁龢以为康有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工部尚书许应驳认为康有为人品低下。双方争论不下,无法达成共识。于是恭亲王建议,由总理衙门大臣对康有为进行一次面试,再做决定。

总理衙门大臣于1月24日下午在西花厅召康有为问话,第二天,翁师傅向光绪帝作了报告,建议皇上尽快召见康有为。光绪帝有意接受他的建议,但恭亲王以皇上召见康有为这个级别的小臣不合祖制为由,建议先请康有为将改革方案书面报告给皇帝,然后视情况发展而定。

恭亲王阻止了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皇帝与新思潮的接触,而且更为严重的事实是,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5月26日、27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前往探视恭亲王,恭亲王利用这个机会,向两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希望年轻的皇帝能够很好地尊重慈禧太后,在用人行政上要格外小心。

对于傅翁龢,恭亲王根据自己多年的共事与了解,以为他系书生治国,能力有限;至于其人品,恭亲王告诉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此人“居心叵测,并及怙权”,如果不对他进行防制,一旦他与康有为等人联手,必将惹出祸端。

恭亲王的临终交代,令光绪帝感到格外恼火,他决定直接试探翁师傅的忠诚度。对于恭亲王的临终交代,翁在那几天也有耳闻,他知道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与权势,就必须与康有为一刀两断。

5月26日,光绪帝向翁师傅索要康有为的著作,已有心理准备的傅翁龢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否认与康有为有来往。翁的回答使光绪帝不快,因为皇帝记得,正是师傅向他不止一次地推荐过康有为,于是反问道:是什么原因使你不与康有为往来?翁答:康有为居心叵测。第二天,光绪帝重演昨日故事,翁依然如昨日一样回答了皇帝的提问:一是康有为居心叵测,可能是政治小人;二是他自己与康有为也没有什么往来。

翁自以为聪明,矢口否认与康有为往来,殊不知弄巧成拙,反而暴露出自己政治上不诚实的一面,验证了恭亲王的评判。

翁师傅已不可信,于是光绪帝在恭亲王去世之后,断然罢黜他的一切职务,对政府进行改组。同时,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的建议,以开启一个新时代。可惜的是,仅仅一百天,这个新时代就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