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焰第一次去夏老师家的时候,就知道夏老师有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女儿。当时王星焰并没有看到她本人,而是看到了她的照片。夏老师家的客厅里面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个镜框,镜框里面是一个女孩拉小提琴的照片。照片是黑白的,而且有底片上轻微划痕被放大之后的痕迹,很像现在的某些作品故意制造年头久远的效果,但是那女孩的照片不是为了制造效果,而是真实记录了当时照相技术的水平。可就是这样,在王星焰看来,这女孩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夏老师家里的女孩本来就高贵,高贵的女孩再拉起了小提琴,就是圣女了。当时那照片上的女孩在王星焰心目中就是圣女。
后来时间长了,王星焰知道女孩的名字叫“薇薇”,但是也只知道读音,并不知道怎么写,更不知道她的大名到底是叫“夏薇”还是叫夏什么“薇”,或许她的大名当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薇”,就像王星焰自己,家里人喊他“老巴子”,而他的大名当中根本就没有“巴”一样。
不知道叫什么大名没有关系,这不妨碍王星焰对她产生好感,甚至不妨碍王星焰喜欢她。
是的,王星焰喜欢她,就像王星焰喜欢夏老师的儿子一样,但是王星焰喜欢夏老师的儿子和喜欢夏老师的女儿还不一样,因为王星焰在闲暇的时间里从来都没有想念过夏老师那个叫“同同”的儿子,却时常想念那个叫“薇薇”的女儿。这大概就是歌中唱的“小和尚喜欢老虎”的缘故吧。
每次去夏老师那里,王星焰都是愉快的。能跟着夏老师学二胡,王星焰愉快,能听见“薇薇”拉琴的声音,王星焰更是愉快。当然,王星焰只能听见“薇薇”练琴的声音,并不能见到她本人,至少见不到她正面的形象,最多只能从虚掩的房门中偶尔看见她侧面的身影,就这也不敢用正眼,只能依靠眼角的余光。说实话,要不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王星焰早就改拉小提琴了。就冲着“薇薇”拉小提琴,王星焰也要拉小提琴。在王星焰听起来,小提琴就是比二胡好听,比二胡有表现力,比二胡音域宽广,甚至比二胡柔美。难道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王星焰所听的小提琴声音全部都是出自“薇薇”之手?
不知道。
不管怎么说,王星焰的二胡演奏水平提高得还是很快的。在今后的两年里,不仅按夏老师的要求拉完了全部的基础练习和中高级练习曲,而且当时流行的二胡独奏曲基本上全部会拉,也拉得非常熟练。《金珠玛米赞》《喜送公粮》,还有《台湾人民盼解放》,拉得与广播上播放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了。到王星焰初中毕业的时候,夏老师说:你拉得比我好了。正在这个时候,南京军区建设兵团来招文艺兵,夏老师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向带兵的推荐了王星焰。既然夏老师推荐了,那么当然就没有任何问题。夏老师本来就是文工团下来的,既然夏老师都说王星焰拉得都比他好了,进建设兵团文工团还有问题吗?
但是,直到临走的时候,夏老师和王星焰才知道:所谓的文工团其实就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是穿军装,但是没有领章帽徽。是属于南京军区,但是不属于野战部队,而属于生产建设兵团。这时候,夏老师主张王星焰不要去了,继续上高中,等待机会,但王星焰的父亲主张他去,说去了建设兵团照样可以等待机会,说不定机会更多。所以王星焰举棋不定。
带兵的来做工作:一去就二十块零九毛一个月,一年之后就二十八块钱一个月。部队编制,军事化管理。住楼房。吃集体食堂。有提干的机会。
最后吸引王星焰去的理由是到了那里可以专业练琴,只要琴拉得好,还可以考更高一级的专业文艺团体。当然,经济条件也是考虑因素之一。王星焰记得他小姐姐当学徒的时候每月才十八块,整整拿了三年,现在自己一去就二十块零九毛,一年之后就二十八块,对于从小就独立生活的王星焰来说,没有吸引力是不可能的。
在王星焰跟着夏老师学琴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竟然没有跟“薇薇”说过一句话。不但没有说过一句话,而且没有正式地对视过。但“薇薇”始终是他的唯一。
到了建设兵团之后,许多人都发脾气,说上当了,带兵的骗人,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属于“兵”,既然不属于“兵”,他们就不该来,该上高中的上高中,该考正规文工团的考正规文工团。但是王星焰没有发脾气。王星焰觉得建设兵团也不错,反正有时间练琴就不错。这期间,王星焰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拜省师范大学艺术系的李子贤教授为老师,继续学琴,继续提高;二是按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的一套《知识青年自学丛书》自学高中知识。
在建设兵团的几年里,“薇薇”是王星焰的灯塔,王星焰一直向往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做出点成绩给夏老师看看,给他的女儿“薇薇”看看。
在这几年里,王星焰每次回去探亲总是要去看看夏老师,当然包括看看“薇薇”,甚至可以正面地看看“薇薇”。因为此时王星焰已经是参加工作的“大人”了,所以到了夏老师的家里之后,可以带上一些兵团驻地的土特产,可以大胆地和夏老师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打招呼,当然也包括和夏老师的女儿“薇薇”打招呼。
而这时候的“薇薇”已经上高中了,是个大姑娘了。穿着打扮也像个大人。棉袄的外面是白底碎花布罩衫,脖子上扎了一条纱巾,藏青色的毛哔叽裤子,鞑袢式皮鞋。可以看出,裤子和皮鞋是她母亲穿过的,但是仍然很时髦,因为当时还没有流行化纤产品,衣料不是棉的就是毛料的,而毛料只有两种,一种是毛呢,另一种是毛哔叽。
毛哔叽比毛呢细腻,穿在腿上不显臃肿,是裤料当中的极品。纵然夏老师家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也不可能给上高中的女儿买毛哔叽的裤子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也没有那个规矩,所以,那时候凡是上中学的孩子穿毛料衣裤,基本上都是家长穿旧之后改制而成的。尽管是改制的,但是在王星焰的眼里仍然是世界上最得体、最美丽的装束。更重要的,它可以把“薇薇”装束成为“大人”。所以,当王星焰跟“薇薇”打招呼的时候,必须控制住自己的心跳,尽可能保持自然,不能让夏老师察觉他有非分之想。
王星焰知道,夏老师虽然欣赏他的演奏,或许还欣赏他的勤奋和聪明,但是并不欣赏他这个“人”,因为“人”是包含在特定的家庭背景当中的。毕竟,在夏老师的眼里,王星焰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的弟弟,这个普通工人的弟弟的姐姐、姐夫都和夏老师是同事,尽管是同事,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夏老师可能还不如王星焰的姐姐、姐夫技术好,但是夏老师从骨子里并没有把自己真的看作一名真正的工人,或者说是没有把自己与王星焰的姐姐、姐夫混为同一类人。
刚开始,夏老师可能没有勇气一下子驳了两个同事的面子,毕竟,在那个时代,纯粹的工人比戴眼镜的工人更有社会地位。后来,可能是觉得王星焰这个人确实很用功,教教也无妨,但是,这种“教”是带有无可奈何性质的,甚至是带有施舍性质的,如果王星焰敢打他女儿的主意,那么性质就变了,就变成是王星焰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就变得是对夏老师极大的侮辱了!关于这些,信奉“自知之明”的王星焰是清楚的,当时虽然没有理得这么清楚,但是“薇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条他是清楚的,所以,他不敢造次,也绝不会造次。要想改变这一切,唯一的途径是出人头地。所以,说“薇薇”是王星焰前方的一座灯塔,并不过分。
事实上,“薇薇”这座灯塔不仅照耀了王星焰的前进方向,给了王星焰无穷的力量,而且充当了“驱魔镜”,驱除了缠绕在王星焰身边的很多杂念。
当时兵团不提倡谈恋爱,但是恋爱这东西像野草,即便头一年被火烧了个精光,来年春风一吹,照样生长,并且长势更旺,仿佛是要把头一年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宣传队本来就是滋生爱情的沃土,即使在没有春风的岁月,爱情之花也烂漫盛开。实事求是地说,宣传队的女孩哪一个都比“薇薇”漂亮,而且在这些漂亮的女孩当中,至少有两个对王星焰表现出明显的好感。其中有一个上海姑娘,叫孟月蓝,圆圆的脸,胖乎乎的,对王星焰特别好。这个孟月蓝比王星焰大两岁。大两岁就大了不少,那年王星焰十七,孟月蓝十九。十九岁的孟月蓝主动对十七岁的王星焰示好。
刚开始对王星焰好的理由是王星焰能说几句上海话,而上海人说上海话好比准备考雅思的人说英语,每天总是要说上几句的,不说就怕生疏了,或者是不说就怕别人不承认她是上海人,所以这个孟月蓝每天都要找王星焰聊上两句。后来这种表白明确了一些,孟月蓝每次吃饭都要跟王星焰凑在一起,理由是王星焰不吃肥肉,而孟月蓝喜欢吃肥肉,为了肉尽其用,他们总是把瘦肉集中在王星焰的碗里,肥肉集中在孟月蓝的碗里。
说实话,当时王星焰正处在青春期,并且对男女之间的事情刚刚有所认识,就像刚学会开车的人见车就想开一样,那时候王星焰对异性也特别渴望。有时候白天与孟月蓝聊上海话聊的多了,或者是吃孟月蓝碗里的瘦肉吃的多了,到了夜晚就有反应。王星焰的第一次梦遗就与孟月蓝有关。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薇薇”这座灯塔始终照耀着王星焰,很难保证王星焰不把夜晚梦见的东西用在白天的生活实践中来。如果那样,王星焰可能就不能专注于二胡演奏和自学《知识青年自学丛书》了。所以,“薇薇”在王星焰的成才道路上功不可没。
“薇薇”还给了王星焰的初恋。
王星焰所在的兵团是一片丘陵,一到春天,空闲的地上全都开满了映山红,王星焰因此就发现映山红跟油菜花一样,具有报春的功能,就像北方的春燕。王星焰的初恋就是欣赏丘陵的晚霞和晚霞映照下的开满丘陵的映山红。王星焰想象着“薇薇”此时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他的身边,并且就坐在他的旁边,与她一起看日落,看映山红。
当然,“薇薇”有时候会收回自己的目光,把它落在近处,具体地说就落在她自己的脚上。“薇薇”的脚上是那双鞑袢式皮鞋,从他们坐着的这个角度看过去,不仅能看到脚面,而且能看见毛哔叽裤料上那笔直的一条杠,那条杠从“薇薇”的膝盖部分向前射出,一直射到裤脚管的尽头。王星焰和“薇薇”并没有说什么,更没有做什么,他们就这么坐着,只要能这么坐着,安静地坐着,王星焰就已经相当的满足了。这就是王星焰的“初恋”。
那时候王星焰最大的奢望就是“薇薇”赶紧高中毕业,只要“薇薇”高中毕业,那么她就肯定上山下乡,或者是像王星焰一样被招到什么文艺团体当中,不管是上山下乡还是被招到文艺团体当中,只要能离开她那个家,那么她就是自由的了,至少王星焰可以单独去看她了,只要能单独去看她,那么王星焰就梦想成真了。因为王星焰的梦想并不高,就是肩并肩坐在一起。当然,王星焰最希望的是“薇薇”也能来到兵团,或者来到一个离兵团比较近的地方,如果那样,王星焰就可以经常跟她肩并肩坐着了。
王星焰果然盼到了“薇薇”高中毕业,并且“薇薇”高中毕业之后果然上山下乡了。这些情况是王星焰去探望夏老师的时候得知的。但是具体上山下乡到什么地方,夏老师没有说,王星焰也不好意思问。王星焰不好意思问,夏老师当然就不会主动说,其实就是王星焰问了,估计夏老师也只是礼貌性地说一个笼统的地方,而不会说出准确的地址。关键是,“薇薇”只是小名,她的大名到底叫什么,王星焰并不知道,所以,即使夏老师告诉王星焰“薇薇”在什么地方了,他还是没有办法找。
但是王星焰还是要找,王星焰先去了六中,想从六中找出“薇薇”的大名。王星焰有这个把握,只要知道是哪一届毕业的,只要知道姓夏,只要知道名字当中可能有一个“薇”或者是“维”,估计找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王星焰来到六中之后,才发现现在是放假期间,找不到人。只好想着下次吧。
可惜,没有“下次”了。在下一个探亲假来到之前,国家恢复了高考,并且王星焰和“薇薇”都参加了高考,一下子把原来的一切都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