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瑞/
日前笔者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一个合肥笔会,此间碰到河北衡水老乡,有幸打听到了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一位中学老师的电话号码。喜出望外,饭后赶紧拨打手机,很快梦想变成了现实。电波在千里之遥的空中来回穿梭,传递着我们那些老师同学的近况,F在中国美术学院留教,T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J成了有名的私企老板,H已是省里教坛的名流……士别三日,还当刮目相看,更不用说三十二年时间!有的沉沦下去,有的浮出水面。沉沦下去的,那时很有口碑;浮出水面的,当初并不显眼。我和老师围绕他们靠的是什么这一话题议论了半天,还是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坚守”两字能够解释一切。
“行文看结穴,为人重晚节。”这说明,节操对于个人来说,十分重要。是啊,人生多少失败者最后长吁短叹后悔的不都是对当初的志向不够坚定吗?坚守乃是人生的一大课题,谁能把握得好,他的人生必定收获甚多;谁若把握不好,注定就是人生路上的失败者。
历史上许多人物,包括一些声名卓著的帝王将相和农民领袖,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虽能慎初,却未能坚守。晋武帝司马炎就是一例。晋武帝初即位时,以恭俭著称。一次。太医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毛精心装饰的衣服,武帝认为太过华丽、奢侈,不仅当众把太医斥责了一番,还命令即刻将这件华美的衣服焚于殿前。后来灭了吴国,天下太平了,晋武帝便开始追求奢侈的生活,沉湎物欲,声色犬马,日日宴饮,夜夜笙歌。晋武帝之初俭终奢,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历代封建王朝从兴到衰的必然规律。李自成、洪秀全也是因为不能坚守而导致国**亡。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则可以说是我们党的队伍里未能坚守的典型。
如今在这充满**的年代,坚守对于人们来说依然是件艰难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甘随波逐流,远方还有梦想的话,那么只有坚定地守住自己。回想学生时代,哪个不是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憧憬未来充满幻想。彼时我们都很努力,很快就取得了学业上的初次成功。可这仅是人生的开始。踏上人生第二起跑线,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坚守才具有现实的挑战意义。我们目睹许许多多有才华有潜力的青年,一旦接触社会这个舞台,逐步意志消沉,处世圆滑,生活情调庸俗,活得简直就像一辆失控的马车。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不仅青年难以经受坚守的考验,纵是许多身居要职的中年抑或老年,也难做到坚守如初。一份材料显示,某市自打1994年以来已被查处的局级以上干部当中,59岁以上的犯罪案件竟占2/3。这些“老字辈”的领导干部中,有大半辈子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也有长期兢兢业业,清廉自守的,还有不少人还因此获得过崇高的荣誉的。可是到了晚年,却经不起**,意志消沉,私欲膨胀,在财色面前败下阵来,堕入了犯罪的深渊。《反腐败导刊》载文报道,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原总经理孙信昌,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能保持质朴的作风。出差在外,他不住高档宾馆;每当渔汛旺季,他带头奔波在生产现场。不认识他的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模。然而年过五十后,孙信昌却“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有权不用过期就要作废了”,于是放松了思想改造,开始放纵自己和妻子,对贿送的钱物“来者不拒”,终于在功成身退之际,晚节不保,身败名裂。不知这老头儿少时可否读过公孙仪吃鱼的故事?要是读了,回想起来。一定是很后悔的。可见,坚守并非易事。一人一时一事谨慎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没有坚强的意志支撑坚守,说啥也是瞎子点灯。
唐朝名相魏征认为“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这也许是一时之“事实”,并不就此说明“自古而然”;然而,它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如朱熹所说的“保初节易,保晚节难”。坚守其实就是一种境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含义自然也是不同。年轻时坚守,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进方向:中年时坚守,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人生退路;老年时坚守,则是进退自如品自高了。一人要想保持内心的清静,品格受人尊重,一辈子都能安逸地生活,他就必须学会坚守。明末清初,一位有名的诗人活到七十多岁去世。时人评价他说,“如果他四十岁死,是烈士;如果他五十岁死,是名士;如果他六十岁死,是弄臣;如果他七十岁死,是小人。”由此可见,在特别看重气节与操守的中国,有时长寿未必就是一件幸事。一个官员懂得坚守,他会拒绝贪占成为一个清官;一个商人懂得坚守,他会放弃投机,财源细水长流;一个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懂得坚守,他会拒绝慵懒和浮躁,时间久了,必能弄出洛阳纸贵的佳作。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一百多年以前说过:“只有抗拒**,你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未能坚守,究其原因,有人对比自己的所得,内心失落,心态失衡,于是产生了赶快补偿的错误心理。再一种是抗不住**,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想法,特别是在灯红酒绿面前,失去定力,“心花、头晕、目眩”,对奢靡的生活由向往到痴迷,热衷于上赌场、进舞厅、泡小姐,终于“潇洒”掉了自己的晚节。再有一种是侥幸、冒险心理作怪,一些人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或自恃德高望重,无人猜疑;或者抱着“冒险一次,享受终生”的念头。企望通过“博”一把来“安享晚年”,结果,自然是伸手必被捉,不仅赔进了自己的晚节,还连累了自己的子女。对此,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特别让我感到痛心的是,有的人表现一直是好的,快要离休退休了,本来可以功成名就,可以很好地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后却搞得自己身败名裂。”
关于坚守,作家鲁先圣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精辟的文字:在尚未成功的时候坚守自己,才不会失去希望;在紧要的人生关口坚守自己,才不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在大功告成之时坚守自己,才不会功亏一篑。在没有成功的时候坚守自己,是人生的意志;当功成名就之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则是人生的大意志和大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