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钦峰/
他是个冒险家。当他第一次看到《马可波罗游记》时,就再也坐不住了,书中描绘了一个天堂般的东方世界,富庶的中国、神秘的印度、黄金遍地的日本,无不令他魂牵梦绕。最终,他决心远航东亚。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精心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一切准备就绪,1492年9月6日,他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从加那利群岛扬帆出海,浩浩****,此行的目的地是日本。船队开足马力航行了十几天,却没有见到预期中的陆地,他忽然意识到大事不妙,因为按照事前的路程估算,即使以最保守的速度航行,航队此时也应该到达东亚大陆了。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不少船员已经失去耐心,认为自己被骗上了“贼船”,纷纷对他发出质疑。身处大西洋中央,这是异常危险的信号,一旦船员起哄,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稳定人心,他偷偷篡改了“航行日记”,把每天的实际航程大大减少。然后,他拿出“航行日记”,故作镇定地告诉船员:“虽然我们走了这么长时间,但因为航行速度太慢,实际上没有走出多远。”船员们虽然将信将疑,但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反驳,只好又各就各位,安心工作。
他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很清楚,一定是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呢?他哪里知道,他不仅犯了错误,而且大错特错,错得离谱!
首先,他对东亚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等情况的了解均来自于《马可波罗游记》,可不幸的是,书中存在大量夸张甚至虚构之处,他却全都信以为真。其次,由于当时的科学水平限制,科学家对地球周长计算不准,只有实际的四分之三,因此他眼中的地球变“小”了。再次,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对教义深信不疑:“上帝创造地球的第三天,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他部分干涸。”所以他认为,海洋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地球上的海域不会太辽阔。现在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少得可怜,海洋面积占71%,异常辽阔。
不仅如此,他手上还有一张“致命”的海图,海图显示:前往日本的最佳航线是加那利群岛,二者相距4500公里。然而实际情况是,从加那利群岛到日本的空中直线距离都有18500公里!如果用“谬以万里”来形容那张海图,丝毫不为过。
也许你很难想象,这个错误百出的冒险家就是哥伦布。
哥伦布明知前途难料,可是回头已经不可能了,只好率领船队按照预定路线继续航行。一个多月后,船队历尽艰险终于到达陆地——不是日本,而是美洲大陆。从此,哥伦布的名字与新大陆紧紧连在了一起,永载史册。
以现代眼光来看,哥伦布的“科学”掺合着宗教神话,充满了天真可笑的谬误,但无可否认,正是这些谬误才让他充满信心,一往无前。难怪,法国著名地理学家安维里会对此大发感慨:一系列极大的错误,竟促成了人类历史的一次伟大发现!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生就是这样无常,当你精心筹划一件事的时候,结果却往往发生另外一些事。可是,如果我们害怕犯错而放弃追求,裹足不前的话,那么又错了,因为,人生的可爱之处多半也在这无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