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老等闹钟催(1 / 1)

/刘克升/

我有个为闹钟定时的习惯。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总是将闹钟的响铃定在6点30分左右。

前些日子,母亲到城里我租住的楼房里来看我。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总是发觉母亲早已坐到了我身边。看到我睁开了眼睛后,母亲总是轻轻地拿过闹钟,将定时开关关掉,然后继续坐在我身边,微笑着、慈祥地端详着我,直至我开始起床才起身离开,去为我准备早餐。

洗漱完毕后,我非常幸福地吃着母亲为我做的早餐,禁不住轻轻地问母亲:“娘,你每天起床为什么那么准时啊?”母亲仍旧微笑着、慈祥地望着我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培养准时起床的习惯了!不像你们年轻人,老等闹钟催,就是有了闹钟催,有时候也会睡过头。闹钟吗,容易养成一个人的惰性。儿呀,我看你还是改一改吧,不要老等闹钟催……”

“不要老等闹钟催”,母亲的话使我感到了一些不好意思,也使我想起了自己以前使用闹钟定时功能的一些经历:有时候是闹钟的闹铃响了,关掉定时开关后,一看还有点空闲时间,想眯眯眼再睡一会儿,结果这一睡就睡过了头;有时候是闹铃已经响了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才猛然惊醒,继续听着闹铃坚韧不拔的骚扰,这才意识到起床很可能已经迟了很久了,耽误了自己做事情的时间或者时机……“不要老等闹钟催”,母亲的话说得很实在,也很有道理,发人深省。老等闹钟催的行为,给惰性的入侵提供了空间,确实是一种需要改正的习惯。

静下心来想一想,闹钟也可以比喻为我们起床的一个外力。有时候,借助外力可以起到提升自己的实力、加速自己行程的目的。但是,如果过多地依靠外力,一味地等待外力对自己的启动与助跑,有时候反而不如自己直接发力启动得快,也不如自己直接发力对目标的冲击力大。依靠外力,毕竟是,添了一个缓冲的载体,隔了一段距离,多了一层过程。

“不要老等闹钟催”,起床是这样的。依次类推,做事情也是这样的。对外力过多地依赖,很可能会给你的人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在公司里,对自己的一些分内的工作,总是要由自己来做的,要注意培养立说立行、日事日毕、独立完成的习惯,不要老等着领导这只“闹钟”去催,不要老想着借同事的外力去完成,以免领导、同事对自己有看法。再比如,在家庭或社会中,总会有些对亲人、对朋友的承诺,承诺一旦出口了,不要老等着亲戚、朋友这只“闹钟”去催,要胸有成竹,及时、及早地兑现自己曾经的承诺,以免失信于亲戚,失信于朋友。

“不要老等闹钟催!”凡事要多一些主动,少一些被动;多一些积极,少一些懈怠;多一些行动,少一些观望。积极向上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