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涛/
成功学有个圈子原理:每个人开始的时候,都先有着一个小圈子,在这个圆圈内,有着对他至关重要的东西,比如房子、家人、朋友,还有工作。在这个圆圈里,你会比较自在、安全,远离危险和争端。所以这是他的舒服区。如果走出这个圈子,他就会感到害怕,怕会出错。但如果能够有勇气走出舒服区,他就可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增长见识,取得进步。这样,他不但拥有原先的那个圆圈,还能拥有一个更大的圆圈,有更大的房子,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新东西……的确,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个固有的小圈子里打转,就无法开拓眼界,学不到更多的东西,不能扩大人生的那个圆圈,就更难使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跳出一个小圈子,就可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文森特·凡·高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他是被迫的。
凡·高是19 世纪的伟大悲剧人物,艺术史上一个著名的倒霉蛋,但他的倒霉却是先从女人开始的,在爱情的路上,他不断受挫,同时也对他的人生造成了影响。
1853 年,凡·高出生在荷兰南部的布拉邦特,虽然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新教牧师,但他的一个叔叔是荷兰海军的最高指挥官,另外三个叔叔是大画商,控制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店古比尔画廊一半以上的股权。本来,其中一个画商叔叔因为娶的是凡·高母亲的妹妹,加上又没有儿子,所以有意让凡·高继承事业,在凡·高16 岁的时候,就把他安排到古比尔画廊海牙分店,后来又把他调到伦敦分店。谁知在伦敦,他却头脑发热地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尤金妮亚。早已订了婚的尤金妮亚对相貌丑陋,走路总是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的凡·高没有一分好感,对他猛烈的追求更加厌恶。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绝的凡·高,直到看到尤金妮亚和一个瘦高个男人热吻,才彻底绝望。而因为失恋的打击,使得原本工作出色的凡·高再也没有一点心思放在工作上,原本对他寄予厚望的叔叔终于忍无可忍,恼怒地让他走人。
丢了在画廊前途远大的工作,如同丧家之犬的凡·高回到荷兰,因为考不上大学,他只好到最穷的矿区去担任教士,每个月的薪酬只有可怜的50 法郎。但就这样一个工作,他也没有做好,只好再次回到父母身边。而这个时候,他又爱上了刚刚成为寡妇的表姐凯·福斯。然而表姐同样对他一点兴趣也没有,对他热烈的表白只是报之以白眼就愤然离去。亲戚们都对他的这种不伦之恋感到恶心和耻辱,觉得他是个失败者,让家族蒙羞的人。
接连两次爱情受挫,凡·高只得把心思先放到画画上。27 岁那年他就开始学画了,而这年他已经29 岁,又到海牙去学习绘画。可是到海牙不到一个月,他就认识了一个32 岁的妓女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蒂娜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和凡·高同居时还怀着5 个月的身孕。她在让凡·高第一次享受到爱时,也让凡·高染上了淋病,整整在医院住了六个星期才好。但凡·高还是想娶她,但却遭到双方家人的激烈反对。而且同时,因为与这样一个不体面的女人同居,还对外宣称她是他的妻子,在当时的荷兰实在是惊世骇俗,而且令人厌恶。所以,他的一个画商叔叔不但马上退掉已经跟他订购的六幅画,还表示以后也不可能再需要他的作品。亲叔叔都这样,别的画商更是对他退避三舍了。
走投无路的凡·高又一次回到父母的身边,开始专心研究画技,还创作了许多油画。但是这一回在家乡,他似乎终于走了点桃花运,一个39 岁的老处女玛高特爱上了他,虽然他并不爱她,但她的主动和热情,还是让他决定与她结婚。但他们的婚事又遭到女方家的强烈反对,玛高特因此自杀。虽然最后她被抢救回来了,但是保守的村民们因此对凡·高这个人更加反感。最无奈的是,连亲妹妹都不愿意理他,觉得有他这样一个丢人的哥哥在家里,会使她都嫁不出去,无辜的凡·高只好到一个天主教堂租了间屋子住。
谁知所有倒霉的事都会那么凑巧地落在凡·高的身上。凡·高在教堂那段时间,创作了一幅著名的《吃土豆的人》, 而画中的那位未婚姑娘斯蒂恩却在那个时候不明不白地怀孕了,她拒绝向神父坦白孩子的父亲是谁。于是神父自然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素来名声不好的凡·高。其实后来大家才知道,那个孩子是神父手下一个教堂执事的。可是当时蒙冤的凡·高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再也没脸在教堂待下去了。背着一个大黑锅的凡·高只好离开了荷兰,投奔弟弟提奥,而且发誓再也不回荷兰了。
到了巴黎的凡·高在弟弟的资助下,开始了十年艰辛而疯狂的绘画生涯。虽然生前他受尽了磨难,但死后,他的那些卖出天价的作品还是让他的光辉永存人间。而神父永远也不会料到,自己的无端猜疑逼走了一个落魄的爱情流浪者,却让世界从此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从一堆拥挤的秧苗里抽身而出,就可能在另外一个空旷的地方长成参天栋梁。地如果下陷了,那是为了成就一片浩瀚的海洋。当你已经浑身是伤,身处绝境,也许放弃这个让你窒息的圆圈,走出去便是另一片开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