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涛/
本杰明·富兰克林从小就很调皮。虽然身为印染匠和肥皂、蜡烛制造商的父亲一直很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牧师,但因为家境的贫困,12岁时他还是中断了学业,跟着父亲学习制造蜡烛,之后又跟着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这个行业使他无意中接触到了许多新书和新作家。顽皮好动,满脑子鬼点子的富兰克林,并不安心于只是做一个学徒。当詹姆斯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时,对新闻开始产生兴趣的他就经常趁着晚上的空闲,用化名写许多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然后在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大加赞赏时独自偷笑。
他看到《圣经》中的主祷文,觉得自己可以写得更好,于是他也写了一篇,觉得不管是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都超过了《圣经》里的那篇。他还重写并出版了几册公祷文。有一天,他玩心大起,又编撰了一则有关宗教迫害的寓言给朋友们看,还说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朋友们也信以为真。16岁的那年,淘气的富兰克林又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刊载的短文,然后融以自己的文风,用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连续发表了14 篇文章,而读者们一直以为这位作者是个很有道德感的寡妇,直到55 年后,富兰克林才在自传中“坦白”了这个小小的恶作剧。
没多久,因为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富兰克林偷偷离开了波士顿跑到了费城,当上了塞缪尔·凯姆尔印刷所的印刷助理。安定下来后,他给父母写信说明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和近况。不知怎么的,这封信却偶然被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思爵士看到了,基思对富兰克林的文笔大为赞赏,于是亲自打电话找到富兰克林,建议他自己创业。谁知道当富兰克林真的去了伦敦准备购置印刷字模和联系业务时,他才发现基思爵士说过大话后却没有遵守诺言向他提供信用状和介绍信。没有退路的富兰克林只好留在英国,过着俭朴的日子,在工作之外还兼职游泳教练。几年后,富兰克林回到费城,与人合伙创办了自己的印刷所,他终于成为一位企业家。他在文学和出版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发表的《穷理查年鉴》成为13 个殖民地区的畅销书,许多人除了《圣经》之外,只看富兰克林的这本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的年鉴。
除了是个成功的商人,富兰克林还是个慷慨的科学家。他发明了高效取暖炉,并拒绝申请专利,他说发明应该是为公众利益服务。他还发明了静电发生器、漂亮的古玻璃琴等。他影响最大的发明是避雷针。
当时,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很多神职人员坚持认为,闪电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方式,人类不能去干预。但富兰克林却不信这个邪,他不顾那些神职人员的谴责,用风筝和钥匙进行实验,证实了闪电实际上就是大量的静电。正电、负电、电池这些他创造的专业名词到现在都还在使用。他的电学理论和避雷针的实用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证实,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征服了闪电的人。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一句名言:“他从天空抓到了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权力。”这句话讲的就是富兰克林。从小就好动、不安现状的富兰克林,不仅是个精明的商人,是个成果昭著的科学家、文学家,还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曾连续14 年担任过宾夕法尼亚的州议员,无数次为民请命过。1776年,他加入了一个五人委员会,负责起草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成为美国独立的先驱。
为了这个未成立的国家,富兰克林到法国寻求支持。他富有感染力的个性使法国人都为他沸腾起来,不管是内阁部长还是旅馆的女侍,没有不知道他的。他的肖像被印制雕刻在所有看得见的地方——壁炉架、表链、装饰盘、徽章、戒指、外衣、帽子、鼻烟壶……而且法国上下不论是哪个年龄层的女人都热衷于追随这位仪表堂堂、头发稀疏、备受痛风折磨的70 岁老头,希望赢得他的注意。1783年11 月30 日,美国与大英帝国正式签订了《巴黎和约》,一个国家新生了,富兰克林终于胜利了。
这样一个阅历丰富的富兰克林,这样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完美一生,这位18 世纪第一位世界公民是如何施展出他的美德和睿智的呢?答案只有两个字:破坏。从破坏神圣的《圣经》开始,到破坏所谓的闪电是“上帝惩罚”论,再到破坏英帝国政治上对美国的压迫……富兰克林的一生都充满破坏,这些充满勇气和智慧的破坏,使他的人生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最终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破坏,就是创新。一个只会循规蹈矩的人,永远无法突破自己,跳出樊篱,取得有别于常人的成就;一个不思进取,不懂得突破的国家和民族,更无法屹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