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开放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改革观的较量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看,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保证。实际上,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国理论界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改革观的较量。不走老路和不走邪路,需要重视区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
(一)两种不同改革观的区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两种不同的改革观的区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改革的理论基础上,一种改革观认为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完整全面地理解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而另一种改革观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人”假设为微观基础,甚至不负责任地错解曲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自己的庸俗资产阶级理论观点服务。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一种改革观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将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作为改革的终极目标和改革方向;而另一种改革观则是以全盘西化为导向,借市场化之名,行私有化之实,甚至直接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妄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改革思路上,一种改革观是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强调共同富裕,重视社会公平与分配公平,主张既发挥市场基础作用又加强政府的调控,科学对待和弥补市场的内在缺陷;另一种改革观则盲目尊崇西方经济学,置市场缺陷和社会不公、分配不公于不顾,认为强调公平必然破坏效率,主张经济发展必须牺牲社会公正。
在改革的依靠力量上,一种改革观是主张调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资本、劳动、资源和技术等一切要素的潜力;另一种发展观则是片面夸大资本、资本家和经营者的作用,将改革的对象指向劳动者,将改革中的问题归之于政府,主张取消政府对经济问题的调控和干预,退回所谓自由主义的社会状态中去。在改革的措施上,一种改革观是坚持通过加快国企改革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保证全体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另一种改革观则是主张将国有企业统统卖掉,鼓吹“冰棍论”“靓女先嫁论”,设计改革方案以资本家的利益和少数强势群体的利益为导向,肆意损害国家的利益和广大职工的权益。两种改革观的对立表明,当前深化改革有着两种不同的道路选择,必然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两种前途和命运。
(二)坚持正确改革观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勿庸置疑,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必须排除对改革事业的干扰。但究竟什么会构成对改革事业的干扰?“左”的干扰是否是对改革的唯一干扰?一些人还存在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排除“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他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的东西在我们党
的历史上非常可怕,而右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夜之间使整个事业迅速垮掉;必须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改革开放前,我国20年反右,是用“左”来反右,实际上是用极“左”来反右,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改革开放是一个拨乱反正,是从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克服极“左”的教条主义影响。但事物发展都有其两面性,矛盾在对立统一中相互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右会导致“左”的倾向重新抬头,反“左”也会使右的势力死灰复燃。在反“左”为主还是反右为主的问题上,同样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当时的情况作具体分析。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警惕右,主要防止‘左’”,针对的是特定的历史上的“左”,也有着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我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如果仍认为我国面对的形势没有发生改变,是教条主义的表现,也违背了邓小平同志既防“左”又反右的思想。没有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在我国只能是一边倒地单纯防“左”,或者是一边倒地单纯反右。
邓小平同志一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这一问题。1981年3月27日,他指出:“要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要多写这方面的文章。要批判‘左’的错误思想,也要批判右的错误思想。”防止有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重点是纠正‘左’的错误。后来又出现右的倾向,那当然也要纠正。”他强调,反对右的倾向即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个“首先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思想理论方面‘左’的思想和观点,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批判和纠正”,指出思想战线只反“左”不反右的危险:“不少同志片面地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一讲思想斗争和严肃处理就是‘左’,只提反‘左’不提反右,这就走到软弱涣散的另一个极端。”邓小平同志富有远见地看到,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决定社会主义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对于右的倾向的性质,邓小平同志作了精辟的分析,他尖锐地指出:“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他还进一步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着重反对‘左’,因为我们过去的错误就在于‘左’。但也有右的干扰。所谓右的干扰,就是要全盘西化。”在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上不能放松警惕:“右的东西值得警惕”“这个斗争将贯穿在实现四化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本世纪内要进行,下个世纪还要继续进行”。针对反对右的倾向的必要性,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
,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邓小平同志还告诫全党:“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他一再强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他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地讲:“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可动摇的。我们不能允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对于我国改革事业取得成功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根本上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制定并执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还应看到,邓小平同志的上述很多论断又是具有科学预见性的。多年来,国内国外总有一些人蓄意分割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片面归功于反“左”的胜利,而不提苏联和东欧国家由于丧失对右的警惕付出的沉重代价。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一厢情愿地归结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社会制度创造的“奇迹”,而不提拉美、亚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也陷于困境的事实。以肆意诋毁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来转移人们审视改革中问题的视线,搅乱了人们的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有人不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而是把它们完全对立起来。有些人认为,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有矛盾的,很多社会主义的条条框框阻碍了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他们认为,改革开放就是高举民主旗帜,要实行民主政治,结束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私有化,补资本主义课,才是真正和彻底的改革;搞市场经济,就不能搞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一党专政;应该放弃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这个框框。其结论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总会转向社会民主党主导的方向;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资本主义。这种将共产党领导与党的阶级基础相割裂,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与资本主义性质相混淆的观点,完全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场,也完全曲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显然是错误的,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歪曲。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实际上是背离和放弃四项基本原则,怂恿和助长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酿成这次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这就从反面惊醒了我们。这个用鲜血换来的深刻教训,我们一定要永远记取。”显然,邓小平同志的反“左”反右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坚持正确道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对目前和将来的深化改革仍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