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在改革开放中排除“左”右两方面干扰_一、在渐进改革中突破旧体制阻力(1 / 1)

一、在渐进改革中突破旧体制阻力

(一)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出路

对封闭僵化体制的老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经济上的权力过于集中压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其主要表现是:所有制结构单一,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决策权过于集中,企业成为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缺乏自主权;忽视市场机制作用,单纯靠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生产部门对市场需求反应迟滞;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由于搞长期追求单纯“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虽然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规模扩大,经济计划不能及时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由于重视计划,企业在生产的产品、规模、型号上都要由上级部门决定,没有丝毫自主空间。这样的体制机制必然造成物资严重短缺,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党政职能和群众职能不分,党的领导更多采取直接干预和包办、命令的方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没有真正确立和在现实中落实。在政治经济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常常是搞“一言堂”。这样的旧体制显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那种封闭僵化,更多的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体制上的问题。这种封闭不只是思想上的僵化封闭,也是发展观念和管理方式上的封闭。而在对外关系即客观环境的封闭上,我国当时更多地是受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政策。正如列宁曾指出的:实行和平“我们这方面没有任何障碍。美国的(还有其他各国的)资本家奉行的帝国主义才是障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中国是希望与西方平等交往的,但现实环境没有为我国提供这种可能。

打破思想上的僵化封闭、发展观念和管理方式上的封闭僵化,是我国改

革后和现实的选择。当时代主题已经转变,时代特征已经变化,改革开放成为唯一的出路,否定这一选择企图走回头路,就是封闭僵化的路。邓小平指出:“不搞改革开放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要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要下降。改革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封闭僵化的路也可以说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回头路”,其实质是思想落后于现实。

(二)不走封闭僵化老路要进一步摆脱各种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是封闭僵化老路的思想基础,推进改革开放必然要克服各种教条主义。在传统的理解中,只有“一大二公”才是社会主义。这种僵化思维也反映在推进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实际上,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目标是要改变高度集中、政企不分的管理方式,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高效结合,更好的发挥公有制能够自我调节生产关系、能做到全国一盘棋、能取得较高的总效率、广大劳动者能树立主人翁意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多方面的高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优势。如果说,在任何时代对于现实的所有制都不应当理解为纯而又纯,那么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就更不应当把它理解为“纯而又纯”。

如果用“纯而又纯”的思想方法去认识公有制的企业形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层面,将极大地束缚公有制的手脚。因为,市场经济的竞争、集中机制和信用制度,必然产生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的控制和反控制,发生资本之间的并购、交融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伙制等所谓“混合经济形式”,正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需要利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各种企业组织形式,才能真正巩固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

需要明确的是,扬弃“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形式

,不等于不存在“纯而又纯”的公有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混合经济”,如同我们认识所有市场经济现象一样,必须树立劳动二重性的观点,“这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因此,需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混合经济的作用。我国混合经济的发展,就是一种新的思想解放。例如,在股份制企业的实物形态上,各方投资形成的实物资产,已合为一体,被统一支配使用。但是,从价值层面来看,各方出资者对资本价值的投入是有明晰的产权数量边界的,产权关系是十分明晰的,毫不混合的,各方出资人正是按股权数额代表的资本价值额,来行使自己的经济权益的。可见,扬弃“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形式,绝不等于模糊公有制的性质。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公有资本价值的所有权属“公”不属“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力求公有资本中在股份制企业掌握控股权。那种用“混合经济”来混淆公私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区别,或者把股份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当作公有制企业本身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需要遵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真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认真寻找差距。既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前进中的矛盾,从主观上找差距,“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自觉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所需要持有的客观态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