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格党员要学会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要靠党员个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保证、来体现。我们党有8700多万党员,这是我们巨大的组织优势。要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
“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这“四大关系”是广大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选择题”。当我们必须作答时,该如何选择?《准则》针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即:“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能否正确处理“四大关系”,做到“四个坚持”,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肌体健康。按照“四个坚持”的要求廉洁自律,应当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
1.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公私观念是人类价值谱系重要坐标,具有影响风气变化的强大动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增强党性观念,就要恪守立党为公。公私二字,是衡量一名党员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共产党员就应该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牢记使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公私观,克己奉公,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早在2008年4月,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就曾提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干干净净干事,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严以用权,是共产党员起码的政治品德和职业操守;公私不分、公款私用、公权己用,既为人民群众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惩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出现的作风问题,就是源于没有摆正公私关系,对公与私、合法与非法利益界限模糊,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面对形形色色的考验与**,缺乏主见和定力,结果“一次让了步,次次顶不住”。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肩负治国安邦、理政安民的大任,立党为公,还是为私?执政为民,还是为己?二者不可调和,没有“中间道路”。共产党员不能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就必然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枉法徇私。因此,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善于处理好公务与私务、
公益与私益、公德与私德等相互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廉与腐的关系
清白人生,清平世界,是人们的向往。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是人们的呼唤。万事万物,一旦与清一致,则别有一番情致。相反,一旦与清背离,目标不清楚,思路不清晰,做人不清白,为官不清廉,必然浑浑噩噩,浑浊不堪。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清白做人,老老实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拧紧“总开关”。
干净,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不仅可以指物质上的洁净,也可喻为品质上的廉洁。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干净,才能为党和人民干成事、办好事;一个不干净的共产党员,是不可能诚心诚意地做好事、办实事的。干净与做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干净是为了做事,做事还需干净。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表示,县委书记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腐败是社会毒瘤,清廉是人民期盼。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崇尚廉洁,拒腐防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3.正确处理好俭与奢的关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方志敏曾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也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段时间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
毛泽东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奢侈浪费之风一日不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就会严重受损,不遏制奢侈浪费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就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一种犯罪。因此,我们应该重拳出击,多管齐下,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
第一,继续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袭、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搞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还很艰巨,我们没有理由不艰苦奋斗。办一切事情都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一切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行为都应该明令禁止。
第二,养成良好生活作风。生活作风是一个人生活状态、生活情趣的折射和反映。作风彰显形象,作风代表态度,作风反映能力。杜绝奢侈浪费现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健康
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大量事实表明,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
第三,倡导文明、科学、合理消费。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科学、合理消费。要使人们认识到鼓励消费不是鼓励奢侈浪费。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表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不断营造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舆论宣传上,不给炫耀性消费等负面消费观留有空间。同时,要倡导科学、合理、文明的消费观。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限制人们消费,更不是反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是要求人民改变不良消费习俗,如饮食摆阔,大量浪费,肆意斗富,挥金如土,无节制地盲目追求高标准、超豪华等。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只有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齐力倡导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倡导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才能成为党员干部、公民的自觉行为,全社会才能蔚然成风。
第四,制止奢侈浪费,党政机关要带头。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从严管理、从严检查、从严立法,让奢侈浪费无市场、无土壤。一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各项规定的要求。二要严格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网上举报,梳理网络上的奢侈浪费舆情,主动出击。三要严格立法。强化“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的观念,强化《刑法》的反奢侈浪费的功能,将党政机关和干部随意处置国家资产、随意挥霍公共资金、随意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违法必究只有把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才能立业兴国,避免人亡政息,败家亡国。
4.正确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
享乐主义是一种有极大危害的政治慢性病,如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时时损害着人的心、脑、肾一样,也时时损害着党的宗旨、性质和形象,损害着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生命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享乐主义,对于党员干部远离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享乐主义的形成具有多方面原因,克服和整治享乐主义,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好的制度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等,但是最终需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为此,必须筑牢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
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王宣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其中,最为推崇的是“见理明而不妄取者”。认为只有对道理是非看得明白,才能自觉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伊颍河水”。对于克服享乐主义来说,“理明”是最重要的。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本质上是对享乐真理性认识的偏离,也可以说是道理不明。克服享乐主义,基础在教育,把根本道理讲明白。“理明”之后,党员干部才能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抵御享乐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当前,最重要的是通过讲明道理,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