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敢拼硬骨头——谢祥军(1 / 1)

解放英烈故事 杨江华 2291 字 1个月前

敢打敢拼硬骨头

——谢祥军

我宁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战场。

——谢祥军

谢祥军(1914~1946),湖北大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和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军区第5、第9军分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1946年夏率部参加苏中战役,取得重大战果。随即率部参加涟水保卫战,在指挥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从挑脚夫到战士

谢祥军,湖北省大悟县夏店人。191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儿时曾读私塾,终因家境贫寒而辍学。谢祥军从小就喜欢听打富济贫、惩恶扬善的侠义故事,崇拜那些仗义疏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英雄,还模仿民间“皮影”戏《封神演义》中的独角神兽,做了一个皮影怪兽挂在自己的床头边,企盼着有“神人”出世,惩处人间邪恶。谢祥军全家8口人,仅有薄田2亩,生活十分艰苦,因此,刚成年,谢祥军便凭着自己的力气,当了一名“挑脚夫”。

夏店镇地处黄陂北乡,东靠黄安(今红安),西邻孝感。1929年,徐海东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三十一师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打土豪,斗劣绅,开仓放粮,扶困济贫。谢祥军肩挑扁担走南闯北,耳闻目睹了这一切,他认定了红军是穷人的救星。他主动接近红军,经常把从白区购来的油光纸、电池、擦枪油等短缺物资送往红军部队。

1930年春,夏店成立了苏维埃政权,组织了赤卫军。谢祥军毅然参加了赤卫军。他立场坚定,敢于斗争。乡间有个屠夫叫谢家庭,红军来了,他跑到白区,投靠国民党反动派,干了许多坏事。一天,他又偷偷跑回来探听红军消息,谢祥军发现后当即报告了赤卫军指挥部。赤卫军连夜包围了谢家庭的家,将其镇压。

参军后,谢祥军办事认真,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赤卫军指挥部的表扬,是赤卫军里一名年轻的积极分子。

1931年,陂孝北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设有军事指挥部,下辖8个游击队。谢祥军所在的赤卫军编入了第八游击队。5月,谢祥军加入了共青团,不久,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游击队合编组成陂孝北县独立团,谢祥军在独立团第二营第八连任班长。

1932年夏,鄂豫皖中央分局负责人张国焘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力量,提出了“打到武汉过中秋”的错误口号。陂孝北县独立团被拉出攻打花园镇。部队行军途中遭敌人伏击,团政委临阵叛逃,队伍损失严重。此后,独立团编进了第十二师。谢样军在二十六团团部任通信排排长。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谢祥军随军离开了家乡,经陕西翻巴山,进四川,经历了建立与扩大川陕根据地的多次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数次围攻。他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很快就由战士成长为一名红军高级指挥员。

宁可在战场上流血牺牲

1935年,红四方面军又撤离了川陕根据地,6月在懋功与一方面军会师。毛儿盖会议以后,谢祥军调任32军某师师长。一次战斗中,他腿负重伤,由于缺乏医药,伤口感染溃烂,生命受到威胁。军长罗炳辉看到他那溃烂的伤口、红肿的大腿,心里十分难受。为了保全他的生命,罗炳辉下令要医生锯掉那只伤腿。谢祥军知道后找到罗炳辉说:“我是一个战士,没有腿就不能上战场。我宁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战场。锯腿,我不干。”他还苦苦哀求医生,无论如何也不能锯腿。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深深地感动了罗炳辉和为他治伤的医生。医生们千方百计寻找草药,为他洗伤口、敷肿腿,终于使那只伤腿保留下来。谢祥军又能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直到长征胜利。

1

937年秋,谢祥军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学习。经过戎马生涯、南征北战的谢祥军,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像打攻坚战一样,把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一个一个的攻克了。

他的队友张明秀在回忆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团结同志。”1938年4月,谢祥军抗大毕业后,同其他学员一样,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奔赴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

1939年秋,谢祥军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由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兼任。教导大队随指挥部一起活动在津浦铁路沿线的安徽定远、东汤池、大马池一带。其主要任务,一面学习,一面开展反抗斗争。每临战斗,谢祥军都是身先士卒,仗打得英勇、顽强、果断、利索,受到指挥部多次表扬。

1939年底,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首长在教导大队驻地淮南津浦路西定远县的一个庄子召开会议,听取刘少奇同志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为了确保会议安全,四、五支队主力全部摆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正面,以防备他们的袭击。会议正在进行中,不料地方土顽秦庆霖部数百人突然闯入定远,情况相当紧急。谢祥军当机立断,立即率领几个学员队占领制高点,封锁要道路口,严阵以待,同时派员向来犯者晓以大义,宣传党的团结抗战方针和统一战线政策,终于迫使土顽很快撤退。指挥部首长对谢祥军沉着机智处置紧急情况,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极为赞许。

称职的军校教育长

1940年初,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与五大队教导队合并,成立军政干部学校。谢祥军任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兼任汉涧镇的警备司令。抗大五分校成立后,他仍任教育长。他是个实干家,既担负全面的教育领导工作,又抓具体的教育训练,还有艰苦繁重的作战指挥和生活管理任务。

敌后办学本来就很困难,随着形势的发展,大批男女青年、工人、知识分子,从根据地、沦陷区、大后方甚至海外涌入抗大,教员不足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政治教员不够,可以由领导同志上大课,文化教员不够也可从学员中选拔一些来解决,但缺军事教员就很难办,部队来的干部文化低,一时跟不上,只好从解放过来的旧军队军官中物色。这些人一般成见较深,思想复杂,情绪波动。谢祥军和校领导找他们促膝谈心,解除疑虑,耐心争取他们完全站到人民方面来,觉悟高的就提干,进步快的就发展他们入党。有位国民党军的旅级参谋,就是韩振纪副校长和谢祥军介绍人党的,后来成了军事教员中的骨干。

谢祥军十分重视战术训练,经常带领教员翻山越岭看地形,绘草图,拟计划,听试讲,摸爬滚打。当时夜战的要求很高,他付出的辛劳也最多。

有些分队的战术训练是结合实战进行的。比如夜间突袭战术课目,首先派人对敌据点和敌人活动情况进行详细侦察,然后组织分析敌情,制订作战方案,按方案进行演练,最后组织实施。1940年7、8月间,江北军政干校对天长城外敌据点的夜间突袭就是这样组织的,不仅狠狠地打击了出来抢粮的敌人,而且使学员受到了很好的实战训练。

在淮南的天长、六合一带,这支学员队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攻,使日伪军闻风丧胆。谢祥军还很注意地方工作,同汉涧地方党政干部、群众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他关心群众疾苦,帮助地方党政机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深得干部、群众的拥护。

抗大很重视妇女教育,单独成立了女生队,受校部直接领导。当时,年仅二十几岁的教育长,要管到这些年轻女战士的所有问题。比如在反“扫荡”的行动中,有的女生脚上打了泡,走不动了,报告教育长,谢祥军就设法为她们找来毛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消息刚刚传来,日军又派飞机轰炸盐城,抗大女生队宿舍全被炸塌,人们情绪很不安定。谢祥军带领校务部人员和学员队队长、指导员连夜察看,一处一处地安

排落实,先安排女生队,再安排男学员队,等到大家都住进房子休息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了。

1940年11月,新四军苏南指挥部北渡后遂将江北、苏北两个干部学校合并,在盐城组建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陈毅任校长,副校长是赖传珠和冯定、洪学智,谢祥军任教育长。抗大五分校有9个学员队,共2000多人。五分校除培训干部外,还担负着监视海港敌人军舰的任务。1941年7月,日军对盐阜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企图消灭刚刚重建的新四军军部。这时一、三师主力已经跳到外线。抗大五分校除了自身备战任务外,同时还有掩护军部机关转移和组织群众坚壁清野的任务。副校长洪学智率领部分学员队和机关人员向北转移,谢祥军率领另一部分学员队及机关人员往东向海边转移。初期敌人极度嚣张,天上有飞机扫射轰炸,地上几路分进合击,海口河道派有汽艇巡逻,还有汉奸特务四处活动。就在这样复杂危险的情况下,谢祥军沉着冷静地带领大家同敌人斗智斗勇,并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转移驻至淮南黄花塘,谢祥军仍任抗大五分校教育长。1943年8月30日调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

1944年秋,又被调到新四军第三师,任抗大五分校校长,直至抗战胜利。在此期间,第三师的主力部队调到东台以北去,后方只有五分校的4个学员队,其中还有1个女学员队。一天,日伪“扫荡”,情况异常紧急,谢祥军临危不乱,组织学员队乘着夜色突围。不料,女生队在突围中走错了方向,被伪军截住。谢祥军得到消息后非常焦急,当即命令警卫连迅猛向伪军出击。最后击毙伪军数名,救回了女生队。经查点,女生队一人未少,只有一名学员腿部受伤。

在八年抗战中,谢祥军一半时间率军作战,一半时间办军校训练干部。他勇敢的作战精神,艰苦的工作作风,联系群众、团结同志的优良品德,都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为部队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转战华中的纵队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谢祥军任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6月,华中野战军扩充,以华中军分区的武装及投降的赵云祥部组成第十纵队。谢祥军任纵队司令员,兼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7月,国民党军集中了15个旅约12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根据华中野战军总部的部署,在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谢祥军率第十纵队主力,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投入了苏中战役,七战皆捷。在华中野战军的战史上,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6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华中野战军主力28个团在黄河两岸地区组织了大规模的涟水保卫战。十纵队有3个团参加战斗,其主要任务是阻击敌人从两淮进攻,谢祥军与政委刘培善率十纵广大指战员步步阻击,层层设障,予敌以重大杀伤和打击,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有力地配合了整个战役。10月22日,敌人从涟水城南门强渡过河,攻占南门大堤阵地。23日,十一纵司令员成钧命侦察参谋朱永岚骑快马到十纵司令部,向谢祥军告急。谢看信后,立即命令部队集合,朱要他写收条,他就匆匆地在其手心写个“收”字,便带领部队跑步增援,配合十一纵击退敌人的猛攻,守住了阵地。24日早晨,谢祥军司令员在前沿阵地察看敌情,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腹部,在送往后方医院途中光荣牺牲,时年32岁。

谢祥军的牺牲是党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中央军委,陈毅、粟裕、谭震林、张云逸、钟期光等新四军首长,分别向他的家属致电写信,高度评价他对革命作出的贡献,对他的不幸牺牲,表示深切的悼念。

谢祥军牺牲后,遗体由涟水县党组织安葬在涟水县城附近的板桥,后迁往芦蒲,全国解放后,南京军区要将他的棺橔迁往南京烈士陵园,但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永远纪念他,要求不要迁葬,并在芦蒲修建了谢祥军烈士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