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革命尽终生之努力
——谢士炎
余誓以至诚,拥护共产主义,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无产阶级革命,尽终生之努力。
——谢士炎
谢士炎(1912~1948),化名谢天纵,生于湖南省衡山县。1937年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1940年任国民党八十六军四十六团团长。1942年浙江衢州之战,谢士炎率一团之众,与十倍于己的日寇激战数昼夜,歼敌两千多人,击毙日旅团长。1947年2月,谢士炎由叶剑英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谢士炎调任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少将处长。他利用参与国民党高级军事会议的机会,向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军事情报,为人民解放做出了贡献。9月,由于叛徒出卖,谢士炎不幸被捕,先后被关押在北平监狱和南京陆军中央监狱。1948年9月19日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少年壮志
1948年9月19日清晨,南京水西门外的国民党陆军中央监狱大门外的一处菜园荒地上响起了一阵枪声,5位蒙难者倒下了。他们中的一位叫谢士炎,公开身份是保安绥靖公署军务处少将处长。一个国民党将领却选择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并为此而英勇献身。
谢士炎,祖籍今双峰县荷叶镇双江村厚堂冲,1912年4月6日诞生在与双峰荷叶毗邻的衡山县新桥乡田垅村一个大家族。因4岁丧母、7岁丧父后,在衡山失去了依靠,又回到原籍,由祖母与叔父母抚育成人。
谢家为国民党陆军将官门第,叔伯兄弟中有9人曾毕业于军官学校,其中有6人成为国民党高级将官。
年幼时的谢士炎就读于衡山白果乡白山小学。他天资聪明,平时显得贪玩不好学,可学业成绩优秀。老师称赞他是“奇才”,勉励他发奋向上,将来报效国家。
1926年秋,谢士炎抱着“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目的,投考了国民党“军辎学校”,开始了戎马生涯。在校期间,他不仅军事成绩优异,且通俄、英、法三国文字。毕业后,历任陆军科长、团长、教官、参谋主任等职。
英武善战
1937年夏,谢士炎毕业于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时,正逢“七七事变”发生。他目睹国土沦丧、民众遭受惨杀和**,悲愤不已,毅然请战。当时,他在浙江出任第三战区的步兵团长,仅率1个团的兵力,与日本侵略军1个旅团作战,由于他勇敢善战,取得了衢州之役的胜利,伏击歼敌1400余名,并击毙了日军一名旅团长。
由于谢士炎战功卓著,深得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赏识,誉其为“壮年有为,能文善武”的一员战将。
1944年,谢士炎出任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各军区在西北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大多有他的参与谋划。1945年8月,日寇战败投降后,谢士炎由恩施飞往武汉,奉命新任武汉前进指挥所办事处主任。当时,武汉的国民党先遣部队指战员到机场迎接。他在机场发
表书面讲话,中外各报均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颂扬他为“风华正茂,文武双全”的风云人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各地接收人员大多贪污腐化、抢劫民财,蒋介石的“御林军”军统特务在武汉一带更为厉害。对此,谢士炎十分愤怒,严加抵制,因而得罪了一大批特务。军统向蒋介石诬告谢士炎“发接收大财”,致使谢士炎被罢官入狱。关了3个多月以后,他幸得各方好友奔走营救,始获释放。
这一挫折,给谢士炎的思想震动很大。他深感在如此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黑暗社会里,中国是没有出路的。谢士炎陷入了苦闷与彷徨之中。
信仰抉择
1946年,谢士炎先后在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保安绥靖公署任少将作战处长。这时,蒋介石已发动内战,众叛亲离,谢士炎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决心弃暗投明,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士炎凭着高度的政治**及仔细的观察,认定与自己共事多年的一位好友,即第十一战区外事处副处长陈融生,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决定去找这位老朋友,以便将自己代拟订、并经过蒋介石批准且即将要执行的《国民党第六战区进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密投到中共中央叶剑英将军手里。
是夜,谢士炎进入北平中央银行招待所陈融生的家中,用左轮手枪对准陈融生,要他交代真实身份。当时,陈融生正接受中共地下党的指示,担负侦探国民党在张家口方向作战的情报任务。他虽然利用自己在国民党的合法身份进行了多方面的侦探,但始终未接触到作战机密。这天晚上,正当他苦无良策,久难入睡时,这位汉子便闯进门来,用枪口对准胸口逼问自己是什么人,心里十分紧张,暗想:是不是自己的身份被发觉了呢?于是,陈融生缄口不言,闭上眼睛,听候对方的处置。
持枪人打开电灯后,陈融生仔细一看,发现原来就是朝夕共事的好友谢士炎。他顿时松了一口气,但谢士炎的枪口仍紧逼在他的胸前,并威逼陈融生替他送出一份东西,如不答应,就要同归于尽。陈融生是战斗在敌人心脏多年的中共地下党员,在没有完全弄清对方的来意之前,不敢吐露真情,只好敷衍应付其事。谢士炎看到陈融生仍不吐露真情,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陈融生和他一起将这份进攻计划送到叶剑英将军手中。
在谢士炎的配合掩护下,陈融生巧妙机智地将情报送到了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手中。徐冰看后,立即转呈叶剑英。十多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张家口战斗中取得光辉战果,证实了情报的准确性。
此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借助谢士炎的在国民党内的身份,在北平第十一战区展开了地下工作和兵运工作。谢士炎为自己能够真正为国为民出力而深感荣幸。
英勇就义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严格考验,中共党组织认为谢士炎已成长为自觉地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忠诚战士,决定考虑发展他入党的问题。陈融生代表党的组织找他谈话,他十分感动,恳切地向组织倾诉了自
己的入党要求。不久,他向中共地下党组织正式递交了自传和入党申请书。
1947年初的一天,中共中央派叶剑英将军接见了谢士炎和陈融生。叶剑英和蔼地对两人说:“我是叶剑英,你们两位同志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谢士炎、陈融生都情不自禁地“呀”了一声,顿时激动得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谈话约进行了半个小时,最后谢士炎表示了自己不怕牺牲、誓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同年2月4日下午,谢士炎的住室里,窗帘紧锁,房间墙上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桌子上燃着一支红烛,叶剑英将军亲自到现场监督宣誓。谢士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誓词稿,举起右手,对着党旗宣誓,然后把誓词呈交叶剑英。叶接过誓词,递给在场的同志传阅后,又借烛火,把那份誓词烧掉,以示不留痕迹。
9月26日,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共谍”案。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设在东四牌楼的秘密电台被侦破,因电台台长李政宣叛变,出卖了原第十一战区指挥部内所有的地下党组织。第二天,谢士炎等一批共产党员不幸被捕。不久,他被解往南京,先关进宁海路19号国民政府军法局,后被关入“木笼大厦”看守所,继又转入陆军中央监狱。在狱中,他受到严刑拷打,历尽种种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并写过一首视死如归的诗:
华夏神州炮声隆,
英雄效命为工农。
生死一线咫尺外,
青春原是血染红。
1948年11月19日凌晨7时许,陆军中央监狱的大门打开了,头一名点到名的就是谢士炎。照例由军法官进行所谓“宣判”手续,接着就问有什么话说,谢士炎怒目而视,大声说道:“今天蒋介石杀我们,明天全国人民就会同你们清算!”敌人叫他跪下,服从枪决,他怒斥敌人,坚决不跪。最后,他与丁行、赵连璋等5名共产党人举目北瞩,昂首挺立,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菜地里英勇就义。
在烈士遗体的口袋里,人们发现了这样一首血迹斑斑的遗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
况复男儿失意时。
多少头颅多少血,
续成民主自由诗。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八兵团跨越长江天险,胜利攻占南京。当天下午,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与政委袁仲贤接到叶剑英从北京发给他俩的专电,务请他们派人在敌人监狱里找到谢士炎。进驻南京的三十五军奉命立即派人去陆军中央监狱寻找,最后从狱方的行刑记录上查到了谢士炎已遇害。陈士榘立即给叶剑英回了电报。时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市长的叶剑英,拿着电报的手微微抖动,动情地说:“谢士炎牺牲得太早了,哪怕再等个一年半载。”
战斗在敌人营垒中、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谢士炎,虽然没有能够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但他所追求的理想,仅仅相隔几个月后,被他的战友和继承者变成了现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