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叛党
——杨匏安
去国六千里,心随云水长。
逃生来绝域,问禁入危邦。
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
相思凭梦寄,月色满桄榔。
——杨匏安《寄小梅》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屏乡(今属珠海)人。五四运动时期,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树立坚定的信仰
广东香山,这是一个革命之地。
杨匏安的父亲主要是以贩卖茶叶、瓷器为生,勉强度日。不幸的是,在杨匏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仅剩母亲一人支撑整个家。杨匏安的母亲生于华侨富商官宦之家,读过私塾,爱好诗词文学,左右手都能写出漂亮的书法。同时,她禀性刚强,不甘示弱,孤儿寡母生活虽然很艰难,但从不接受带有侮辱的施舍。母亲富有骨气的性格对杨匏安有着很深的影响,她对杨匏安的教育和影响,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很大作用。
家庭的变故,生活的艰难,社会的贫富不均,渐渐使杨匏安感到世态炎凉,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越发不满。杨匏安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就勤学好问,求知欲极强,他常听母亲讲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最崇拜文天祥、岳飞等英雄人物,幼小心灵中不知不觉中已埋下了正义的种子。
中学毕业后,杨匏安回到家乡恭都小学任教,谁知学校和政府一样腐败。校长私吞公款,杨匏安和其他教师就将其揭发了。没想到,校长不但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勾结政府将杨匏安和另外一名教师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关进了监狱。
经历了这一回冤狱,杨匏安对这个黑暗的社会越发的失望。什么“公理”、“正义”根本不会在这世道下存在!那些军阀官僚贪赃枉法、残民以逞,那些假革命党人出卖灵魂、蜕化变节,这些都让杨匏安深恶痛绝。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除去人间腐恶之人,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广州中华新报》兼职的杨匏安,突然从黑暗中看到了星星之火的希望。早在日本留学时期,他就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深的了解。此时,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让他对世界形势有了新的看法。杨匏安通过《广州中华新报》连续十几天刊登《马克思主义》一文。这在当时的华南地区,是最早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许多人都知道建党的时候,有“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之说;但最早在中国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时,却有“南杨北李”(杨匏安、李大钊)之说。
杨匏安热情地赞颂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高度评价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学说的无比敬仰。与此同时,杨匏安已从一个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从事统一战线工作
1921年,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州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杨匏安入党时,广东思想界还很混乱,形形色色的无政府主义思潮阻碍着党的思想建设。因此,党的突出任务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杨匏安带着比以往更高的热情,继而开展一系列的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
第二年春,杨匏安积极参与和领导“广东社会主义讨论会”,这是以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基干组织的。会议以专讨论马克思主义及关于马克思主义各种问题,以及如何应用于中国为宗旨
。杨匏安在广东团的机关刊物《百年周刊》上发表《马克思主义浅说》。这篇文章及时地帮助华南青年认识和掌握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3年6月,国共两党决定开始合作。同年10月,党决定派谭平山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谭平山、杨匏安两人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以统一出席国民党会议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思想和意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国民党的改组以广州市党部为试点。此后,杨匏安转为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特殊的岗位上继续战斗。
二次被捕
1925年6月,五卅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爆发了。广州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勾结香港帝国主义发动武装叛乱。广州革命政府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迅速将叛乱扑灭。杨匏安参加完平叛杨、刘滇桂军斗争后第二天,便到香港和邓中夏、苏兆征、杨殷等人,组织发动省港工人大罢工,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暑气蒸腾的夏天,香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工人大罢工,斗争异常艰苦激烈,组织上决定派杨匏安以廖仲恺代表的身份前去香港支援。
静幽幽的深夜,处于罢工状态的香港仿佛断了火的烟囱,伫立在黑暗中。杨匏安和几个罢工代表坐在一间闷热的小屋中,就着昏暗的灯光,商讨着如何解决罢工工人的食宿、交通和回乡旅费等问题。突然,门被撞开了,一群香港警察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就将杨匏安等人拉上了囚车,罪名是“煽动工潮”。面对港英警察,杨匏安讥讽地一笑,质问道:“为饥饿、流落街头的工人解决食宿,何罪之有?”港英警察被问得张口结舌,面面相觑,不过还是将杨匏安逮捕了。
杨匏安被捕后的第三天,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特号,发布了《杨长官被捕》的消息。杨匏安不幸被捕的消息传开了,20多万罢工工人闻讯无比激愤。工人纠察队严密封锁了港口,通道,禁止粮食、肉类、蔬菜运往香港。断水断电,垃圾遍地,让香港一度成为了“臭港”。在杨匏安被关押足足50天后,香港政府因为找不到他“煽动”罢工的证据,只好将他释放,并把他“驱逐出境”。
出狱后,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工人之路》特号,为杨匏安用三号大字加框,发布“欢迎杨匏安先生出狱”的特别新闻。8月25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在省教育会搭起鲜花牌楼,开大会欢迎苏俄总工会代表团来华和杨匏安出狱。
三次入狱
1927年11月,犯“左”倾盲动错误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实行惩办主义,处分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大批同志,其中谭平山则因组织第三党问题,被开除党籍。此时,外间讹传谭平山在组织第三党时,把杨匏安列为发起人之一。中共中央领导人因此撤销了杨匏安的中央监察委员职务,并给予留党察看处分。其实杨匏安本人反对谭平山组织第三党,此处分属于冤屈。为了澄清事实,杨匏安于1928年2月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第十七期上发表《所谓第三党》一文,表露传闻的无稽。这篇文章高度体现了杨匏安在大革命失败,他本人受到犯“左”倾错误的领导人的排斥、打击之后,仍然对党忠贞不渝的革命情操。他对谭平山组织第三党的错误所作的分析和批判,用严肃的态度,以理服人,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不像有些犯“左”倾错误者,把同志当做敌人看待。
虽然杨匏安受到了当时“左”倾领导人的排斥和打击,但他仍对党坚贞不渝,忠心耿耿。遵照党的指示,他赴南洋展开革命工作。
1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留在党
中央机关,参与党的报刊出版工作,同时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他伏案运笔,辛勤耕耘,短时间内编译成20余万字的《西洋史要》,主要阐明西欧各国革命史及国际共产主义革命史,文笔流畅,观点鲜明。
在杨匏安为革命辛劳工作的同时,他的家人也为革命作出了许多贡献。举家迁入上海的杨匏安,一家十余口人,生活十分拮据艰难,且充满危险。他白天为党工作,夜晚还要写稿和译书,以帮贴补家用。他的母亲利用自己年老不引人注意的优势,接待和掩护过大批革命同志,被称为“革命母亲”,他的孩子失学担任传递传单书报等工作。每人口袋里只装两毛钱,规定平时不得动用,在机关暴露或与组织失去联系时用于买食物。
1930年,党的印刷机关遭到敌人破坏,杨匏安不幸被捕。好在没有暴露身份,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关了8个月后,在党的营救下获释。出狱后,他继续留在党中央工作。
慨然面对敌人的枪口
1931年7月,《红旗日报》工作人员胡章原因与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罗绮园在私人生活上起了纠葛,所以在被派到温州工作的时候,跑到南京向国民党告密,叛变了革命。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陈立夫如获至宝,展开了大抓捕。由于胡章原的告密,杨匏安的住所被暴露。7月25日,杨匏安在家中被捕。
曾经在国民党内有很高的地位,又受到过共产党错误处分的杨匏安,对于蒋介石来说有很大的**,于是劝降就成为了杨匏安被捕之后的重点。
蒋介石亲自指挥和组织对杨匏安的劝降。首先被派来劝降的是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熊式辉和吴铁城等国民党要人,杨匏安对他们只有拒绝,表示宁死不屈。接着国民党的元老吴稚晖,一个能言善道的反动老政客也来做“说客”。他向杨匏安说了无数的“道理”,但是还是遭到了杨匏安的拒绝。
“其实很简单,蒋总司令既不要你出卖同志,也不要你出卖良心,只要你写一份自首书或在报上发表声明脱离共产党,就给你自由,并保有高官可做。”吴稚晖放出利益条件。
杨匏安态度很明确,他说:“我是为了寻求真理才加入共产党的,既已选定,就不能动摇。”
利诱不行,吴稚晖就威胁说:“你再这样坚持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大不了是杀我的头。我从参加革命开始,就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死可以,变节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回答,吴稚晖只好挟着皮包拂袖而去。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亲自出马劝降杨匏安。杨匏安案情的性质定下来了,被关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于是蒋介石一连写了两封信通过警备司令部交给杨匏安。蒋在信中劝他脱离共产党,归顺国民党。可两封信都被他给撕得粉碎。
蒋介石还是不甘心,让警备司令部带杨匏安到办公室电话旁,他亲自与杨匏安通电话。当时,宋美龄很不理解,特意问蒋介石说:“你对杨匏安如此低三下四,值得吗?”蒋介石说:“这叫做‘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杨匏安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国共分家后,他在共产党那边一直不得志,把他拉到我们这边来是很可能的。如果能把他拉过来,那比消灭一万个‘共匪’的胜利还大。”
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杨匏安不仅没有接他的电话,还将警备司令熊式辉递过来的电话摔了。蒋介石气不打一处来,立即向熊式辉下达了“就地枪毙,让他秘密消失”的狠毒命令。
1931年8月的一天夜里,国民党反动派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将杨匏安秘密枪杀,年仅36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