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输血汗改山河——潘忠汝
尧天舜日事经过,
世态崎岖要整磨。
不肯昏庸同草木,
愿输血汗改山河。
——潘忠汝
潘忠汝(1906~1927),潘忠汝,原名汝庭,生于湖北黄陂甘棠乡潘家堰湾。1924年入武汉中学。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到湖北黄安(今红安)工作。先在警察局当军事教练,后任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同年11月,任黄麻起义指挥部总指挥。率领起义军攻克黄安县城,活捉县长贺守忠等。后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率鄂东军第一路和宣传队到黄安南乡开展工作。先后给当地的反动民团和红枪会以沉重打击。12月,在黄安指挥作战时英勇牺牲。
觉醒的少年
潘忠汝,1904年4月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潘家堰湾。幼年时家境富足,11岁时,潘忠汝被送到本村一所私塾念书,勤奋上进的他三年后转入县高小,更加刻苦认真,虚心好学。1924年,潘忠汝考入设在武昌的武汉中学。这所学校是董必武、陈潭秋等人于1920年春创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武汉中学成为党在湖北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阵地。潘忠汝在这里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一些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在武汉中学很流行,潘忠汝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手不释卷,甚至废寝忘食。在学习中,他善于思考,积极撰文向学校出版的《武汉中学月刊》投稿,抨击反动政治,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他曾说:中国劳苦大众生活在地狱之中,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和国内反动统治者横征暴敛造成的;我们对外要打倒帝国主义,对内要打倒封建军阀及豪绅地主阶级。
潘忠汝立志改造社会,他在一首自勉诗中表达出自己的远大志向:
尧天舜日事经过,
世态崎岖要整磨。
不肯昏庸同草木,
愿输血汗改山河。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消息传来,武汉各社会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这次斗争中,潘忠汝邀集同班进步青年,走上街头,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工人斗争,成为学校的活跃分子之一。很快,潘忠汝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紧张的学习、战斗中,潘忠汝和他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潘大哥”。这个尊称,不仅是因为他年龄较大,更主要的是他待人热情诚恳,乐于帮助同志,他的优秀品质受到大家一致赞扬。
从武汉中学毕业后,潘忠汝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决定选学军事,于1926年到远离家乡的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入校不久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夏,潘忠汝从军校结业回到湖北,住在武昌一家旅馆,等候分配工作。一天夜晚,他收到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通知,要他即刻去粮道街一处住所接受任务。当他到达时已是凌晨两点,在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显,潘忠汝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人,他就是当时担任湖北省委委员、国民党省党部常委、省政府委员兼农工厅长的董必武。董必开首先将湖北的局势向潘忠汝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封写给“黄显威”(中共黄安县委的代号)的介绍信交给潘忠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现在省委决定派你去黄安县工作,任警察局军事教练。你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县委设法发展农民革命武装,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事变。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党相信你能够出色地完成。”潘忠汝凝视着董必武慈祥的面容,心情异常激动,坚定地说:“我一定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潘忠汝怀着满腔革命热情,顾不得休息,背上行李包,偕同前来接头的黄安县农协委员王文焕,日夜兼程,奔赴黄安。
培养革命力量
当时黄安有三支武装,农民自卫军、三堂红学和警备队。前两支为中国共产党所直接领导,由县委委员戴克敏、吴焕先等掌握的农民革命武装。县警备队则是旧式武装,成分十分复杂,警察局反动局长吴宝善控制着这支力量,成为了黄安农民运动的阻碍。
潘忠汝到职后,目睹一些反动军官抢夺百姓的财产、打骂欺压士兵等行为,十分气愤。他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首恶分子,争取大多数,打开工作局面。一次,警备队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丑闻。两名警察下乡搜刮民财后因分赃不均发生械斗,警察局局长吴宝善出面调停,结果将两人各打五十大板,将他们的赃款、赃物收入私囊。
潘忠汝认定这是剔除反动局长、改造这支旧式武装的好机会。于是,他在县委的支持下,一方面同中共派到县党部、县农协工作的同志密切合作,鼓动各机关团体向县政府请愿驱逐吴善宝。一方面鼓励两名受伤的警察联名上告县政府,报复打板之仇。县政府部分官员受了吴宝善的贿赂,开始试图力保,但迫于各界人士的强烈反映和申诉人人证、物证俱全,害怕将事情闹大不好交代,最后不得不作出撤吴善宝局长之职的决定。
驱逐吴善宝的斗争胜利后,潘忠汝抓紧时机,利用警察局克扣士兵薪金、贪污枪械管理费等具体事实,发动士兵向警察局贪官开展斗争。又向士兵进行革命宣传,启发他们站到人民一边来。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工作,潘忠汝终于赢得了普通士兵的拥护。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由潘忠汝带领参加了黄安农民自卫军这支革命武装。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武汉汪精卫集团也公开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汪精卫集团公然叛变革命的第二天,国民党派遣反动军政人员到黄安“清党”、“改组”,收编农民武装,镇压革命运动。在白色恐怖下,黄安县的少数领导人对革命的前途丧失了信心,主张放弃农民武装,“交枪散伙,各谋生路”。这种错误主张一提出,立即遭到了以郑位三、戴克敏、潘忠汝为首的大多数同志的坚决抵制。在县委召开的秘密扩大会议上,潘忠汝慷慨陈词,一针见血地指出“交枪等于交命,散伙就是投降”。他让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强枪杆,继续战斗,才会有革命斗争的胜利。由于潘忠汝等领导人的共同努力,终于排除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粉碎了国民党收编诱降的阴谋,使黄安农民自卫军和三堂革命红学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下旬,潘忠汝奉黄安县委的指示,化装到武汉寻找上级党的组织。党指示他留黄安坚持斗争,任黄
安农民自卫军大队长。7月30日,当他离汉赴任路经家乡时,因患伤寒,在家病倒,一连数日不能起床。但潘忠汝时刻想着自己身负党的重任,没等到病愈,就毅然决定启程。父母和新婚的妻子对他的身体十分担心,极力挽留。潘忠汝却非常坚定,临别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一块银元,交给为他送行的妻子,对她说:“我有紧急任务不能在家侍奉二老,往后家中的一切全凭你照料。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你们等我的胜利消息吧!”说罢,他转过身拖着病体向黄安走去。
潘忠汝来到黄安担任农民自卫军大队长,他对士兵爱护备至。常常深入战士的家中问寒问暖。潘忠汝深知,这支幼小的革命武装是坚持黄安革命斗争的骨干力量,因此,他非常注重部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从不因环境艰苦而放松这项工作。
一次,有个战士因家中有急事,没有请假擅自离队。潘忠汝知道后,进行了批评和说服教育,使这位战士认识到了错误。为了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潘忠汝还专门集合队伍,重申纪律,强调遵守纪律是革命军人的天职,做不到这一点,军队也就丧失了战斗力。在他的教育和培养下,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战斗力不断提高,深受群众的赞扬,他们活动在黄安北乡七里、紫云的崇山峻岭之中,给当地的反动武装造成极大的威胁。
进行暴动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9月中旬,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郑位三遵照长江局的指示,在七里坪召开会议,讨论了武装暴动的计划。会上,潘忠汝等都主张迅速发动解众,进行暴动。此时,中共麻城县委蔡济璜、刘文蔚、王树声等领导也召开了会议,决定同黄安加强联系,共同行动,实施暴动计划。
“八七”会议的精神,给正在坚持斗争的黄(安)、麻(城)两县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9月26日起,武装起来的广大农民纷纷集会、示威,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不分昼夜地搜捕土豪劣绅,没收土地财产,打击反动势力。这时,潘忠汝率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遵照命令驻防湖北、河南边界、阻击了河南光山反动红枪会的多次进攻,使“九月暴动”得以顺利进行,很快就形成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新**。但是,当国民党第三十军进攻黄安后,“九月暴动”被迫处于停顿状态。
10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鉴于黄、麻两县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武装和很好的群众运动基础,决定加强对武装起义的领导,派吴光浩、王志仁等军政干部到黄安、麻城,成立了鄂东特委,重组了黄安县委,王志仁任县委书记,潘忠汝、吴焕先、戴克敏、曹学楷等为委员。
11月3日,鄂东特委在黄安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潘忠汝等领导人一致认为:举行暴动,打开黄、麻革命局面,配合两湖秋收暴动是当前的紧急任务。会议决定发展和巩固工农远动,改造黄、麻党团,加紧训练农民自卫军,作为暴动的骨干。另以黄安的七里、紫云和麻城的乘马、顺河等区的武装农民为主要依靠。以七里坪为活动中心,加紧反豪绅地主的斗争,相机夺取黄安城。会议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指令,宣布成立了“黄麻起义指挥部”,指挥部直属鄂东特委领导,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会后,潘忠汝按照特委的指示,带领起义指挥部领导成员,深入乡村,检查、指导各地的群众组织和革命武装及其他准备工作,并集训了黄安农民自卫军,设法购置了一批枪械弹药,对起义作了周密的部署。
11月10日,敌三十军一个营进驻七里坪总指探潘忠汝报请鄂东特委同意,决定派指挥部交通员程儒珍火速送信给麻城县委,调麻城农民自卫军一部,协同黄安农民自卫军消灭该敌。当晚,由农民自卫军和武装农民组成的起义军,向七里坪进发,敌人闻讯仓皇南逃,黄安城内之敌,也慑于起义军的强大声势,黯然退避黄陂。翌日,起义军占领了七里坪,在潘忠汝等人的组织领导下,七里、紫云两区二万余人集结七里坪,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广大农民群众,革命勇气倍增。
11月13日,敌三十军一个团又回窜到黄安县城。鄂东特委负责人和起义指挥部全体同志召开了紧急会议,首先由潘忠汝对形势作了分析,他断定:敌三十军为土匪改编,战斗力薄弱,重返黄安的这部分虽然号称一个团,实际仅数百人。且敌人远征疲乏,而我军人多气锐,进攻可以取用胜。
大家经过讨论后,统一了认识,于是决定麻城农民自卫军除留下一部分在北部防御光山红枪会之外,其余由刘文蔚带领,全部调往黄安,配合黄安农民自卫军。农民义勇队和三堂革命红学队员,举行黄麻起义。起义指挥部由紫云寺丈山庙移至七里坪,起义时间定于当晚十时,口令为“暴动,夺取黄安城”。
当天下午,已是几天几夜没有休息的潘忠汝仍然精神抖擞,从指挥部驻地到七里坪小南门外河滩上,往返数次,他一边指挥集结三万余人的起义大军,一边召开指挥部负责人临时会议,布置各项战斗任务。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忙而不乱,繁而不紊,在指挥起义的全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
起义军出发前,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揩亲自整队,挑选了七十余名年轻力壮、虎虎生威的小伙子组成攻城突击队,身藏缴枪,由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绕小道先行打入城内,准备里应外合。晚十时,总指挥潘忠汝一声令下,手持刀、矛、枪等各种武器的起义军,浩浩荡荡向黄安城挺进。
14日凌晨四时,起义军进抵黄安城外约半里路时,潘忠汝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等候打入城内的攻城突击队的信号。
此时,城内传以了枪声,接着,队伍里有人喊:“我们的人,是我们的人!”“是吴副总指挥率领的攻城突击队!”正站在土岗上密切注视着城内动静的潘忠汝见战斗打响,立即手挥盒子枪,大声喊道:“同志们,攻城开始了,冲啊!”
一声令下,等候在城外的起义军和接到鄂东特委通知前来参加起义阳七里、紫云、城关、高桥等区成千上万武装农民,潮水般涌进城内。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按照事先的分工,各自带领部分起义军主力,分别包围了敌正规军、伪县政府、伪警备队驻地,一举全歼了城内的反动武装,活捉了伪县长贺守忠、司法委员王治平等反动军政人员和盘踞在城内的土豪劣绅,随后,黄安城头飘扬起了革命的红旗。
起义军占领县城后,潘忠汝集合队伍,宣布起义胜利,并派自卫军战士深入大街小巷,维持秩序,张贴革命标语。在他和吴光浩等领导人的精心组织下,起义军对市民秋毫无犯,商家照常贸易,学校按时上课,城内秩序井然。
黄麻起义胜利的消息不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各地
。一时间,“起义军犹如猛虎,反动派败若寒鸡”、“潘忠汝足智多谋指挥攻城,伪县长束手无策跪地就擒”等介绍起义胜利的鼓书、歌谣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言传身教
潘忠汝不仅以善于军事指挥称著,还以善于宣传革命思想闻名。他常对部下说:“革命军人首先要学会两条,一要会打仗,二要会宣传。”他身体力行,一有空就介绍北伐军不怕攻坚,英勇占领武昌城等英勇事迹,鼓舞战士们克服艰难险阻,完成革命任务。黄麻起义胜利后,他又遵照党的指示,积极吸收新战士,扩大革命队伍,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他因势利导,利用黄安县万人集会的机会,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检阅,作了振奋人心的精彩演说。
11月18日,中共鄂东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在县城南门外校场召介了万人大会,宣告黄安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曹学楷任主席。紧接着,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宣布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诞生。黄安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一路,麻城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路,潘忠汝任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吴光浩任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戴克敏为鄂东军党代表。
阅兵开始,鄂东军参谋长汪奠川发出“立正”的口令,霎时,三百多名战士列成整齐的队形。站在队伍四周的成千上万的群众,这时也安静了下来,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这支革命军队。
“司令官来了!”“司令官来了!”人群中有人这样喊着,人们把目光投向广场的北面。这时,只见潘忠汝和吴光浩各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来到了广场的中间,随后,在参谋长的陪同下检阅了部队,他们边走边向战士们挥手致意。检阅完毕,潘忠汝大步登上主席台,挥动了一下粗壮的手臂,大声地说:“同志们!你们很像一支革命队伍了!”大家高兴得一齐鼓掌。这时队伍有人非常期待地问了一句“我们是不是还发枪?”潘忠汝马上转过脸去说:“发!不过要等反动派送来!反动派什么时候送来就什么时候发,送得多就多发,送得少就少发。”有些新入伍的战士一时还弄不清楚这话的意思,急忙争着问:“反功派肯送武器给我们吗?”潘忠汝还没来得及解释,有的战士就抢着说:“你怎么这样傻,反动派怎会自动送武器给我们,司令官的意思是叫我们去缴敌人的械!”潘忠汝笑着点点头:“对啦!敌人有造武器的工厂,我们没工厂,就要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来装备自己。所以大家暂时还要拿着原来的家伙,准备去找反动派调换!”
潘忠汝风趣的演说使战士们的心豁然开朗,在场的群众,也深受教育和鼓舞。一阵笑语声结束后,潘忠汝转了转身,拉了拉自己的衣襟,又指着战士们手中的武器大声说:“别看我们穿的是农装,拿的是‘土货’,我们这些‘土人’、‘土货’,却能把那些装备精良的敌人收拾掉!”停了一下,他顺手指着黄安城继续说:“我们不仅要打下一个黄安县,我们还要打遍人别山,打遍全中国,打出我们的大路,打出我们的江山。任何势力也抵挡不住我们工人、农民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潘忠汝的话音刚落,“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被压迫的人民团结起来!”“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口号声交织在一起。
这时,有许多战士围拢过来,纷纷请战,要求潘忠汝批准他们立即出征,潘忠汝看着这支充满生机的队伍,连声说:“好!好!同志们,你们回去准备好,时机一到就命令你们出征!”
实现誓言
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后,县中、北、西乡分别举行庆祝大会,革命形势一片火红。但是南乡八里湾、东乡永家河等地的反革命势力仍很猖獗。那里与军阀肖耀南家靠近,豪绅地主及其红枪会、民团等反动武装勾结肖耀南的残部,组织所谓的“保产党”,同农民政府对抗,并散布“今年的租不要你们交”的谎言,来麻痹群众。为打击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巩固和扩大黄麻起义的胜利,11月26日,潘忠汝奉命率领鄂东军第一路手持快枪七十余人的驳壳队和宣传队,携带了黄安农民政府布告、宣言、标语等宣传品,前往南乡开展工作。
第二天,潘忠汝率部队与八里湾反动红枪会作战,当地农民群众各持刀、矛之类的武器,与鄂东军紧密配合,将敌击溃,鄂东军的声威大振。
黄麻地区的革命斗争鼓舞了广大群众,同时也震惊了敌人。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扼杀黄安革命政权,当鄂东军南下之际,驻河口的敌三十军独立旅四百余人,乘隙进犯黄安县城。潘忠汝收到留守司令的告急信后,率部急返黄安,将来犯之敌打得落荒而逃,保卫了革命政权。
12月3日和4日,潘忠汝率鄂东军在河口击溃了黄陂土匪的进攻,缴枪百余支。5日夜晚,驻宋埠敌十二军一部奔黄安,当天,革命军从河口打土匪刚刚返回,连日作战,非常疲劳。加上城内革命军侦探工作出现失误,将敌十二军正规军误报成“土匪来犯”,据城固守。敌集中火力,强攻北门,素有作战经验的潘忠汝听到枪声不对。才知道革命军已被敌正规军包围。他当即决定突围,向七里坪转移。
潘忠汝沉着坚定,主动挑起了指挥突围的重担。突围战斗打响后,吴光浩率领鄂东军大部、农民义勇队和其他农民武装全部向外突围,潘忠汝亲自率领鄂东军一部负责掩护。当革命军将要冲出城门时,敌疯狂射击,子弹雨点般地射来,冲在前面的立刻战士倒了下去。在此危难关头,潘忠汝一手紧握盒子枪,一手挥舞着大刀,带领掩护部队也敌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为部队开辟了突围的道路。
此时,的潘忠汝一心想的是鄂东军的生存,却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率领掩护的战士们先后六次杀进城门,护送战士们冲出重围,当他第七次掩护战友向外冲杀时,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顿时,血流如注,肠子也流了出来。战友们忙过来抢救他,潘忠汝用力推开战友,用一只手托住流出的肠子,强忍剧烈的疼痛,继续指挥战斗。
潘忠汝一边挥刀砍杀敌人,一边大声地呼喊:“同志们!为保卫我们的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为革命的胜利,冲啊!”最后终因流血过多,身体摇晃了一下,倒在地上。几个战士飞快地上前,将潘忠汝抬起,冲山了城门。队伍走到七里潭畈河时,潘忠汝颤动着的嘴唇,对吴光浩和身边的同志们说:“我……我不行了,你们把队伍带到七里坪集合,一定……要……要保存、发展这支革命……队伍……”话未说完,年仅23岁的潘忠汝牺牲了。
潘忠汝在短短的战斗生涯中,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的誓言。
潘忠汝壮烈牺牲后,吴光浩等人没有辜负烈士的遗愿,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这支倾注了潘忠汝烈士心血的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了以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最初来源和骨干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