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果从山东蔓延到华中
泗城失利,淮阴失守,陈毅心急如焚。粟裕见到陈毅时的第一句话:“军长,我来迟了!”此后,粟裕和陈毅这对老战友、老搭档,联合在一起,将华中、山东两支野战军合为一体,壮大了整个华东地区的军事实力。正所谓“粟不离陈,陈不离粟”,他们二人将在华东战场上完成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
华东野战军的成立
自从两淮失守,华东战场的作战重心由解放区前沿逐步转向纵深以后,山东、华中两野战军即开始酝酿从组织上、行动上实行集中统一的问题。宿北、鲁南战役以后,苏皖解放区的绝大部分地区已被国民党军占领,华东的主要战场已转到山东境内。山东、华中两野战军的主力,随着战局的发展,均已先后集结到临沂周围地区。同时,经过宿北、鲁南两役,两大野战军从各级领导到广大战士,都从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对于打大规模歼灭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在报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后,两大野战军决定在1947年1月下旬,利用作战间隙,进行统一整编,并将鲁中、胶东、渤海军区的各主力师、旅编入野战军,以壮大野战军的力量。
两野战军确定在这一时机进行整编,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由于部队经过连续、艰苦的作战,有些建制单位伤亡较大,有些野战部队机关庞大,战斗单位很不充实。而在拟行更大规模的运动战、歼灭战中,要求进一步确立合理的编制,精简机关,充实战斗连队,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比如,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全纵队2.2万人,纵队和旅两级机关和直属队即占7000余人。这种头重脚轻的状况,显然是不利于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
为使党政领导机关的职能更好地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华东地区的整编采取了党政军同步进行的做法:撤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保留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并入中共中央华东局,撤销苏皖边区政府,撤销新四军及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的番号,统一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的领导成员是: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张云逸,副政治委员黎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舒同,副参谋长袁仲贤、周骏鸣,政治部副主任唐亮、张凯。
华东野战军的领导成员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并担任前委书记),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刘先胜、张元寿,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华东野战军统一编组为9个步兵纵队,采取“三三”制编制,即:每个纵队辖3个师,每师辖3个团,个别纵队暂时不能编足建制单位的,以后逐步组建。
各纵队组建的情况是:
原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下辖第1、第2、第3师及由原华中野战军第13旅改编的独立师。
由原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及原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主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韦国清,下辖第4、第5、第6师。
由原山东野战军第8师及鲁南、滨海军区之主力师(旅)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何以祥,政治委员丁秋生,辖第7、第8、第9师。
原华中野战军第1师改称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王集成,下辖第10、第11、第12师。
原华中野战军第6师改称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下辖第16、第17、第18师。
原山东野战军第7师1个旅及原淮南军区第5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下辖第19、第20师。第21师在1947年3月由各军区抽调部队组建。
以鲁中军区的主力师(旅)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向明,下辖第22、第23、第24师。
以胶东军区的主力师(旅)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下辖第25、第26、第27师。
以渤海军区的主力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景晓村,下辖第28、第29师。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治委员张藩,下辖榴弹炮团、野炮团、骑兵团、工兵团,战车营及汽车大队。
此外,将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将原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留置苏中、苏北执行敌后游击战的任务。
经过整编和补兵,华东解放军的实力大为增强。野战军的总兵力达27.5万余人(不含第11、第12纵队),为内战爆发时山东、华中两野战军总兵力的2倍多。部队的装备也有很大的加强。
整编野战军的同时,对军区武装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加强。
华东军区下辖6个二级军区,分别是胶东军区、渤海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苏中军区、苏北军区和华东军区直辖东江纵队(后改称两广纵队)。军区武装共约30万人。
华东野战军的成立,在人员组织和军队指挥权上有了统一。在陈毅、粟裕等高级将领的带领下,华东野战军将在未来的两年内,创下一个又一个英雄的战绩!
莱芜战役
自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来,各个战场上所取得的效果都不佳,尤其是在华东战场上,屡战屡败,越战越败。比如整编第69师在宿北被歼灭,师长戴之奇畏罪自杀;整编第26师及快速纵队在山东峄县城和兰陵镇地区被歼灭,师长马励武被活捉;整编51师在枣庄被歼灭,师长周毓英被活捉。这一系列的损兵折将,气得蒋介石直骂“娘希匹”。
接连遭受宿北、鲁南两役失败后,蒋介石不得不调整华东战场的军事部署。他觉得,这两场战役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薛岳指挥不力,遂派参谋总长陈诚前往徐州指挥。陈诚煞费苦心地制定了一个“南北两大兵团对进夹击临沂,歼灭陈毅主力于沂蒙山区”的作战方案。其部署是: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组成主要突击集团,自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分三路进犯临沂:其右路为黄百韬指挥的6个旅,中路为李天霞指挥的7个旅,左路为胡琏指挥的7个旅;以第2绥署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第12、46、73军等3个军9个师为辅助突击集团,由胶济路南下,直捣山东解放区在莱芜、新泰、蒙阴的后方基地,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这场来势凶猛的战役,陈诚称之为“鲁南会战”。他几乎汇集了华东战场上所有的兵力,而且还出动了大批飞机,打算对华东野战军总指挥所在地临沂进行轰炸。同时,陈诚严令所属各部:“党国成败,全看鲁南一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陈诚的“豪言壮语”很快就传到陈毅的耳朵边。面对敌人的挑衅,陈毅颇有大将之风,决定接受陈诚的挑战,势必要与他决战。
很快,“二陈决战”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华野”。接下来,一场刀与火的强强对抗战就要开始了!
通过对比敌我双方的实力得知,敌人的实力是大大超过“华野”的。所以这场会战必须认真对待,严密部署。一开始,陈毅和粟裕打算集中“华野”5个团的兵力,寻机歼灭南线之敌一部,保卫临沂。可是,华东野战军使用了各种方法诱敌,等候有利时机的出现,其结果是敌人根本不上当。看来,南线的敌人吸取了宿北、鲁南战役的教训,变得更加谨慎。这样一来,“华野”根本找不到分割敌人、各个歼灭的有利战机。
粟裕十分着急,整天待在地图前苦苦冥思。就在这时,北线李仙洲率领的部队快速地推进了。大概是因为李仙洲没有吃过“华野”的亏,不知道“华野”的厉害,冒冒失失地就冲过来了。至2月4日,李仙洲三个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至莱芜、新泰一线,对华野的后方构成了重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陈毅、粟裕不得不重新考虑作战计划。恰在这时,中央军委发来了指示,要求不要着急,等敌人再靠近一些再打,并要准备于必要时放弃临沂,反而更能占到先机。这个指示犹如雪中送炭,给了陈毅很大的启示。他很快有了一个设想:既然南线敌人重兵密集,战机难寻,而北线敌人孤军深入,威胁“华野”的指挥中心,我们何不改变原定作战方针,置南线重兵集团于不顾,而以主力北上,以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北线之敌。
陈毅将自己的设想告诉给粟裕,并请他做更详细、更进一步的考虑。粟裕思考过后,认为陈毅的这个设想十分高明,然后进一步做了分析和对比。他说,南线的敌人和我军的实力相差不多,但北线相对较弱,内部派系纷争也多,所以我军若能出其不意地北上攻击,定能获得不错的战绩。因此,最重要的是准确掌握敌情和战机,隐蔽我军意图,制造敌人错觉,迅速抓住李仙洲一部。
陈毅完全同意粟裕的分析和建议。两人在作战计划上达成了一致,接下来就是做具体的军事部署了。他们将韦国清的2纵留在临沂,伪装成主力部队,迷惑敌人。除此之外,粟裕还令兖州附近的地方武装积极进逼兖州,并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在黄河边筹集船只,声称要与刘邓中原部队会合,造成“华野”主力西渡运河、黄河的态势,使敌人难以判断“华野”北上的意图。
俗话说,做戏要做全套。为了能将伪装达到逼真的状态,韦国清率领2纵于2月6日发起讨伐郝鹏举的战斗。2纵以迅速勇猛的动作,一夜奔袭数十里,于2月7日黄昏干脆利落地消灭了郝鹏举叛军。不过,国民党军并没有前来增援,而是采取更为谨慎的动作,加强了各部的防御和配合,还是步步为营地向前推进。这一点,倒是“华野”没有预料到的。但不管怎样,“华野”主力最终还是要北上,突袭北线之敌。
2月10日,粟裕与陈毅、谭震林一起,率叶飞、陶勇、王必成、成钧4个纵队隐蔽北上。北线的王建安、许世友、宋时轮3个纵队也按照粟裕的计划,秘密地向指定地域集结。留在临沂的韦国清、何以祥两个纵队,打着全军各纵队的番号,与敌人玩起了以假乱真的游戏。他们公开在沂河和临沂至卞庄的公路旁大挖工事,显出决战的样子,还到处号房子,征粮草,在运河上架桥,并派一部攻打兖州。
这些迹象使国民党情报部门误认为“华野”要死守临沂,守不住就向西转移,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与此同时,“华野”主力夜行晓宿地北上,国民党军队里谁也没有发现。
2纵和3纵与敌人在临沂整整相持了5昼夜后,主动撤离了临沂。敌人占领临沂后,陈诚就捏造战绩,谎称已把华东野战军击败,大肆鼓吹“胜利”。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洋洋得意,对陈诚也是一口一个称赞。殊不知,他高兴得太早了,一场灭顶之灾正向陈诚的部队袭来。
蒋介石认为,“华野”已无力与自己的军队一较高低,和陈诚商量着吸引“华野”于新泰、莱芜地区而消灭之。陈诚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王耀武,让他率部进驻莱芜。就在王耀武一部行动之时,他从航空侦察中发现大量解放军部队在向北行动,对进占临沂的“捷报”产生了怀疑。他十分担心共军主力可能改变作战方向,掉头北上打李仙洲一部。于是,他一面向徐州、南京报告,一面急令李仙洲一部全线后缩。与此同时,南线的欧震一部也发现,“华野”的主力并不在临沂附近,他们围攻了几天的共军并不是“华野主力”,并对“华野”主力的下落毫不知情。
这一下,敌人慌了。
事实上,“华野”北上各纵队已陆续抵达莱芜地区。一看敌人要跑,大家都很着急,纷纷请求指挥部下令,提前发起攻击。陈毅和粟裕让大家稍安勿躁,敌人只是察觉了,并没有实时性的行动,还是按原计划行动,切不可打草惊蛇。
事实证明,陈毅和粟裕的判断是正确的。陈诚听了王耀武的报告后,根本不信,还给蒋介石打了小报告,说王耀武胆小,不敢行动。蒋介石正在兴头上,肯定是不相信王耀武的话,亲自责成王耀武立即行动,并让李仙洲继续南进。
王耀武很不服气,但是不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只好忍气吞声地行动了。
2月14日,李仙洲带着前方指挥所的人员到了博山指挥部,指挥12、73两个军和整编46师向南进攻。第二天,打头阵的12军到达吐丝口镇以南、莱芜城以北的孝义集,就不敢再向前进。军长霍守义是不愿意拿自己的部队去冒险的,直到确认莱芜是座空城,才敢率部进占。
随后,李仙洲的司令部和46军、73军一块南下。就在这时,王耀武最终确认了“华野”的动向和目的,连李仙洲也相信“华野”的目标是自己。所以,王耀武也顾不得蒋介石和陈诚的命令了,急令46军从新泰撤回颜庄,193师撤回莱芜,并令73军的77师速从张店南下莱芜。
粟裕获悉敌情变化后,马上调整部署,命令1纵进攻莱芜李仙洲总部及73军,4纵进攻颜庄的46军,6纵进攻口镇的新36师,8纵主力和9纵一部在博山以南的和庄设伏消灭77师,10纵攻占锦阳关,切断国民党军的退路。
2月20日,战斗正式打响。经过一夜的激战,八纵、九纵于次日清晨全歼敌77师,为莱芜战役的胜利开了一个好头。
在这段时间,“华野”第1、6、8、9、10各纵队已全部展开,基本形成了对莱芜之敌两个军的合围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第10纵队和独立师攻占了锦阳关,切断了敌人退路,第4纵队、第7纵队火速赶到了指定地域,第2纵队也从临沂前线日夜兼程北上。攻击莱芜城的战斗,由1纵独立承担。
2月21日晚,李仙洲在莱芜城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军队如何突出共军包围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73军军长韩浚、46军军长韩练成、前方指挥所少将高级参谋王为霖,第二绥区司令部第二处少将处长陶富业等。
会上,各人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李仙洲坚持一边突围,一边等待救援。但是其余人都坚持立刻撤退。最后,73军军长韩浚提出在22日大部队开始撤退,46军军长韩练成则主张23日大部队开始撤退,他说必须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大家同意了韩练成的意见。
2月23日凌晨,就在李仙洲准备下突围命令后,发现韩练成不在了,问谁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其实,韩练成早就被“华野”的共产党员渗透了,他托词说需要一天的准备的时间,就是离开国民党部队,到达了安全地方。
韩练成的突然失踪,造成了李仙洲部的混乱,也拖延了最佳突围时间,最后被“华野”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李仙洲也被俘虏了。
莱芜战役大获全胜,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军、1个整编师、1个新编师,共约6万多人。
泰蒙战役
自内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在各个战场上已损失近百万人,虽说占领了七八十个城市,可解放军同时又解放了七八十座城市。这样的沉重打击,令蒋介石沉痛不已。他不得不改变策略,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并把重点进攻地区改在了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
蒋介石在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后,将“赌局”开得越来越大了。他在命令国民党部队积极准备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的同时,撤销了徐州、郑州绥靖公署,成立了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主持的徐州司令部,统一指挥原徐州、郑州绥靖公署的部队,并将在冀鲁豫战场的王敬久部和在武汉的整编第9师调往山东。此时,民党军在山东的机动兵团的兵力,加上担任守备任务的以王耀武为司令官的第2绥区、冯治安为司令官的第三绥区的兵力,总计达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师)45万人。这样的兵力调遣,都在证明蒋介石这次是发了狠,一定要在山东战场上取得点什么才行。
除了调兵遣将之外,蒋介石还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即“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简单地说,就是加大兵力密度,集团前进,使解放军无法分割或各个击破。之所以这样调整,无外乎是在前期的作战过程中,常被野战军分割包围歼灭的原因。
其进攻部署是:顾祝同指挥下的24个整编师,除以7个整编师约20万人担任重要点线的守备和对突击兵团的策应以外,集中17个整编师约25.5万人,以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第5军为骨干,组成3个机动兵团,由汤恩伯、王敬久、欧震分别担任1、2、3兵团司令官,执行机动突击任务,在打通津浦路徐济段和克州至临沂的公路、占领鲁西南以后,同时向沂蒙山区进犯。汤恩伯兵团由临沂向北,欧震兵团由泗水向东北,王敬久兵团由泰安向东,对“华野”主力形成弧形包围态势。
面对大军压境、强敌迫近的紧急态势,“华野”的两位首长陈毅、粟裕,不急不躁,沉着应战。慌乱,在这时起不到任何作用,越是急迫,越是沉静,才有更大的爆发力和张力。
一开始,陈毅和粟裕计划攻打由陇海线北进的汤恩伯兵团的整编第74师,遂派了3个纵队南下陇海路东段。可是,狡猾的汤恩伯察觉到了“华野”的意图,不仅不派兵回援,反而把两个军调到临沂,密集靠拢,使“华野”部队不能分割歼敌。陈、粟随即改变计划,绕到刚刚调到山东的王敬久兵团侧后,抓住他左翼的薄弱环节,攻击占据泰安的整编第72师。
整编72师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可是组建时间早,为川军起家,具有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同时具备日美混合装备。它虽占据地理优势,且工事坚固,但泰安城北面有泰山,南面有徂徕山,不利于它与济南王耀武部、曲阜邱清泉部相互支援,所以也有利于“华野”实行分割围歼。
陈、粟抓住这个战机,迅速下定围泰打援的决心,于4月20日发起泰蒙战役。他们以3个纵队围歼泰安之整编第72师,以4个纵队待机歼灭可能来援之敌。至4月24日时,已经完成了对泰安城的四面包围。
在战斗过程中,“华野”刚刚组建不久的榴弹炮团大显神威,与三个纵队密切配合,打得敌人是苦苦求饶。碍于自身实力的保存和“华野”的攻势,邻近泰安的各路国民党军都见死不救,就连距泰安仅1日行程的整编第75师和整编第85师也一直按兵不动。
经过三天的激战,“华野”部队攻克泰安城,歼灭整编第72师师部和两个旅,生擒中将师长杨文泉,连同南线共歼敌2.4万余人,取得了沂蒙山区作战的第二个胜利。
随后,陈毅和粟裕将注意力集中在蒙阴,以第1、3、6纵队沿津浦路两侧南下,出击宁阳,威胁敌人的补给基地兖州,以调动敌第5军等部西援,而“华野”主力则主动放弃新泰、蒙阴,转到临沂、蒙阴公路以东,待机歼敌。
4月28日,敌军先头进占蒙阴。“华野”部队乘其第1兵团主力分散配置于临蒙公路、立足未稳之机,于次日以4个纵队突击桃墟、青驼寺段。不过,敌人十分警觉,一经接触即退踞公路以南山区,仅歼敌第83师1个半团。之后,又两次出现战机,可还是因为主力部队转运不及,或者敌援迫近,均未成功。随后,陈毅和粟裕指示部队结束战斗,不做长时间纠缠。
整个泰蒙战役,以歼敌2.8万余人胜利告终。
鏖战孟良崮,全歼蒋的“御林军”
曾经有一本名叫《红日》的小说很有名,后来被翻拍成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个故事是以解放战争期间名噪一时的孟良崮战役为蓝本的。孟良崮战役,是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打下的一场胜仗,它使国民党军中精锐、王牌的整编74师全部被歼灭,连师长张灵甫也没能躲过这一劫;它使蒋介石潸然泪下,国民党军队为之胆寒;它使解放军尤其是华东野战军士气大振,全国人民信心高涨。
这场战役究竟有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过程,让我们重温一遍吧。
1947年春,国民党对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惨遭失败后,又调集了13个整编师,共有25万余人,分五路并进北犯,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由于在此之前,国民党军在与“华野”在山东战场较量过,吃过了亏,所以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他们采取了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所谓“集团滚进”战术,从临沂、泗水、大汶口一线,向鲁中山区发动进攻。
而“华野”则根据敌人的军事战略方针,采取后退一步、诱敌深入的战略,寻机破敌。同时,毛泽东也指示“华野”,要采取慎重待机的方针,即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人,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细微的变化,分析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有利的战机,条件具备了就坚决歼灭之,条件不具备,就改变和放弃原计划,绝不能急躁作战。
3月底,蒋介石命令东线国民党军队第一集团汤恩伯部、第二集团王敬久部,第三集团欧震部,势成三路向“华野”发动进攻。到4月中旬,敌军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兖州至临沂的公路,占领了鲁西南大部地区。
在这段期间,陈毅和粟裕尝试了各种诱敌深入的办法,却未能奏效。为此,粟裕十分发愁。他对陈毅说:“目前这种情况对我们十分不利,再这样下去我们有可能被反包围。我看,还是主动撤退吧。”
陈毅也有同感,但还是说:“撤走之前,还是跟他们捉捉迷藏。”
恰在这时,毛泽东再一次发来电报,强调不要轻敌,不要分散兵力,要有极大的耐心,让敌人大胆前进,才有歼敌的机会。鉴于此,陈毅和粟裕进一步研究后,立即发布命令:主力部队再后退一步,各纵集结于莱芜、新泰以东待机,1纵和7纵停止南下。这样一来,敌人就会有一个错觉,以为“华野”主力会转移到泰安或淄博地区。
果然,个个谨慎的敌人还是有一个冒冒失失的家伙。这个人就是汤恩伯。
汤恩伯自从来到山东战场上,就一直跃跃欲试,甚至想抢头功。正是因为这个心理,他就这样进入了“华野”的包围圈。他率领着一兵团小心翼翼地进入了临沂地区,本想打掉“华野”的主力,可辗转了几日,连一个野战军战士都没有发现。汤恩伯无计可施,心烦意乱。
就在此时,邀功心切的张灵甫,前来给汤伯恩献上一计。他说:“陈毅把9个纵队分成两个集团,5个纵队在沂水以西,4个纵队在沂水以东。我们应沿临沂蒙阴公路向南向北推进,将敌5个纵队封堵于临蒙公路和沂水之间,各军师占据临蒙公路要点,我74师从中段出击,直指坦埠之陈毅指挥部,并将敌5个纵队分成两块或压向一隅,然后再会师聚歼。”汤恩伯同意了张灵甫的建议,令各部队加速向北推进,力歼陈毅主力于沂水以西。
5月11日晚,粟裕得到情报:汤恩伯让张灵甫率领着整编74师,即将发动一场新的进攻,矛头直指“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坦埠。他知道,合适的战机终于来临了,这下可以歼灭一部分敌人了。
整编74师是蒋介石经营多年的精锐之师。成立之初,就经历了“八一三”淞沪抗战,颇得蒋介石的器重。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将74师调到南京,升级为“御林军”。这支部队长期受美国顾问的训练,清一色的美式装备。
因此,对待这样一支强敌,粟裕筹划得相当缜密。他以5个纵队围歼敌整编74师,以4个纵队阻击援敌。具体布置是:
陶勇的4纵和许世友的9纵正面出击;叶飞的1纵和王建安的8纵分别从整编74师左右两翼迂回穿插;王必成的6纵从鲁南飞兵北上,断敌退路;宋时轮的10纵阻击莱芜南援之敌;何以祥的3纵阻击新泰南援之敌;成钧的7纵阻击河阳北援之敌;韦国清的2纵配合7纵和8纵作战。
随后,陈毅、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复电毛泽东及中央军委,报告了“华野”围歼敌74师的决心和计划。
5月12日清晨,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由重山、艾山间渡过汶河,占领了黄鹿寨、佛山、三角山、马牧池等地。这一天相当顺利,张灵甫部并未遭到“华野”的任何阻击,这让张灵甫兴奋不已。
5月13日晚,“华野”在夜幕的掩护下,向74师发起攻击。战至14日晚,大体形成了对74师的包围态势。
张灵甫得知自己的部队已被“华野”包围的消息后,不但没有恐慌,反而更加得意。他自恃部队装备精良,野战军是拿他没有办法的,相反,可以吸引住“华野”的主力部队,将陈毅的主力部队一网打尽。
自己的“御林军”被围,蒋介石自然是担心至极的。他亲自飞到徐州,命令顾祝同调兵前去解围,还要求顺便吃掉“华野”的主力。
很快,蒋介石的10个纵队又将“华野”的5个纵队包围住。看来,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了。
5月14日下午,“华野”已攻占天马山、磊石山等要地,并向垛庄、万泉山前进。张灵甫突然慌了。他随即命令所属部队放弃北进,迅速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拼命向“华野”1纵阵地反扑,企图打开返回垛庄的通道,沟通与25师的联系。不料,74师一路上不断受到华东野战军的追击和袭扰,伤亡很大,当撤至孟良崮地区时,张灵甫看到此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便想让部队固守此地,以逸待劳。这样一个仓促的决定,导致了整编74师的全军覆没,也终结了张灵甫自己的个人性命。
沂蒙山区的山峰生得古怪,四周陡峭,形同圆柱,顶端平坦,可以种田,当地人称之为“崮”。据说,沂蒙山区有72崮,孟良崮是其中一崮。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的芦山山区顶峰,海拔500余米。
围困在孟良崮的整编74师很快就陷入了绝境。正值初夏,天气炎热,山区资源匮乏,导致国民党官兵们饥渴难耐,士气低落。在这期间,蒋介石派人从南京空运物资前往临沂地区空投,但大多数物资都落在了“华野”的阵地上。与此同时,外围的增援部队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一再想给整编第74师解围,但受到了华东野战军强有力的阻击,寸步难行。
面对这种状况,张灵甫再也抬不起他那高傲的头颅,频频向附近的友邻部队求援。可惜,不是因为想保存自身实力,就是被“华野”阻拦,没有一支国民党部队前来成功救援。
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前,陈毅和粟裕给各路纵队下了死命令,哪怕是打光了部队,也要拿下孟良崮,歼灭整编74师。各位纵队司令把司令部的要求一层层往下传,使每一个野战军战士都知道战役的重要性。
5月15日,“华野”对整编第74师发起总攻。野战军从四面八方多路向整编第74师突击,整编74师则竭力顽抗。双方在大碾、雕窝、孟良崮东北高地等重要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战至16日,华东野战军攻占大碾、碉窝、520高地和540高地,将整编第74师压缩至孟良崮、芦山、600高地一线狭小地区内。
这一狭小区域多为岩石山地,很难修筑防御工事。敌整编74师的大多数人员和武器都暴露在“华野”的密集火力网下,死伤的战士很多,军心涣散。
5月16日上午,蒋介石和汤恩伯共同严令周围的各路部队速去救援。但是,这些部队都被华东野战军的阻援部队牢牢地牵制住,无法前去救援。当天下午2点,整编第74师师、旅、团、营全部失去通信联络,全线崩溃,所有人坐以待毙。
这时,陈毅再次给1、4、6、8、9纵的指挥员打电话说:聚歼74师,成败在此一举,望各纵同心协力,浴血奋战,拿下孟良崮!各纵指挥员向首长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号召战士争当战斗英雄。
“华野”各部队再次发起攻击。粟裕首先集中强大炮火,向蒋军密集的地区猛烈轰击,敌军死伤惨重,陷入混乱。在战役的最后关头,王必成使出了“杀手锏”。原来,王必成把特务团作为了6纵的预备队。特务团战斗力较强,个个是身强力壮的棒小伙,经验丰富的战士。一接到命令,特务团的战士们在副团长何凤山的率领下,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猛扑向孟良崮山顶。
突然,从山上冲下一支队伍,与特务团混在一起了。原来是敌74师参谋长魏振铖带领师部人员企图突围,最终还是被特务团给消灭了。特务团继续前进,来到敌74师指挥部——大崮顶北侧山洞。在这里,张灵甫做了最后一次挣扎,他逼使所有龟缩到崮顶的残兵败将,还有他配备的崭新快慢机的卫队,向特务团进行绝望的反扑。
这群手下败将哪里是勇猛的特务团的对手,在猛烈的火力扫射下,整编74师的残余部队被一一消灭殆尽。其中包括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57旅旅长周安义等人。
孟良崮上枪声停了,战役结束了,整编74师3万多人全部被消灭了。国民党军的王牌中的王牌部队、蒋介石的“御林军”就这样没了。这是蒋介石万万也想不到的。正如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唱的一首打油诗:
如今战场孟良崮,
七十四师埋枯骨,
两万兵马被包围,
飞机送饭运水吃,
翻云覆雨成乌有,
跛脚师长张灵甫,
唯有老蒋闷声哭。
孟良崮一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统帅部“鲁中会战”计划,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极大地震动了其内部。蒋介石悲伤不已,认为整编第74师被歼灭,“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七月分兵
1947年5月28日,山东沂水县西北坡庄。
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之后,开始短暂休整。前委正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饶漱石作了关于准备反攻迎接胜利的报告,陈毅作了关于山东战局和军事问题的报告。会议着重指出:国民党集重兵于山东,虽然加重了华东军民的负担,却给其他战场实施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除山东、陕北以外,各解放军部队均已转入反攻,国民党面临崩溃的前夜;山东的战局,在孟良崮战役后虽已得到改善,但尚未完全取得主动,敌人正积极准备再次大举进攻,“华野”还要继续在内线作战,并且要准备进行恶战。
除此之外,会上还认真总结了孟良崮战役的经验教训,强调必须继续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关于运动战、歼灭战的方针,戒骄戒躁,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争取战局转变,配合其他战场反攻作战,并为本身转入反攻创造条件。
6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陈毅、粟裕、谭震林:据悉蒋以东北危急令杜聿明坚守两月,待解决山东及空援东北等问题,但山东战事仍为全局关键。你们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只要有胜利把握,则不论打主要敌人,或打次要敌人均可,否则宁可暂时忍耐,不要打无把握之仗。
6月24日,陈毅、粟裕判断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即将开始,决定将主力向东南移动,拟围攻较孤立的敌右翼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吸引整编第9师、第57师增援而歼灭之。
部队东调后,敌第7军迅速南缩于白塔埠、临沂之线。而莱芜、蒙阴间国民党军主攻集团之9个整编师于25日起全力东犯,并于28日进占了鲁村、大张庄、朴里一线。同时,济南、青岛、潍县之整编第45师、第54师和第8军,也分别向明水、高密、临朐等地进犯,予以配合。
国民党部队过于集中,“华野”一时难以找机会分割歼灭,所以陈毅和粟裕商定了各路派兵挺入敌后的方针。
5月29日,陈毅命令陈士榘、唐亮率第3、第8、第10纵队转赴莱芜、泰安、大汶口之线,执行歼击敌85军或敌12军一部或大部之任务;命令陶勇纵队由临蒙线西进歼冯治安之一个团,尔后或向西北或向西或向南,视情况决定。当天晚上,各路纵队就开拔了。
同在这一天,中央军委来电,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作战方针,主要核心思想是:敌人正面集中了所有兵力,我军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两路兵力,或以两个纵队出鲁南,以3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这一新的指示与“华野”于5月22日作出的不分兵并坚持内线歼敌的决定是不同的。既然形势已发生改变,那么之前作出的决定也要适时地与时俱进。所以,陈毅和粟裕立即进行了研究。他们一致认为中央军委虽只提到山东战场的敌情,但鉴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将出击,战局必有重大发展。为策应晋冀鲁豫野战军的行动,切断津浦线,袭击国民党军后方,歼灭敌有生力量,打破敌人对山东的进攻,决定立即执行中央军委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方针。
于是,“华野”有了一个新的作战方针。具体部署如下:
(1)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3、第8、第10纵队,首先进入博山地区,尔后向鲁西挺进。
(2)由叶飞、陶勇率第1纵队及先已南下的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
(3)野战军指挥部率第2、第6、第7、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在沂水至悦庄公路两侧,各以少部兵力抗击东犯之敌,主力待机出击。
因为战局紧急、时间紧迫,各部队于7月1日就开始了行动。这就是“华野”军史上的“七月分兵”。
“七月分兵”是在很仓促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多问题没来得及周密计划。无奈当时正逢雨季,“华野”又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好在“华野”是一支高素质、富有经验的部队,在克服许多困难后,迅速地各就各位了。
“七月分兵”,是“华野”各部队执行外线出击任务的开始。
南麻、临朐战役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向鲁西南地区的敌人展开了强攻。为了协助晋冀鲁豫野战军,“华野”向鲁南和鲁西敌后出击了5个纵队,也展开了积极进攻。
7月7日,“华野”第1、第4纵队全歼费县守敌整编第59师第38旅6000余人。华野第3、第8、第10纵队向津浦路万德至大汶口段发起进攻,8日攻克泰安,至10日,收复界首、万德、大汶口、平阴、肥城等地,共歼整编第73师第15旅等近800人。
7月9日,第1纵队收复枣庄、峄县等城镇,迫使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各部退守运河沿线。
随后,华东野战军第1、第4纵队已向邹县、滕县前进,逼近津浦路;第10纵队已向宁阳攻击;第3、第8纵队分别围攻泗水、曲阜,形成了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夹运河东西呼应的态势,严重威胁了敌后方基地——兖州、徐州。
为此,蒋介石不得不改变东攻西守的作战方针。7月12日,他亲自下令从鲁中地区抽回第5、第7军和整编第85、第83、第57、第55、第48师等7个整编师,及整编第20、第75师各1个旅,自13日开始,分路陆续西援,企图配合其后方各点守军,先夹击华东野战军的外线5个纵队于鲁南及兖州、曲阜地区,尔后救援鲁西南。在鲁中地区留下整编第11、第25、第64、第9师,固守所占要点,伺机再犯。这样一来,国民党军企图在鲁中击破华东野战军主力的计划遂宣告破产。
敌人留在鲁中的四个师是这样分布的:胡琏的11师驻南麻,黄百韬的25师在东里店,王凌云的9师在沂水,黄国梁的64师在东里店以西的大张庄等地。此外,王耀武的属下李弥率领着8师驻守在临朐,配合行动。
陈毅和粟裕分析了敌情后,认为“华野”的四个纵队单独对付鲁中地区的任何一个敌师,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于是,7月10日,陈毅和粟裕命令各纵队向东里店前进,去消灭黄百韬的25师。可是,当部队开始行动后,天降暴雨,山洪暴发,各纵队无法行动。加之25时迅速向64师靠近,“华野”最终没能实施东里店这场战役。
后来,陈毅与粟裕见位于南麻的敌11师相对孤立,就命令各纵队掉头,前往南麻,以2、6、9纵包围南麻,7纵在南边负责阻援。
南麻地处鲁中山区,三面是山,东面是小丘陵,北面高地有一个隘口通向博山,沂河从南麻以南流过。这样的地形利于防守而不利于大部队行动。而处在这里的整编11师,因师长胡琏受孟良崮战役的影响,行事变得十分小心谨慎。他一到南麻,并不急于推进,而是用了20多天的时间构筑工事,力求保全自己的实力。除此之外,他把11师的4个团驻守在南麻,另外两个旅分别驻守北麻、高庄、北刘家庄、吴家官庄等地,范围很小,各部队联系很紧。各部队利用其所控制的村庄及大小山头,构筑密集的地堡群,每一地堡群外围都设置了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
7月17日,
“华野”的四个纵队按预定的路线前往南麻,不过途中又遭遇暴雨。行动受阻,于次日早晨抵达南麻。经过18日一整天的战斗,第9、第6、第2纵队抢占外围阵地后,分别对高庄、北布东、马头崮、古泉庄、吴家官庄、石钱山等地展开猛攻。
就在“华野”猛攻南麻的时候,胡琏开始向徐州方面求援。国民党统帅部急召25师、64师出动4个旅,向南麻增援。7月19日,敌25师、46师到达南麻以南的于家崮、牛心崮一线,遭到“华野”7纵的阻击。国民党守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依托密集地堡群,逐堡顽抗,反复争夺,双方战斗得异常激烈。
7月21日上午,黄百韬的25师突破7纵60团的750高地,7纵转入二线阵地防御。当晚,华东野战军拟再次组织进攻。没想到,东面李弥的第8军由昌乐、潍县地区进犯临朐,威胁华东野战军后方,策应南麻守军作战。困守南麻地区之敌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全歼。为争取主动,即于当晚撤出战斗,各纵队分别转移至临朐西南及以南地区整顿。
南麻战斗是场恶战,“华野”的四个纵队伤亡较大,本应该休整一个月,可是第8军已经占领临朐,阻断了“华野”向胶济线以北的后方通路,对解放区造成了威胁。
粟裕得知敌第8军刚到临朐,主力尚未全部到达,而且只有一般性的防御工事,可以乘其立足未稳将其歼灭,以鼓舞“华野”的士气。于是,他命令2、6、6纵围攻临朐城,7纵阻援,各部定于7月24日发起战斗。
临朐是座古城,三面环山,沂河、弥河等河流从城旁流过,平时水浅,到处可以徒涉。一遇到暴雨,山洪暴发,交通就被阻断了。
当天晚上,“华野”第2纵队一部对临朐城南关发起攻击;第9纵队1个师由临朐城北直插龙岗,主力于25日拂晓发起攻击,突入北关;第6纵队亦向龙岗、尼姑山攻击,在第9纵队第27师配合下,歼灭该地守敌,切断了敌向潍县方向的退路。7月25日,第2、第9纵队攻城;第6纵队攻歼临朐东北外围之敌,第7纵队第19师向朐山攻击。
就在这时,国民党军派遣第9师、64师向临朐增援,与7纵展开激战。为了尽快解决战斗,粟裕调来6纵前来助阵,可是因前几日下雨,弥河的水位上涨,在过河途中牺牲了不少人员,到28日夜里才抵达弥河以西。
7月29日晚,第2、第6、第9纵队全力发起总攻,虽然奋勇作战,终因弹药受潮,攻坚器材准备不足,协同动作不够密切,未能突破城垣。救援临朐的援军就要到来,加上部队连续作战半月,十分疲劳,同时受山洪暴发的影响,后方物资紧张,造成了部队很大的困难。为了保存实力,“华野”各纵队退出了战斗。
南麻、临朐之战,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的歼敌目的,但是这两次战役对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战略进攻和本野战军外线部队的作战,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月底,“华野”各纵队分别向胶济路北及诸城地区转移,争取休整、补充,以利再战。
沙土集旗开得胜
为了配合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始了两线作战。陈毅和粟裕率领“华野”的直属部队和6纵去了鲁西南,执行外线作战任务;而留在鲁中地区的2纵、7纵和9纵,组成东兵团,交由谭震林和许世友统一指挥,执行内线作战任务。
1947年8月中旬,“华野”直属部队已渡过黄河,向聊城地区前进。随后,指挥部暂留惠民,督促兵源、物资弹药迅速西运,以使西兵团尽快得到补充。
8月16日,中央军委电询陈、粟下一步作战计划。这时,陈毅已离开“华野”前往渤海军区处理后方工作,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全都交给了粟裕一人。粟裕接到电报后,分析着敌我态势,思考着最佳行动方案。他知道,“华野”西兵团的行动,最重要的是从刘邓大军的相反方向钳制敌人。
可是,当前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蒋介石调集8个整编师的18个旅约14万人的兵力,企图分进合击正在鲁西南休整的刘邓大军主力,同时阴谋策划趁着连日大雨破坏黄河大堤,水淹刘邓大军。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以后,受到大批敌军前堵后追,处境紧迫。
粟裕认为,为了更有力地策应刘邓大军作战,“华野”西兵团作战区域必须扩展到陇海路以南。这样,不仅可以适应当前拖住敌人、策应刘邓的作战需要,而且可以为将来三军配合经略中原创造条件。
8月18日,粟裕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表示赞同粟裕的想法,并指示:西兵团作战范围规定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望转示(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及6、10两纵及炮纵坚决执行。
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明确了陈、粟与刘邓、陈谢三军共同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完善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布局。
接到毛泽东的电示后,粟裕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进入鲁西南后,如何打好第一仗,夺取战争主动权。恰好在这时,陈毅从后方渤海军区返回“华野”前线。两人一块想起了办法。最后,他们商定:由陈、唐部将敌诱至距渡河点以南三四十公里之适当地区,集中3个纵队,包围敌整编第57师或整编第68师,另一个纵队钳制敌整编第5师;陈、粟则快速渡河,急率6纵、10纵赶去参战。这样可出敌不意,易于取胜,且能迅速打开鲁西南局面,及时南下支援配合刘邓大军。
就在这个方案还未征求中央军委的意见时,毛泽东则于8月30日给陈毅、粟裕发来了一封绝密电报。看完电报,两人立刻明白,陕北中央的处境相当困难,所以他们要立刻策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缓解陕北的困境。
随后,陈毅和粟裕下达了“西字第一号命令”,规定了各部队的渡河日期与作战行动。华野机关、野直部队、6纵、10纵等于9月3日晚开始南渡黄河,4日渡完。5日在鄂城附近集结,并与第1、第3纵队会合。6日便完成了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特纵及晋冀鲁豫之11纵在沙土集南北地区的战役布局。
沙土集位于山东省境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不过,它周围的地区却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和农民起义发源地。比如,黄巢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是它西面的菏泽,宋江起义则在北面的郓城。
9月7日,积极北返的敌整编57师已耀武扬威地进至郓城西南皇姑庵附近。粟裕抓住机会立即命令部队,发起攻击,令第3、第6纵队由北向南,由沙土集、双庙迅猛进攻;令第4、第8纵队由南向北攻击前进,实施南北夹击。
敌整编第57师这才发现情况不妙,立即迅速向南撤退,又遭到10纵、8纵的打击,只得龟缩于沙土集地区。可惜,沙土集地区地势平坦,不利于防守,就造就了整编57师的灭亡命运。
当天晚上,南北夹击部队完成了对敌57师的合围。敌57师已如“瓮中之鳖”,根本不需要“华野”这么多纵队的火力。于是,粟裕命令担任预备任务的1纵撤出阻击位置,向北转移到刘庄、皇姑庵一带;命令4纵也撤出战斗,转移到龙固集地区,让他们一面监视警戒,一方面准备下一步续歼敌整编第5师之一部。
第二天,敌人从沙土集突围,四面八方都有想冲出去的敌人,似乎想来个鱼死网破。可是,这样的垂死挣扎起不了任何作用。经过一天的激战,除大王庄、魏庄两地被敌占领外,沙土集外围之敌被“华野”全部肃清。接下来,就是向沙土集内部的敌人开战了。
下午六点,“华野”对沙土集的敌人发起了总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炮火准备,第3纵队首先从北面突破沙土集围墙,进入了村内,与敌展开巷战,战斗愈打愈烈。战至9日凌晨2点,8纵从东南方向突入,6纵从西北角突入。三个纵队逐步缩小包围圈,敌人频频反扑,均被击退。
这时,“华野”一边加大火力攻击,一边展开政治攻势,劝敌人自动投降。很快,一些突围的士兵就自动放下了武器。57师师长段霖茂一看大势已去,便率卫队百余人,化装逃跑,不过最终还是被“华野”给俘虏了。余下的敌人见失去了指挥,更是无心恋战,一批一批地举手投降。到凌晨3点时,攻歼整编第57师的战役胜利结束。
就在沙土集的战役进行的过程中,郓城南面的阻击战打得十分激烈。10纵和6纵一部的野战军正阻击着敌整编第5师、第84师及第68师的疯狂进攻。当整编第5师多次进攻受挫后,在蒋介石严令下,一次性出动了3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装甲车支援下,向八里河、侯庙一线阵地猛攻。华东野战军英勇拼搏,予敌以重大杀伤,以刺刀见红的精神,全歼敌军两个连,硬是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八里河、侯庙一线阵地始终保持在“华野”手中,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进行。
整编第5师害怕了,害怕下一个被歼的对象就是自己,便不再往沙土集增援,自动撤退了。一见第5师撤走了,整编第84师也不敢增援了,掉头向巨野撤逃而去。
沙土集战役,打得干净利落,“华野”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将整编第57师师部及其所辖之两个旅全部被歼,并给援敌以相当杀伤,共歼敌近万人,其中生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少将旅长罗觉元、王理直等以下7500余人,缴获榴弹炮、野炮、山炮20余门,轻重机关枪数百挺,尚有大批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沙土集战役的胜利,是华东战局第二个转折的标志,它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华野在鲁西南的被动局面,为恢复和建设鲁西南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为向豫皖苏进军打开了道路,而且迫使蒋介石从大别山区和山东内线战场抽调4个师驰援鲁西南,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和山东内线“华野”军的行动。
三路大军集中到中原解放区
沙土集战役结束后,“华野”又接到了新的任务。
1947年9月11日,党中央发电报给“华野”的西线兵团: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造巩固根据地,协助刘邓、陈谢创造鄂豫皖与鄂豫陕两大根据地,协助饶黎谭保卫山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
接到命令后,陈毅和粟裕决定由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副政治委员刘培善指挥第10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留在鲁西南牵制国民党军,掩护西线兵团主力南下,以第1、第3、第4、第6、第8纵队和刚由豫北南渡黄河准备转用于大别山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挺进豫皖苏边区,与刘邓野战军、陈谢集团共同开辟中原解放区。
“华野”西线兵团挺近豫皖苏边区的目的是什么呢?
豫皖苏边区,是指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路以东地区。全面内战爆发后,这里被国民党军侵占。不过,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仍在这里坚持斗争,建立了三个专属的政权和隶属于晋冀鲁豫军区的豫皖苏军区,已有2.5万人的武装力量。西线兵团挺进豫皖苏的任务是不断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缩小国民党统治区,扩建新解放区,向南与刘邓野战军、向西与陈谢集团联系,使中原的几块解放区连成一片。
9月24日,陈毅和粟裕发布了向豫皖苏进军的命令。
9月26日晚上,陈毅、粟裕率领第3、第4、第6纵队经砀山、马牧集段南越陇海路,陈士榘率第1、第8纵队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经民权两侧越陇海路。华野各纵队在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分散行动,划定地域,以歼灭和扫荡小股国民党地方军队和反动武装为目标,长途奔袭,往返作战,机动歼敌。各纵队展开后,迅速占领了十几座县城,开辟了大片新区。
这一路,“华野”西线兵团各纵队的行动还算顺利。9月30日,毛泽东发来电报,表示满意。
经过月余的作战,至1947年11月初,华野西线兵团歼灭国民党地方武装一万多人,攻克杞县、亳县、水城、鄢陵、蒙城等24座县城,重要集镇数十处,建起25个民主县政府,在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建立了3个军分区。
至此,豫皖苏解放区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成为解放军实行战略进攻的主要战场之一。
这样一来,整个中原战局得到了扭转,陈、粟大军的外线出击架势已全部拉开,并与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的行动相呼应,形成了三路大军经略中原的战略格局。人民解放军已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防御”。
见到人民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蒋介石恼怒万分。他决定趁人民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尚未立稳脚跟的时刻,发动一场攻坚战,把人民解放军赶出去。
很快,蒋介石集中6个整编师组成机动兵团,依托陇海、津浦铁路,机动转用兵力,与陈粟大军主力纠缠;同时又在陇海、津浦沿线设防,企图打断人民解放军南北东西的联系。他的目的很明显,破坏力也很明显。
面对蒋介石的阴谋,陈毅、粟裕决定采取新的作战部署,除用一部兵力继续执行开辟和扩建解放区的任务外,集中6个纵队的主力部队展开陇海路和津浦路破击战,以削弱敌人的机动能力,打通南北东西交通,为在豫皖苏广大地区回旋作战创造条件。他们将6个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分别组成3个兵团,加上铁路两侧解放区15万民工,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破击战。
这次陇海、津浦两路破击战,共歼敌1.1万余人,破坏陇海铁路200多公里,切断了敌人的交通命脉,威胁敌人的战略重地徐州。与此同时,担任开辟新区任务的部队辗转作战,歼敌1万余人,攻克县城24座以及广大乡村集镇,并且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人民政权,使豫皖苏解放区由3个分区迅速扩大为6个分区。
蒋介石的计划落空,损兵又折将,得不偿失。
豫皖苏边区的扩大,增强了人民解放军的实力,也让华东野战军的主战场渐渐从山东地区挪到中原地区。
很快,“华野”西线兵团就在中原地区迎来了它们的第一场胜仗。
蒋介石实在无法容忍人民解放军将中原地区的地盘侵占去,将国防部长白崇禧拉到了战争前沿,用来解决大别山的问题。
白崇禧在九江设立前进指挥所,并下令调集33个旅的兵力,向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实行全面围攻;同时用11个旅对付陈、粟大军,用22个旅守备陇海、平汉两线要点。
“华野”得知情报后,为直接配合大别山作战起见,决定立即转向平汉线许(昌)郑(州)段,或攻开封,以调动南线之敌。
12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粟裕:“粟部以攻击平汉郑许段以配合陈谢攻击许信段为宜。郑许战役结束后,再打开封,并彻底平毁陇海郑州、兰封段似亦方便。”
粟裕立即召集指挥部成员,传达了中央的指示精神,并研究决定,所属部队分3个兵团,协同陈、谢集团进行平汉路战役。各部队按计划分别开始了对平汉、陇海路正面的大破击战。
第1纵队由叶飞率领,披风冒寒,一路西进,连续攻克水城、涡阳、亳县、鹿邑、柘城等广大地区,并在樊家桥、牧羊庄、光武庙等地击退敌整编第5师、第75师部队的尾随纠缠,于12月11日先后抵达开封以南的要地朱仙镇。12日,第1纵队一举攻克朱仙镇,并乘胜夺取了附近的八岗镇,肃清了当地土顽武装。13日,该纵队按照华野前指的命令,对陇海线中牟至白沙段铁路展开了破击,并一举攻占了中牟城,再次斩断了敌人的东西运输命脉。随后,该纵队进至访川地域集结待命。
第3纵队由何以祥、丁秋生率领,从水城地区向平汉路疾进,并克服了黄泛区的阻挡,于12月12日进抵许昌以北的小召一带。
第3纵队作战任务重点是攻打许昌。
从12月13日至31日,陈粟、陈谢两路大军歼敌4.5万余人,斩断了国民党军事运输大动脉平汉路南段,夺取了国民党的屯兵基地许昌、漯河、驻马店等重要城镇,并再次破击了陇海路,孤立了国民党河南省府开封,严重威胁国民党战略指挥中心郑州,打乱了国民党在中原的军事部署,使国民党军围攻大别山的计划未能实现。同时使豫皖苏、鄂豫皖和鄂豫陕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与刘邓大军靠拢在一起,创造了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成功战例,并为进一步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胶河战役
就在陈毅和粟裕率领着“华野”外线兵团向豫皖苏边区进军的同时,留在山东境内的内线兵团也在许世友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947年8月,蒋介石亲自飞抵海滨城市青岛,组织了胶东兵团,打算趁“华野”主力西移之机,尽快占领胶东,封锁渤海港口,结束山东战事。担任胶东兵团总指挥的是范汉杰,此人对山东的情况非常了解,虽没有带兵打过什么胜仗,但对蒋介石却是一百个忠心。这也是蒋介石为何选定范汉杰的重要原因。
此时,许世友已率领内线兵团向胶东地区急行军。胶东地区三面环海,腹地多山,回旋的余地小。加上范汉杰率领胶东兵团进入胶东以来,抢占先机地占领一些交通要道,形势对“华野”的内线兵团十分不利。
鉴于南麻、临朐战役刚结束不久,部队还未恢复元气,许世友决定初战要避其锋芒,一是便于部队补充实力,二是可以看出范汉杰所率部队的实力和破绽,更有利于内线兵团作战。随后,许世友命令周志坚的13纵队担任阻击部队,掩护大部队整顿组织,补充兵员。同时,命令第2纵队、第7纵队在诸城方向策应第13纵队作战。
9月6日上午,黄百韬带领着地25师进犯平度。在这里,“华野”第13纵队早就设好了地雷阵。敌人已进入平度,就接二连三地遭受到地雷的轰炸。地雷连续爆炸了三四个小时后,敌25师就死伤一大片了。见情势不妙,黄百韬赶紧率领残部撤退,13纵队奋起而追,发动攻击,领黄百韬部丢盔弃甲,最后一少部分人逃了出去。
范汉杰得到消息后,肯定许世友的部队在平度以东,连忙调整部署,命令第54师协助第25师再度进攻平度,第9师由潍县向平度合击,第64师紧跟第25师、第54师在后面作为预备队。
面对敌人的卷土重来,许世友决定不与敌人硬碰硬,命令第13纵队第39师有计划地退出平度。与此同时,谭震林为策应第13纵队打阻击,适时把握时机,命令占领诸城的地方部队撤到了城外。
作为预备队的敌64师在抵达诸城后,不费一枪一弹就进占了诸城,令敌人的骄傲情绪占了上风,也滋生出了不少麻痹的思想。当晚,谭震林命令第七纵队攻进了城,拂晓占领全城,歼灭了第64师的156旅。
范汉杰得知第64师在诸城丢了一个旅,气急败坏的同时,决定增派第121旅前去支援。谭震林再次避敌锋芒,命令7纵于9月11日悄悄地撤出了诸城。
“华野”内线兵团虽然主动让出了一些地区,但敌人步步紧逼,情况并没有好转。许世友找谭震林商量后,决定“跳出去打”。
何谓“跳出去打”呢?即将第13纵队留在大泽山区,和地方武装一起在内线拖住敌人,兵团主力全部到敌人屁股后面,将敌人调开,创造战机,然后各个击破。
9月22日,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领着内线兵团的主力部队往外突围,主要突围方向是敌人守备力量较薄弱的8师、9师的结合部。他们在山谷里整整走了一个星期,直到9月29日才完全“跳出来”。
当敌人知道许世友的主力部队跳出重围后,气得咬牙切齿。主帅范汉杰还遭到了上级领导的批评。为了一吐胸中恶气,范汉杰发疯似的要把许世友找出来。
此时,在高密的一个小村子里,许世友和谭震林正在用研究着胶东地区当前的形势。许世友说:“虽然我们从敌人的重围中跳了出来,可目前的形势仍旧不太乐观啊。”谭震林接话说:“情况确实如此,不过我们还是要冷静地分析敌人的强中之弱,抓住歼敌机遇。据刚刚收到的情报说,敌人第64师正在尾追我们,现在已到达胶河以西一带。”
“哦?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歼敌的战机就来了。”许世友听了这个消息,一下子兴奋起来,盯着地图瞧了瞧,说:“胶河以西是丘陵地势,适合打伏击。我们设法将第64师这块肥肉引到昌邑饮马河地区。以第2纵队、第9纵队聚歼第64师于饮马河地区,调动范汉杰兵团回援,以减轻敌人对我后方地区的破坏;另以第7纵队、独立师及第10师在亭口、朱阳地区阻击第9师;以第13纵27师、28师攻击掖县作为策应。”
谭震林听了之后,一拍大腿,说:“好,就这么办!我们集中兵力,吃掉这个64师,打范汉杰一个措手不及!”
10月2日,敌64师线头部队进入饮马河地区,不过主力部队还在胶河范家集一带。没想到,担任设伏的第2纵队、第9纵队,一见敌人来了,就以为敌人的主力部队到了,赶紧吹起了冲锋号,杀了过去。敌人的先头部队一听到冲锋声,赶紧往后缩,占据了三户山一带的有利地形,依靠坚固工事抵抗。纵然第2、9纵总队猛烈攻击,也只是歼灭了一小部分敌人,反而造成了自身力量的巨大损耗。
许世友得知这一情况后,气得大怒,吼道:“是谁命令吹冲锋号的?简直是胡闹!”这也怪不得许世友发脾气,这样一来就等于打草惊蛇,丧失主动权了。
谭震林劝导着许世友,让他消消气,当务之急是冷静分析敌情,采取新措施,尽量减少伤亡,打破僵局,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许世友听了这话,慢慢地平静下来,过了一会儿问道:“敌64师的主力部队在哪儿?”
“在三户山,大约一个团的兵力。”一旁的参谋处长回答道。
随后,许世友就和谭震林商量,决定先攻三户山,然后再拿下范家集。
其实,三户山并不大,地势平缓,山上只有一些矮小树木。把守在此处的是敌64师475团,筑有简易的子母堡式的防御工事。
10月3日黄昏,攻打三户山的战斗正式开始。聂凤智指挥第9纵队25师向三户山发起了猛攻。接连不断的炮弹打在三户山上,把山上的石块都炸飞了,树木也被炸得飞上了天。然后,爆破组乘黑夜掩护,向山顶猛扑过去。由于山上的工事早就被毁了,敌人没有了安全屏障,见“华野”冲过来就慌了神。经过一夜的战斗,第二天拂晓时刻,9纵完成了攻占三户山的任务。
此时,范汉杰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丢了三户山高地,仍命令航空兵向三户山空投弹药和食品罐头。自然,这些“天降之物”也成了9纵的战利品。
攻下三户山后,许世友命令第9纵队和第2纵队向范家集攻击。从三户山到范家集的敌64师师长黄国梁急得频频向范汉杰呼救。范汉杰这才幡然醒悟,原来孤立无援的第64师有全师覆灭的危险,急忙命令第9师从亭口迂回攻击,第45师211旅由潍县东援。
敌变我变。在得知敌人增援64师时,许世友决定将战略战术从四面包围改为围点打援,即留下9纵27师一个团监视范家集,其余所有部队集中起来打,在运动中歼灭来援之敌。谭震林也同意了这个做法。
10月4日黄昏,从潍县赶来支援的敌45师211旅、212旅最先到达三户山。第2纵队在山阳庄将211旅团团围住,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全歼了这个旅的8000余人。第2纵队打了一个大胜仗,创造了东线兵团一个纵队全歼一个旅的范例。随即,敌212旅余部见势缩回了原地。
而来自高密的南路援敌第9师156旅,刚刚进至张家庄、穆屯,就被第7纵队包围在了几个村子里。结果,156旅被歼大半,剩下的敌人四处逃命。
胶河战役主战场厮杀之际,周志坚指挥第13纵队在大泽山也向驻地的敌第8师补给转运点频频发起攻击。补给转运点的敌人,大部分是后勤士兵,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但他们的武器是一流的,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可惜是铁多气少,枪一响,就吓得下跪举着枪等着收缴。第13纵队又乘胜攻克了掖县,全歼敌人3000余人。
10月10日,许世友发起的胶河战役胜利结束。陈毅、粟裕联名发来贺电,称:“这一仗不仅给坚持胶东提供了保证,而且山东地区已转入全面反攻。”
冲进莱阳城
1947年秋天,蒋介石集团在全国各个战场上接连吃败仗。为了减轻其他战场上的压力,11月初,蒋介石密令胶东战场第9师在胶县、高密集结,到潍县、坊子空运增援徐州;第25师集结烟台,准备海运上海转送到大别山区。
中央军委立马给“华野”的内线兵团作了指示:要尽可能以歼敌一部的方法,阻止该两师一个时期,以配合其他战场作战。
许世友接到命令后,和谭震林商量了拖住第9师的办法。
11月的胶东大地,已然是寒冬的景象。“华野”的内线兵团就在这个看似毫无生机的月份里,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11月4日开始,第2、7、9纵已先后朝指定地点开去。至11月7日,第7纵队、第9纵队如期包围了第9师,封锁了其通向潍县机场的所有道路。
随后,敌第9师被内线兵团包围后,遭受到狠狠地打击,几次想冲出包围未果后,便放弃了西去潍县机场的念头,转而在援军的支援下,采用“交替掩护”的战法,逃到高密去了。虽然第9师最后逃走了,但是内线兵团拖住第9师,阻止其被空运到徐州的任务完成了。
紧接着,许世友命令所有纵队将枪口对准来援的敌军。各纵接令后,火速行动。韦国清指挥第2纵队与守高密县城的第64师一个团交上了手,经过充分的攻城准备,11月26日深夜,发起了总攻号令。27日拂晓,第2纵队将红旗插上了高密县城墙,全歼守敌2300余人。
周志坚指挥第13纵队在海阳包围了由莱阳增援的整编第54师。范汉杰为了解莱阳危机,急令198旅前去支援。结果,198旅一出城,就被第7、9纵队盯上了,并死死地拖住了它。无奈,198旅也向范汉杰发出了求救信号。范汉杰无奈,只好再次派兵去救援。很快,他的援兵被包围,再次派兵救援,又接着被包围。如此一来,范汉杰就没辙了,他手中6个师的兵力几乎都被许世友的部队包围了。
最后,范汉杰狠了狠心,派出第57旅和第76旅,先救198旅。待救援成功后,两个旅共同救援整编第54师。然而,敌第57、76旅被“华野”吓破了胆,接到命令迟迟不肯行动。在一道道军令的催促下,两个旅不敢违背命令,才胆战心惊地上路了。一路上,两支部队行动缓慢,一天只走10多里,到第三天时,就被第7纵队的一个师、第9纵队的两个师团团围住,走不掉又死不成。范汉杰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这时,许世友定下了冲进莱阳城的决心。
莱阳城,位于胶东半岛的中心,东依五龙山,西接烟台至青岛公路,交通发达,是胶东之敌的心脏,范汉杰的粮食、弹药仓库也都在这里。许世友决定打莱阳的原因除以上之外,他认为还有三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断敌青岛通向龙口、烟台、威海等据点的陆地交通,使范汉杰失去控制胶东内地的依托;二可消除解放区心腹之患,迫使敌人放弃胶东,有利发展胶东解放区;三是攻占莱阳敌人仓库,可改善东线兵团的后勤保障。
驻守莱阳的敌人是第54师36旅的106团及108团1营,加上地方土匪武装5000余人,统由106团团长胡翼煜指挥。莱阳城四周全是大小碉堡、地堡,在碉堡、地堡四周设置了鹿砦、外壕、铁丝网等障碍物,四个城门及城墙均有防御设施。
既然敌人有这样坚固的防御工事,硬攻是不行的,还是需要采取一点小技巧。这个小技巧就是心理攻坚战。
许世友将主力部队布置在莱阳城的外围,让民兵和游击队穿上正规部队的服装,扛着枪炮,在城外武装游行。白天,所有的部队训练攻城;晚上,点着火把喊着“踏平莱阳城、活捉胡翼煜”的口号,害得城里的敌人夜不能寐,提心吊胆。他们都认为,解放军又如此大的阵势,势必会马上攻城,所以一个个精神高度紧张,搞得人困马乏。
然而,十多天过去了,许世友并没有命令部队马上攻城,这让敌人疑惑不已的同时,也放松了警惕,前几日的紧张心情可算是舒畅了不少。就在敌人以为解放军不会攻城的时候,许世友已经命令各路攻城部队做好了准备:以7纵担任主攻任务;2纵位于水沟一带,沿烟青公路两侧阻击增援之敌;9纵、13纵分别集结在五龙河东西两岸的左村、团旺一带,作为预备队,随时投入战斗。
11月底,攻城战斗突然打响了!
多路攻城部队的进攻,令胡翼煜有些手忙脚乱,他不知道是该弃城还是守城,只要向范汉杰征询。哪知,范汉杰一听这话,就气得不打一处来,怒吼道:“一定要守住莱阳城,哪怕只剩下一兵一卒!”
12月7日夜里,第7纵队顺利占领的四关,扫清了外围的敌人。9日,部队开到城里,与敌人展开了巷战。胡翼煜无力抵抗,只要带着残部躲进了核心据点——城隍庙,打算负隅顽抗。
城隍庙位于莱阳城东北的高地上,是一座有着1000年历史的古建筑。站在那里,能俯瞰到莱阳城的全貌。庙的东边是方圆170平方米的大湖,南临大街,北依城墙,西面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胡翼煜率部进莱阳城后,发现这里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便在四周增修了一圈地堡,地堡之间又挖了交通壕,使各部能够互相增援。
鉴于城隍庙的地形地势,第7纵队将进攻的时间定在了晚上。12月9日黄昏,7纵的第20、21师同时发起猛攻。爆破组先用集束手榴弹爆破开路,但因工事坚固,地堡又多,攻了一夜,没能攻下。不过,其中的一颗炮弹击中了胡翼煜的右脚,令他痛苦难耐。于是,他频频向范汉杰求救。可是,范汉杰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前来救援,只好向蒋介石开口了。
蒋介石在电报中,只提及到莱阳城的重要性,并没有提援军的问题。这令范汉杰十分不满,他在发了一顿牢骚之后,还是静下心来想对策。最后,他决定组织8个旅,向莱阳增援,并告诉胡翼煜三天之内援军必到。
援军即将到来,对许世友来说,压力增加了不少。城隍庙久攻不下,7纵的情况也不乐观。就在这时,中央军委发来了一封电报:如无把握,应及早放弃最后围歼该敌,以期掌握机动兵力,打击来援之敌。看完电报,许世友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不想就这样功亏一篑,决定继续攻城,待成功后再打援敌。
随后,许世友命令7纵继续攻打城隍庙,并把第13纵队的37师调了过来,加入到攻坚战中。
12月12日,莱阳城里的枪声基本停了,可城隍庙还在敌人手中。第37师打了一夜,没有任何进展。第二天上午,第13纵队司令周志坚亲自到现场指挥。他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一个下午,将观察的情况一一记在本子上,最终让他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当天晚上,周志坚首先指挥炮兵,用大炮轰了两个小时,炸得城隍庙里外一片火海,烟雾弥漫。接着,突击队端着刺刀,冒着弹雨,踩着火苗向城隍庙里冲。战斗十分艰苦,一批批突击队冲锋不止,一批人倒下了,后面又有一批人冲了上去,快到天亮时,枪声渐疏,37师战斗了一夜,终于冲进了城隍庙。
至此,莱阳城最后一块地方得以解放。飘扬在莱阳上空的青天白日旗耷拉着旗角被降了下来,莱阳城解放了!
周村战役
1948年的春天很快来临了。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齐鲁大地上的战事也接近尾声了。胶东大地万物复苏,一派令人欣喜的景象。这恰如许世友所率部队,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满满的信心。
此时,刘邓大军已挺进大别山,“华野”外线兵团驰骋于江、淮之间,迫使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西北战场上的春季攻势已打响。而胶东的敌人与“华野”内线兵团鏖战五个多月后,已失去了组织大规模战役的能力。种种迹象表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大反攻的序幕。
全国局势趋于好转,令许世友和谭震林十分兴奋。单山东局势而言,敌人已转向点线防御了,主要盘踞在济南、青岛、烟台、兖州等城市,除了加强交通线上的防守外,基本上不再主动进攻。敌人的意图很清楚,他们想凭借坚固工事,固守津浦路中间部分的胶济通道及青岛等沿海一线,祈盼东北和华北集团能解他们的围。可惜,只要“华野”的内线兵团还在齐鲁大地上,敌人的这个妄想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中央军委已向许世友发来了电报,指示:先扫清胶东之敌,再收复津浦路济南至徐州一线,然后集中力量,攻取济南,解放山东全境。这个指示令许世友坐不住了,他想尽快实现这个目标,于是找来谭震林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扫清胶东之敌,最主要的目标是攻破胶济铁路线。这条交通线纵深很长,该从哪段打起呢?经过研究,许世友和谭震林一致认为,胶济铁路西段的守军力量较为薄弱,可以把突破口选在周村、张店一带。突破口选定了,下一步是确定作战方案,该怎样打呢?
这时,聂凤智献了一计。他主张采取远途奔袭,一下子插到敌人指挥中心去,同时进攻张店、周村,然后迅速向外,扩张战果。这种打法出其不意,可以打乱敌人部署,便于速战速决。
许世友思量过后,认同聂凤智的这个想法,并将这一战术命名为“挖心战术”,即在中心突破,四面开花。因为周村的敌人分布很散,守敌之间空隙大。如果从外围先打,要攻下所有的据点,起码要一把月的时间。而周村内部的敌人只有一个师部和五个营,兵力少而且麻痹懈怠。若先攻下周村,那么其外围的敌人也就军心大乱了,到时再转而攻之,并不费任何气力。
具体的军事部署是:9纵攻占周村,7纵攻占张店,13纵留在平度、掖县监视青岛敌人。鲁中、渤海军区部队的任务是配合主力作战,向驻地敌人进攻,迷惑敌人。
很快,许世友兵团的西移,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他们认为,许世友所部在胶东地区待不下去了,打算西渡黄河与他们的主力部队会师。所以,敌人按照这个猜想调整了兵力部署,采取了远观处理方案。可没过两天,敌人就发现许世友的兵团失去了踪影。实际上,许世友的部队正冒雨艰难的西进呢。
由于连日来受暴雨影响,各纵队的行进速度有先有后。比如,第7纵队已到达张店,而第9纵队还在路上。考虑到现实情况,许世友命令各纵队,先到达的先打,还在路上的加快前进速度。
3月11日夜里,第7纵队抵达张店外围,司令员成钧命令19师、20师、21师,迅速将张店包围起来,并控制了张店西侧的凤凰山至葫芦山一线制高点。激战一天,敌人招架不住,放弃了阵地,朝周村一带逃去。
7纵一打不要紧,将张店、周村一带的敌人全被吓得集中到了周村。霎时,周村的敌人增加到1.5万人。赶到周村的9纵一看,战况已经发生了改变,还是按原计划行事吗?糟糕的是,9纵一时无法联系上许世友,也得不到司令部任何的指示。这下该如何是好呢?
9纵司令聂凤智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政委建议等得到司令部的指示后再行动。可是,时机不等人,一旦敌人在周村修筑工事负隅顽抗时,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如此一来,聂凤智决定“先斩后奏”,打下敌人再说。
3月12日夜里,9纵各师在聂凤智的带领下冒雨向周村发动进攻。在行进途中,26师78团发现一支部队与他们并肩而行,一打听不是友邻部队,而是向周村收缩的敌141旅。当即,78团包抄过去,半个小时内把这股敌人消灭干净了。
之后,25师73团7连在副连长的指挥下,连续4次爆破城门,勇猛突进,从东北方向攻进城。几乎同时,26师76团也攻进了另一道城门,撕开了突破口,向纵深发展战果。拂晓时分,第9纵队10个团突进了城,上午10时战斗结束,歼灭敌人1.5万余人。
战斗结束后,暴风雨也停止了,好似在为9纵喝彩。当许世友接到9纵攻占周村的消息后,不但没有怪聂凤智的私自决定,还夸奖9纵打了一个开门红,意义很大。
周村丢失后,周围据点的敌人顿时慌了神。许世友兵团节节推进,敌人纷纷弃城而逃。就连远离主战场百里之外的莱芜、蒙阴、沂水等地的敌人,也开始动摇了。
紧接着,许世友的兵团在饮东河、肥城、淄川等地苦战十多天,攻破大小城镇10余座,消灭敌人3.8万多人,至此胶济路西段战役宣告结束。
攻克潍县
胶济铁路线被攻破之后,山东地区的敌人开始全线收缩,企图加强重点城镇防御,阻止“华野”内线兵团继续推进。鉴于敌情的变化,内线兵团下一步的作战目标也有了变化。
当时,兵团内很多人都想去攻打济南。不过,许世友却坚持去打潍县。他认为,潍县这个地方位置特殊,是联系胶东、渤海、鲁南的重要枢纽。只有先拿下潍县,才能全部控制横贯山东全境的铁路交通动脉。同时,也为攻打济南做好了准备。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攻破潍县可以使胶东、渤海、鲁南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促进解放区各项建设,为“华野”提供强大的后方支援。
许世友讲得有根有据,大家最终统一了意见,同意先去攻打潍县,并根据潍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作战方案:以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武装围攻昌乐、田马,切断其与潍县的联系;以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一部包围寒亭,一部进至二十里堡火车站、发电厂、飞机场,切断潍县与坊子的联系;以第9纵队、渤海纵队攻打敌要害,攻取潍县;以第7纵队、渤海军区一部位于章丘、明水一线,阻击济南东援之敌;以第13纵队一部阻击青岛西援之敌。
1948年4月2日,“华野”内线兵团挥戈东进,直逼潍县。
潍县由东西两城组成,又称“双城”。在历史上,这里就是一个战略重地。经过日伪、国民党部队的多年经营,这个地方的防御工事更加得完善,构成了以西城为核心、三道防线的半永久性防御体系。因而,这里也被称作国民党的“鲁中堡垒”。
防守潍县的敌人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整编第96军的整编45师,共有10个团,总兵力近5万人,装备精良。此外,其周围还盘踞着近10多个县的地方武装。这些敌人在潍县一带无恶不作,也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内线兵团打算攻打潍县的消息被国民党军窃取了。守在城内的第96军军长陈金城慌慌张张地向远在济南的第二绥区司令长官王耀武报告。王耀武很快就赶到了潍县,亲自为陈金城打气,并制定了一整套对付攻城解放军的作战方针和步骤。具体为:凭借潍县坚固复杂的工事,强调“地平线以下作战”,以外围作战阻滞共军进攻,尔后固守东、西城区,等待援兵,攻破共军攻势。此外,他还要求陈金城必要时放弃一部分不重要的外围据点,原则是多设置墙脚地堡,阻止共军推进;待许世友兵团向潍县攻击后,济南、青岛两路增援。
4月8日,潍县外围的清扫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内线兵团各纵队先后攻占了十里堡、九龙山、凤凰山,并控制了飞机场,切断了潍县与济南、青岛之间的空运联系。随后,争取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的作战开始了。
许世友先以少量兵力在外围佯攻敌制高点,牵制敌人,然后主力部队从南北两地突然发起攻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不到一天的时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的外围屏障就失去了防御作用。陈金城叫苦连天,不得已向后收缩兵力。
陈金城将情况报告给王耀武,王耀武让他坚持住,一定不能轻敌。这样,陈金城组织了不少火力,向运动中的内线兵团猛烈攻击。许世友让各纵队停止前进,避开与敌人的正面交锋,分小组沿着有利地形继续往前推进。敌人以为许世友的兵团后退了,却也不敢继续进攻了。
4月14日晚上,许世友下达了向敌第一道防线进攻的命令,攻城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猛攻。南北两路密切协作,直向敌人的指挥机关捣去。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许世友兵团完成了第一次攻击任务,共歼敌5000多人,突破了陈金城吹嘘的“固若金汤”的第一道防线。
不过,这胜利仅仅是暂时的,接下来还要面临敌人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要突破这两道防线,首先要从土城寨攻过去,扫清盘踞在这里的守敌。土城寨虽然只是潍县城的一个外围,但是它与城内连在一起,寨墙就是城内外壕的内壁,又宽又深,墙壁陡峭,很难爬上去。
负责拿下这个据点的9纵司令员聂凤智,决定打破常规,同时突破两道防线。具体的方案是:对外壕实施坑道爆破,争取同时炸塌寨墙,填平外壕,然后双管齐下,扫清土城寨上的敌人。
正式总攻前,爆破小组在300多米长的地下坑道中布满了炸药,只要冲锋号一吹响,就点燃引火线。4月23日晚上,随着几声巨响,土城寨的高墙被摧毁了。总攻开始了,北线兵团的各路攻城部队投入战斗。
9纵第27师79团作为攻城部队的先锋,在爆破刚刚结束,硝烟还未散去的时候,就冲了上去,从西城北门以东打开了两个突破口,与敌人展开了纵深战斗。战至24日下午,第25师入城,进一步扩大突破口,投入巷战。
在南北两面的猛烈夹击下,潍县城内的守敌军心动摇,抵抗无力。见情势不好的陈金城赶紧率残敌涉渡白浪河逃往东城。
4月26日傍晚六点,许世友向攻城部队下达了第二次进攻的命令。9纵主力部队一举攻克东城,鲁中部队也从北面攻打进去了。
此时,王耀武已将青岛的5个旅全调出来增援潍县,但为时已晚。他们一进入昌潍地区就遭到了13纵和胶东地方部队的阻击,打了一天没有进展,只好掉头离开了。
4月27日,潍县自卫队1000多人在许世友兵团的强大攻势下,全部投诚。陈金城准备乘机逃跑,最后还是被9纵的战士活捉了。潍县宣告解放。同在这一天,华东局发来贺电说:“全歼陈师、解放潍县,捷报传来,后方军民欢喜若狂。我东兵团英勇善战,连战皆捷。”
战役结束后,“华野”内线兵团进行了短暂的修整。相比而言,王耀武就没有那么好受了。他作为第二绥靖区的司令,接连吃了两个败仗,被叫回去受训了。
5月15日,王耀武匆忙飞抵南京。蒋介石一见着他,就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王耀武一脸无辜地束手听训,被告知要死死守住济南。最后,他怀着悲怆的心情离开了南京,返回济南。其实,他知道济南早晚要丢掉,但蒋介石的命令不可违抗,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在这之后,许世友兵团为配合“华野”外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作战,继续在胶东地区打击敌人,发动了泰安、兖州战役。5月30日,泰安被解放。7月13日,兖州被解放。如此一来,山东内陆地区就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济南了。
“华野”内线兵团自1948年3月到7月的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正规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共14万余人,恢复了老解放区,又解放了大片新区。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并与华北、中原解放区打通了联系。此外,山东大批中小城镇的解放,使解放区人口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为支持华东野战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可靠的后方基地。
解放开封
1948年5月5日,中央军委给华东野战军下达了新的作战计划,要求“华野”第1、第3、第4、第6、第8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共计6个纵队,全部集结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及其南北地区,以寻歼敌整编第5军为作战的主要目标,力争在4至8个月内歼敌5至12个旅。
事情偏偏这么巧。
歼灭敌整编第5军,正符合当时“华野”全体指战员的强烈愿望。自内战爆发以来,敌第5军多次与“华野”交手,既骄横又狡猾,因没有遭到严重性的打击,所以气焰十分嚣张。所以,“华野”全体指战员对之痛恨至极。当中央军委提出这个作战目标后,“华野”全体将士们无不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果能顺利把第5军给歼灭了,那么相当于砍掉蒋介石伸向中原和华东战场的一只臂膀,形势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5月12日,一名神秘人物冒着淅沥沥的小雨来到濮阳,看望正在这里整训的华野部队。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朱德。朱德此番到濮阳,一是检查濮阳的相关工作,二是指导粟裕打好这一仗。因为此时,党中央已经决定将陈毅调到中原局工作,“华野”的重任全落在粟裕一个人身上了。
朱德一到濮阳,来不及休息,就和粟裕等人就作战方案召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经过两天的研究,初步确立了歼敌第5军的作战方案。随后,朱德就离开了,余下的工作全权交给了粟裕。
面对劲敌,粟裕一点也不敢马虎。他整日整夜地在地图前面研究,考虑最佳的方案。敌第5军的军长邱清泉是一个很好的对手。他毕业于黄埔二期,还曾赴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可以说他是一个精通中西兵法的将才。除此之外,第5军为美式装备,接近四万人的兵力更是不容小觑。
5月21日,中央军委来电正式明确:“粟裕全权指挥第1、3、4、6、8及11纵队之作战,并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
第二天,中央军委又致电刘、邓,强调指出“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敌5军,只要5军被歼灭,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歼灭18军的条件,只要该两军被歼灭,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命令在濮阳的各纵队趁黑夜之际,于5月30、31日夜间顺利渡过黄河,进入郓城地区,并和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会师。
对于“华野”主力大规模移动的情况,敌人不可能完全不知。邱清泉得知后,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歼灭共军主力的机会,故向蒋介石提议歼灭粟裕所部的建议。蒋介石接受了这个建议,急令整编75师、第83师、第25师、第72师和第63师,火速进至鲁西南,会同第5军与“华野”渡河部队决战。至6月上旬,敌人集中在鲁西南战场上的兵力已达到11个整编师,近两倍于我。
面对突然剧增的敌人,粟裕认为已经无法单独歼灭敌第5军,更没有办法将敌分割,再各个击破。所以,他考虑调整原先的计划,若一味坚持的话,就是以卵击石了。虽然鲁西南地区的敌人实力大增,但是豫东的兵力还是很空虚的。盘踞在开封的敌人虽然有三万左右,但多数为乌合之众,战斗力很薄弱,而且总头头刘茂恩根本不懂如何打仗。
这么一想,粟裕决定先去打开封。这时候,3纵、8纵都进至通许、睢县、杞县之间,距开封只有一日路程,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歼敌机会。
6月15日,粟裕正式下大了作战指令:3纵、8纵组成攻城部队,由陈士榘、唐亮指挥,先采取奔袭手段夺占城关,尔后依托城关,迅速攻城。为确保拿下开封,另用三倍于敌的兵力,由粟裕直接指挥,担任阻援与牵制敌人的任务。
开封是一座历史名城,底蕴深厚。古往今来,它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经过历朝历代的增修、加固,防御体系已经很完善了。盘踞在这里的敌人以城关为外围支撑点,以城垣为主阵地,以龙亭、运动场、伪省政府为核心阵地。各阵地布有大量火力点、堑壕、交通壕、铁丝网。此外,南关、宋关和曹关均挖有外壕,深各丈余。
6月17日,陈唐兵团第3、第8纵队对开封发起了攻击。这完全出乎敌军的意料之外。当“华野”部队发起战役时,敌人还蒙在鼓里。开封守敌认为“华野”部队攻城是吸引国民党军队主力至鲁西南决战,在开封无真正战斗。
哪知,第3纵队一部已配合第8纵队,首先肃清了南关农林试验场、东闸口、十六营房、苗圃以东及曹关外围区域之敌。随即,该纵队以第8师从城东曹门突击,第9师从宋关攻城。
宋关,是宋门城外百户人家的小城关。守敌为破坏解放军攻城的依托,扫清射击视野,在慌忙撤退中,强迫居民拆除房舍,有的还被放火烧毁。第3纵队9师以第25团担任宋门的主攻任务,该团以突然的急冲锋将宋关外之敌赶过了约5米宽的惠济河,与敌形成隔河对峙。
与此同时,第8纵队也投入到开封的外围作战中。该纵队第23师首先肃清了南关车站、飞机场、十七营房、七营房等地守敌,尔后直逼新南门;第22师则在歼灭了陈留县敌保安队和扫清开封西门外之敌后,直向西门发起攻击。
战至18日傍晚,城关守敌一部被歼,大部在敌火力掩护下龟缩城内。在退逃时,敌人点燃了许多民房。攻城部队占领城关后,边组织灭火边加紧进行攻城准备。
18日夜里,攻城部队分东、南两面攻城。在两支部队的通力协作下,于次日凌晨攻破宋门,突入城内,与守敌展开了巷战。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得知开封城快保不住了,气得破口大骂,直骂刘茂恩无能。为了保住开封,蒋介石让人准备飞机,亲自到空中督战,同时命令向开封城进行轰炸。他手底下的人建议不要这么做,很可能会破坏古城内的文物。可蒋介石顾不了这些了,根本听不见这些意见。
很快,国民党军的“东海”、“黄海”、“渤海”三大机群对开封城区进行连续不断的狂轰滥炸。敌机成群地轮番呼啸而来,将成千吨的炸弹、燃烧弹投到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仅6月20日这一天,敌机即投掷炸弹达20吨。开封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一些名胜古迹夷为瓦砾化为灰烬,昔日繁华的街市转瞬成了成为一道道火墙。
敌人的轰炸挽救不了开封的颓势,反而激起陈唐兵团更大的斗志,也加深了城中无辜百姓对国民党的痛恨之情。
在敌人强大的火力攻击下,攻城部队一边一面掩护群众躲避敌机轰炸,一面不断肃清残敌,并向敌人最后的据点逼近。战至6月22日造成,开封城内的敌人基本上被肃清了。刘茂恩为了逃命,居然想出了一个奇葩的点子。他用鸭血涂抹全身,伪装成一个受伤的老“教授”,爬上了一辆独轮车,混在疏散的群众中溜出了开封。
开封战役,一共消灭敌人3万余人,缴获了6000多支库存步枪,3000多桶汽油,32门大炮,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为了能将这些战利品运走,陈士榘、唐亮还专门请示华野首长专门向军委、中原局、华东局报告,命令4纵、特纵在兰封以西构筑阻击阵地,以求多控制一天,组织大批民工抢运战利品。由此可见,此一役,华野部队收获颇丰,战绩卓卓。
开封的失陷,在国民党内部可是炸开了锅。大家吵来吵去,也没吵出个结果,蒋介石心烦得不得了,但是又无法发作。毕竟这场战役是他本人亲自督战的,要说失败之责,他自己也得承担一些。最后,蒋介石决定在五天之内收复开封,以洗刷他内心的羞耻感。
看来,豫东地区即将再次展开一场恶战。
豫东战役
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