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麟,1931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留校任李达教授学术助手,专治哲学,后在哲学系任教。先后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主任、武汉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评议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召集人、全国普通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等。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5年由池田大作授予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1996年受聘为美国依阿华大学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国际顾问。著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社会稳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等书及论文1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担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其论著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本书选取了陶德麟发表于《现代哲学》2002年第2期的《马克思与唯物主义》(原名为《从马克思的两段话引起的几点看法》)和发表于《哲学研究》1981年第1期的《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以及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原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三个文本。
在《马克思与唯物主义》中,作者认为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两段话推出与人无关的自然界不存在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中的革命不是取消唯物唯心的分歧,而是从新的视角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解决;不是抛弃旧唯物主义对世界物质性的肯定,而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创立了新的唯物主义。本文还批评了断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有“原则分歧”的观点。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是作者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的三篇主要论文之一。本文不同意把逻辑证明视为检验真理标准,认为逻辑证明是由前提、推理形式和结论构成的演绎推理过程:(1)逻辑不能证明前提的真。(2)逻辑不能证明推理形式的有效,要证明必然导致无穷后退。(3)逻辑也不能证明结论的真,因为推理形式揭示的是前提和结论间的逻辑蕴含关系,而非命题与对象的符合关系。从已被实践证实的前提推出的结论也仍需实践检验,因为实践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范围,实践超出前提的适用范围时结论就会不真。本文充分肯定了逻辑证明的巨大作用,但认为判定认识与对象是否符合的是实践而不是逻辑。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中,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前提性问题。在可能性问题上,本文批评了如下观点:(1)中国人掌握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中国人不可能掌握马克思主义;(3)中国人即使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使它中国化。在必要性问题上,本文批评了如下观点: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流地位是由偶然事件造成的,并非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第二,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中国化。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和地域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一过程在中国的实现,就是“教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