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贵,1936年生,辽宁阜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主要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委员暨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等职。
杨春贵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中心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治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主要的理论风格。他重视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思考,重视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哲学问题的研究,重视结合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阐述党的科学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重视探索、研究和总结干部理论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经验。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从事繁重的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为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的各种班次,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分校、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干部讲课,并指导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访问学者、博士后学者。
主要著作有:《杨春贵自选集》、《党的思想路线研究》、《认识与实践》、《党校教学论》、《哲学家毛泽东》(合著)、《谈谈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合著)、《毛泽东政策策略思想研究》(合著)、《重读邓小平》(合著)。主编《毛泽东哲学思想新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邓小平理论纲要》、《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哲学四十年(1949~1989)》、《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100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100例》、《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100例》、《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100例》。参与主持编写《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参与编写《通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等。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理论动态》、《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一书获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图书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哲学专业研究生选用教材,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与编写的《通俗哲学》获全国政治理论通俗读物一等奖。
本书选取了杨春贵发表于《光明日报》2006年5月23日的《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原名为《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表于《学术研究》2000年第1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两个文本。
在《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中,作者指出,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这可以从两个意义上去理解:一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是“改变世界”,实现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二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既不赞成离开实践观点去讲唯物主义的传统教科书体系,也不赞成离开唯物主义观点去讲实践重要性的所谓唯实践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以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主题,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发表之时,正值苏东剧变结束不久,面对国际共运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共产主义大失败”的叫嚣,以及一些曾经信仰过社会主义的人们所发生的“信仰危机”,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分析了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必然性,指明了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对于人们正确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坚定信念、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深刻的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