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常数。无理数e也是常数。约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证明了勾股定理)就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即直径为1,则周长为3,即π=3。汉朝时,张衡推算出圆周率等于根号十(约为3.162)。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给出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

蒲丰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一天,蒲丰拿出一张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的纸,并找了许多长短一样的小针,并且每根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间距的一半。请他的朋友们随意地把针扔到白纸上。在朋友们扔针的时候,蒲丰在旁边记数。一共扔了2212次,其中与平行线相交了704次,用2212除以704,等于3.142。于是,他宣布圆周率约等于3.142。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圆周率的精度就越高。这一方法中涉及积分,我们用随机模拟的方法来求圆周率的近似值。

有一个中心在原点的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其内切圆为半径为1的单位圆。现在向正方形中随机地投点,统计落在圆内的点和正方形内的点的个数,求出点落在单位圆中的概率。假设一共投了500000次,落入单位圆内的次数为392524次,则圆周率的近似值为多少?

关键词:几何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