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仅凭智商分数就可以认定孩子智力发育障碍吗(1 / 1)

上一节我们谈到,关于判断智力发育障碍过去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是通过给孩子做智商测试来进行评估。如果智商小于、等于70,就认为这个孩子属于智力残疾。

从2013年起,D**-5已经不把智商分数作为评估智力发育障碍的唯一标准了。

自闭症专家认为,智商分数不足以将孩子诊断为智力残疾,还必须对孩子在交流、自我护理、家庭生活、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讨论。可见,当一个孩子上述这些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才可以和智商的分数结合在一起,给孩子做出智力发育障碍的评估。

这就提示很多依然在乎智商分数的父母要注意了,无论是选择正规医院还是商业机构给孩子做智商测试,我们都不能把智商测试作为唯一评估孩子智力发育的参考标准。

智商测试,比如伟氏智力测验,是经过心理学家在一定数量的儿童测验后得出的常模标准,对孩子智力因素的评估的确是一个相对有效的参考。父母可以根据这个测验中各个分测验的分值来评估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哪些不平衡的地方,然后再加强后期的引导、训练、教育,这样就发挥了智商测试的实用价值。如果父母把智商测验分数当成孩子智力发育的唯一标准,而不综合参考孩子的环境发展因素和养育因素,就轻易认定孩子属于智力发育障碍,这对孩子来说是危险的,也是不公平的。

D**-5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信息:所有的智力发育障碍的起病年龄都在18岁以前。这就提示家长朋友要更加聚焦在孩子儿童期发育的情况,并针对智商发育在交流、自我护理、家庭生活、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综合给孩子做评估。

2012年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大约90%的智力残疾个体属于轻度智力障碍;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智力障碍的个体,大约占人群的2%。

换句话说,很多智力发育障碍都是轻度,这说明,如果我们家长发现孩子有轻度智力障碍时,及时把孩子的养育因素、环境发展因素和家庭因素带入到后续的补偿性养育和互动上,也许对孩子的智力改善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和促进。

D**-5关于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又规定了症状必须符合以下三项才行。

第一项:智力功能存在缺陷。比如推理、问题解决、计划、抽象思维、判断等存在缺陷。

第二项:适应功能存在缺陷(个人的独立性、社会责任、社会文化标准部分的缺陷)。比如交流、社会参与、独立生活等存在缺陷。

第三项:智力和适应缺陷。

所以,针对上述诊断标准,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为什么说智力发育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成为共病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