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 1)

要学会多用心去倾听别人

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倾听是为了了解别人,而不是为了让自己做出反应。只有倾听,才能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指导。

佛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倾听人世间的所有疾苦。

佛能够倾听人们的痛苦,他是慈悲的,如果我们真的想做到倾听自己和他人,就应该像佛一样懂得倾听。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也急于表达自己,却疏于倾听。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妥帖的反应,并不是想了解对方。因为我们总以为周围人都跟自己一样,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这样的……”这类事情经常出现在日常交谈中,人们总是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别人的行为,用自身的体验代替他人的感受。而当别人不能认同自己时,便责怪他人“不可理喻”、“令人费解”。

有位青年曾向一位禅师抱怨他的一位好友:“真搞不懂他是怎么想的,别人的话他从来听不进去。”

禅师便问他:“你是说,因为你试着去说服他,他并不听从你的,所以他令你费解?”

那位青年默然,若有所悟。

禅师进一步问他:“难道要了解一个人,不是你听他说,而是他听你说?”青年愣了一下,恍然大悟。设身处地地倾听,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别人而不是为了做出反应,也就是通过言谈举止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和同情有所差别,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人际交往中固然需要多一些同情,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设身处地也不等于赞同,而是指深入另一个体的感情与理智世界。设身处地地倾听不只是去解读对方的语句,我们应该懂得,个人说话时的语调与声音、表情与手势包含着许多重要信息,了解式的倾听,不仅要用眼去观察,更需要用心去体会。

一天半夜里,周女士突然接到了一位很久都不曾联系过的好友的电话。

“怎么办?”电话的另一端传来好友紧张而焦虑的声音。身为独生女的她从小与表妹一起长大,两人关系亲密无间,突然听说表妹患急病住院,病因不明,伤心至极。周女士知道好友一定很受打击,然而那时她却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安慰她,只是听好友在电话中诉说……

两天后,朋友来电话了:表妹的病情已完全得到控制。最后她对周女士说:“谢谢你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听我发泄,听我哭……”周女士笑了,心里略有几分茫然,那时她只是一时嘴拙不知如何回答而已,无意中,周女士竟扮演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如果你能够保持着慈悲之心去倾听他人,而且你的表现是值得认可的,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有可能使对方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使他摆脱痛苦。帮助一个你所爱的人,不论这个人是你的亲人还是朋友,你帮他走出痛苦,同样会使你的心灵得到慰藉,当你需要别人倾听你的痛苦的时候,才会有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帮助你治愈自己的心伤。在不知不觉中,你所爱的人消除了他的愤怒,你也得到了转化自己愤怒的机会,这种转化对于你和对方而言都是好事。

有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倾听也是一种关怀,那是一种默默的支持与力量,倾听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它所需要的只是一些耐心,一些爱心,足够让你不会对唠叨厌烦,不会对啜泣反感。

学会在倾听中去体谅、去理解、去安慰,用一种无需语言的方式让你所爱所珍惜的人感受到支持、感受到关心吧!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倾听者,不妨让自己先去倾听,倾听别人心中的声音,分担别人的痛苦。怀着一颗盛满感恩和爱的心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发现倾听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所以倾听是一种品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总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了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

当一个朋友正在向你倾诉,很可能他说的事情是完全与你无关的,是你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但这个时候,你却不能表现得不耐烦,你应当进入“倾听”的角色。如果你的心里真的有这位朋友,那么无论他说什么,你都应该是乐于聆听的。因为,如果你的心中确实很在意某个人,你自然会进入他的生活,他的事也变成了你的事,他的烦恼也变成了你的烦恼,他的痛苦也变成了你的痛苦,这时候,你就会很自然地对他生活中的一切抱以同情和关注,这就是一种慈悲。当然,由于友情的存在,你不会感到自己是在付出慈悲之心。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对自己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挑战和训练;倾听也是一种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一种情感投入的过程。学会倾听吧,它会让你的新朋友越来越多,和老朋友的感情越来越好。乐于倾听,你会发现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