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家庭里不止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之间的相处就会进入一个神奇的平衡状态,那就是老大自然而然地拿出哥哥姐姐的架势,而老二理所当然地扮演好弟弟妹妹。这是兄弟姐妹之间天生的相处之道,是由生命神奇的本能决定的,无须任何人去安排。偏偏有很多父母总是多此一举,在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父母常常忍不住插上一竿子,非要安排大宝必须忍让二宝。渐渐地,二宝察言观色,知道父母更加偏爱他,难免会趁机挑衅,欺负哥哥姐姐。看到这里,也许很多父母觉得二宝不可能这么做——的确,二宝不是有意识地这么做,而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这么做了。孩子最擅长察言观色,父母可不要小觑孩子的观察力和敏锐力。
尤其是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争执的时候,父母更是应该成为最佳的旁观者,而不要动辄介入孩子之间,更不要不自量力地充当裁判者的角色。父母要知道,孩子能够根据彼此的身心发展水平,也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整理出相处的规则和秩序。他们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状态,这是父母不应该打破的。明智的父母会更加信任孩子,相信孩子会找到彼此的相处之道,也会为孩子们的平衡点赞。
自从有了甜甜,妈妈可算有了贴心小棉袄,因此对于甜甜非常疼爱。每当甜甜与哥哥乐乐之间发生矛盾,一听到甜甜的哭泣,妈妈就火急火燎,赶紧赶上去充当救火员。只可惜,妈妈是甜甜的御用“救火员”,每当看到乐乐不愿意让着甜甜,妈妈总是不由分说训斥乐乐:“乐乐,你是哥哥,怎么就不知道让着妹妹呢!你都多大了,比妹妹大七岁呢,还总是和妹妹争夺玩具!”一开始,妈妈这么说完之后,乐乐还能稍微让着妹妹一些,但是,当妈妈说的次数多了,乐乐也不再愿意让着妹妹。有的时候,被妈妈说得着急了,乐乐还会愤愤不平:“凭什么我就要让着她,我偏不让,偏不让!”
有一天,甜甜非要看乐乐新买回来的书,乐乐不乐意,甜甜就跟着抢夺。妈妈问甜甜:“甜甜,你认识字吗?你根本还不会看书啊!”四岁的甜甜可不管这么多,坚持要看,还说自己认识字。无奈,妈妈又转而教育乐乐:“乐乐,你就把书给甜甜看一下吧,看一下又不会把书看坏,你怎么就这么小气呢?”乐乐原本还在庆幸妈妈这次是在批评甜甜,却没想到妈妈突然话锋一转,就把矛头指向自己了。为此,乐乐很委屈地喊道:“这是我的书,这是我的书,甜甜为什么不看她自己的书!”乐乐平日里就很爱书,为此,妈妈看到乐乐过激的反应,意识到这可能真的触及乐乐的底线,所以把甜甜哄到一旁玩积木去了。
若妈妈总是要求大宝必须让着二宝,对于大宝而言,这无疑是不公平的。对于乐乐来说,一次两次地让着甜甜,也许没关系,但是,当三番五次都要让着甜甜,他当然会觉得心里很不平衡,尤其他是被迫让着甜甜,因此更难以接受。
在二孩家庭里,妈妈总是想象着大宝能够更加听话懂事,最好可以和妈妈一起承担起照顾二宝的重任。殊不知,大宝也是孩子,也正处于童年,他们人生的节奏不会因为二宝的到来就突然加速。妈妈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也要在两个孩子始终维持微妙的平衡。不管是从公平对待大宝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引导二宝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妈妈都不应该不由分说就让大宝让着二宝,否则必然招致大宝不满,也使得对于大宝的教育难以积极展开。
不要求大宝忍让,是妈妈的智慧。在妈妈平等的爱中,大宝会获得安全感,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感情更加深厚。与此同时,也可以避免二宝感受到妈妈的态度,因而故意在妈妈的袒护之下任性骄纵。每一个明智的妈妈都不会要求大宝忍让,每一个孩子也只有在平等的家庭关系和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换一个角度而言,与其压抑大宝,强求大宝被动地让着弟弟或者妹妹,妈妈不如更加爱大宝,让大宝感受到妈妈的爱,也知道爱的力量,从而积极主动地爱弟弟或者妹妹。这样一来,也许取得的短期结果是相同的,但是长期效用则完全不同。在妈妈的爱和手足之爱中长大的孩子们,内心不会缺少爱,他们会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即使在长大成人后要融入社会、走入人群,与更多的人相处,他们也会有更好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