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情绪好,俩宝才相处得好(1 / 1)

当一个家庭里不止一个孩子的时候,妈妈总是在心中对于每个孩子怀有不同的期望,例如,对于性格敦厚的老大,妈妈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对于行为乖张的老二,妈妈希望他能够变得更踏实一些。有些家庭里还有老三,而妈妈对于老三也会有不同的憧憬与期望。在这样的希望之中,每个孩子在妈妈心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老大总是乖巧懂事的,而老二则总是非常顽劣。对于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妈妈的情绪好,能够维持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平衡,则能引导两个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妈妈情绪恶劣,常常因为无法控制的情绪而对任意一个孩子歇斯底里,则两个孩子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乱,这将导致两个孩子之间的手足关系出现裂痕。

正如曾经有人说,在一个家里,如果妈妈心情愉悦,则全家人都会幸福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妈妈的情绪不仅关系到两个孩子的相处,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相处模式,决定了整个家庭的相处氛围。既然如此,妈妈一定要调整好情绪,从而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也给家庭带来好环境。

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有错误的认知,即觉得不能给孩子太多的爱,否则会把孩子骄纵坏了。实际上,孩子的内心需要爱的填充和满足。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实,从小就在父母的爱之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绪更加平和,既感性也理智。所以,父母不要总是疏离孩子。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得到再多的爱,他们也不会被宠坏。那些总觉得是自己把孩子宠坏了的父母,实际上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孩子渐渐懂事之后给孩子讲道理,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唯有如此,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当两个孩子都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妈妈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哥哥航航和弟弟瑞瑞,在进入小学之初一直保持着努力进取的势头,他们甚至展开竞争,想看一看谁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带回来好成绩。然而,就在四年级的某一天,航航突然抗拒上学,而且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只想在家里待着。”从传统教育观念的角度来看,不想上学肯定是不被接受的,但是从新的育儿观念来看,不想去上学也是可以被允许的。妈妈是个很注重新式教育的人,为此,妈妈当即答应航航的请求:“好吧,你可以不去上学。”就这样,航航在家待了整整一个星期,才缓过劲来,又因为觉得家里的生活很无聊,他开始想念学校和同学们了。

在航航在家期间,瑞瑞也发生了变化。瑞瑞也对妈妈说:“妈妈,我也不想上学,我要和哥哥一样留在家里。”妈妈绝对没想到允许航航留在家里的副作用这么大,且这么快地显现出来。然而,思来想去,妈妈也答应了瑞瑞的请求。就这样,两个孩子一起在家又待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里,妈妈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从未指责过孩子们什么。直到航航和瑞瑞都想去学校,他们才结伴复课,全家人的生活也恢复了良好有序的状态。

在这个事例中,妈妈对于自己的情绪掌控得非常好。通常情况下,听到孩子不去上学的请求,大多数妈妈都会感到抓狂,但是这位妈妈很平静,她也意识到,航航之所以不想去上学,就像飞机离开大地太久,终究要回到地面上加油和休憩一样。当然,妈妈没有想到瑞瑞也会和哥哥学着不上学,但是既然瑞瑞已经提出同样的要求,妈妈就要给他同样的权利和自由,也给他平等的尊重和对待。孩子为何会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他们感到累了,就像大人有情绪周期一样,孩子也是有情绪周期的。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心理和感情需求,也要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去自由地选择和决定生活的计划。当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在父母那里也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沾沾自喜,因为他们确定了父母是爱他们的。这样一来,孩子的内心会更加安定,并由此获得力量,继续充满力量砥砺前行。

有的时候,当两个孩子相继做出同样的选择和决定时,他们在放纵内心的同时也打破了妈妈对于他们的角色赋予,因而会感到非常轻松,也会由衷地感到幸福。这样一来,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他们知道彼此都是最真实的自己,无须过分矫饰,也无须虚伪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