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庭里,二宝出生的时候,大宝往往已经三五岁了。为此,当二宝满地跑着玩的时候,大宝已经到了入学的年纪。一旦进入小学阶段,大宝每天都要按时起床,睡眼惺忪地洗漱吃早饭,然后奔向学校。看着二宝还可以在温暖的被窝里惬意地酣睡,大宝早就忘记自己小时候也这样无忧无虑,而是生出疑问:为什么弟弟/妹妹不用上学呢?尤其是现代社会,父母非常重视早教,在孩子读幼儿园期间,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会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特长班,却完全不考虑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和感受。看着只比自己小一些的弟弟/妹妹无忧无虑地玩耍,大宝心中未免感到愤愤不平。面对大宝的质疑和抱怨,父母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平复心情、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良好的情绪呢?
其实,抱怨学习任务过于沉重、课外班太多,这种情况绝非只出现在二孩家庭里。哪怕是独生子女,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沉重的学习压力,孩子也会感到内心不平衡。尤其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时,常常会做出各种过激的举动,例如,发脾气、假装生病逃避去学校、抱怨爸爸妈妈是“法西斯”等,都有可能发生。在真正进入学龄阶段之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发生质的转变,亲子关系由此变得全然不同。为了给予孩子一定的心理准备,父母要抓住学龄前的轻松环境,与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也要秉承自由发展的原则,让孩子拥有更加快乐充实的童年。唯有如此,在孩子进入学龄阶段之后,父母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接受学习,安排好生活的节奏,并平衡自己的内心。
进入小学阶段之后,乐乐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每天清晨,他还没有睡醒,就要被爸爸妈妈从**提溜起来,洗漱吃饭,然后按时去上学。每天下午好不容易盼着放学回到家里,他又被父母要求不能玩耍,必须马上写作业。在被父母这样紧盯着的状态下,乐乐觉得心情很烦躁,忍不住抱怨:“为什么甜甜不用上学,每天都可以玩,我却非要去上学呢?”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天天吃喝玩乐,现在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就必须上学,而且甜甜长到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要去上学,不能留在家里。只有上学,才能掌握文化知识,才会有好的生活。”然而,这样说了几次之后,妈妈发现乐乐并没有接受,依然怨声载道,尤其是看到甜甜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他更是抓耳挠腮,恨不得不需要上学和写作业才好呢!
看到这条路走不通,妈妈又想到另外一条路。正巧,学校里要组织秋游活动,乐乐从未参加过秋游,因而非常兴奋。妈妈为了配合乐乐,还专门带着乐乐去超市采购了很多零食、水果和饮料,又起了个大早精心准备了寿司给乐乐带去秋游,让他和老师以及同学们一起分享。秋游回来,乐乐高兴极了,对妈妈说:“妈妈,秋游太好了。老师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走,还给全班同学合影呢!”妈妈以夸张的语气羡慕地说:“你可太幸运了,不知道甜甜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也可以像你一样去秋游呢!”乐乐带着小骄傲,说:“哈哈,甜甜太小了,不能去秋游,只有像我这么大的小朋友才能去秋游。”妈妈赶紧补充:“是啊,不但要像你这么大,还要像你一样去上学,才能秋游呢!”乐乐连连点头,说:“妈妈,我似乎有点儿喜欢上学了。”
有了这次秋游的经历,妈妈趁热打铁,赶紧引导乐乐发现上学的好处。有的时候,看到乐乐学习辛苦,妈妈还会给予乐乐额外的奖赏。渐渐地,乐乐不再羡慕甜甜不用上学,而是积极地融入学校生活,也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学校生活。
尽管父母都提倡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但是,一旦走入学校,孩子的学习生活就要以学校的规律和节奏为准。尤其是在加入家长群之后,父母面对家长群里每天炮轰式的信息,更是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由此一来,父母几乎全军覆没,进入教育焦虑状态。其实,要想让大宝减轻对于二宝不用上学的嫉妒和质疑,父母就要摆脱教育焦虑,尽量安排好大宝的学习生活。当大宝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也领会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时,他们就会以学习为荣,而不会羡慕弟弟/妹妹每天留守在家的生活。
如果说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少了一个参照物,那么,作为二孩家庭里的老大,当对学校的生活感到厌倦乏味和抵触的时候,大宝就会因为拥有参照物而更加冠冕堂皇地厌恶学校生活。尤其是当家里的两个孩子年纪相差很大,彼此正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时,这样的对比会更加鲜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让大宝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哪怕告诉大宝他小时候也曾经和弟弟/妹妹一样无忧无虑,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暂时应对方法。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大宝释放压力,让大宝发自内心爱上学习,才能彻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