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博而不知: 你聪明是件好事,但不要强调你的优越感(1 / 1)

分寸 牛克锦 5640 字 15天前

得意莫仰首,仰首有祸患

春风得意马蹄疾,当我们做出一些成就、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自然会觉得很开心。毕竟每一个成就都是我们努力得来的,是才智的体现。但是得意也要讲究分寸。头仰得太高,就看不见脚下的路,只要一颗石子,就能让你摔跟头,甚至沿着下坡一刻不停地滚落下去。

明代有个叫沈万三的“全国首富”,据说他有上万顷田产,还开了无法计数的店铺。用一句话来概括,沈万三太有钱了,简直富得流油。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打算重修都城。由于连年战乱,国库亏空,他只好向富人借钱。沈万三财大气粗,主动承担了一半的财务开销。虽说作为商人的沈万三此举有自己的道理,他以为这么做算是帮了皇上一个大忙,以后有皇上这个大靠山,自己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想到这儿,沈万三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还特意与皇上的工程同一天开工,并且先完工。

不仅如此,沈万三在修筑帝都三年后深觉“不过瘾”,于是又申请“自掏腰包”犒赏三军,他拿出近百万两纹银犒赏军队中的每个兵士。

沈万三认为,这样皇上会更开心吧。让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出身贫苦,再加上心胸狭窄,终由妒而恨,心想区区一个匹夫,不但修都城早于自己完工,还随意犒赏军队,天理不容!

这下,沈万三就遭殃了。从那时起,朱元璋下令向沈万三征收重税,相当于亩产的一半多。最后,沈万三落得发配云南的下场,再也未能回到故土江南。

沈万三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拥有大量财富以后,只顾仰头炫耀,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眼前的危险。不管是修都城还是犒劳军队,表面上看都是好事,实际上,这不是他一个商人应该做的事情。当他看不到上下尊卑这样的分寸时,祸患自然就不远了。

不管是在生活里还是职场上,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都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变化。你的成功意味着他人的失败,一块蛋糕就那么大,你分到的越多,别人分到的就越少。即便低调行事,那些敏锐的对手也可能将你当成眼中钉,你成功后表现出的扬扬得意就更加惹人恨了。

虽说人不遭妒是庸才,但敌人总是少得好,朋友总是多得好。即便你已经获得成功,也千万不能忘记要跟更多的人成为朋友,减少敌人的数量。

那么,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曾子的表现就很值得学习。

曾子不止一次地提到自我反省。他说:“我每天都会自我反省多次,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的交往中,是否做到了诚实?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复习了?”一次,曾子对学生子襄讲什么是勇敢,直接引用了孔子的话。他说:“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才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这边,即使对方是普通人,我也不去恐吓他;自我反省,假如正义在自己这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我们要向曾子学习,取得成功后,仍然不能忘记自我反省。难道这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极限了吗?就不能再取得更好的成绩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在成功时自我反省,能够发现更多的不足。如哪个细节还能做得更完美一些,哪个错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样不断反省,才能让下一次成功来得更快、更澎湃。

千万不要有一点成绩就只顾着得意扬扬地向他人炫耀,不顾分寸。这样做不仅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还会招致他人的嫉恨。到时候不仅你的能力会原地踏步,人际关系上还会处处受阻,下一次成功就变得万分艰难了。

收起你的优越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你产生自满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的时候,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优秀摆在台面上,更不会轻易地跟他人炫耀。一旦炫耀失了分寸,不仅展现不出你能力、成就方面的优越,反而让人看到你人品上的低劣,让人敬而远之。

大学毕业后,魏东来到温州一家服装公司工作。因为能说会道,能力不错,没几年他就被提拔为小主管,收入还算可观。每次回老家,亲朋好友都会夸他年轻有为。久而久之,魏东也觉得自己非常有本事。

这天,魏东接到高中班长打来的电话,说要举办一场同学聚会。魏东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他觉得,自己在高中和大学同学中,混得应该是比较不错的,他想向同学们炫耀一番。

聚会当天,魏东穿着西服,带着价值不菲的手表,开着车一路从温州回到老家。聚会上,同学们一见到魏东,一个个羡慕起他来。

“老同学,你这块手表看着不错。”

“你真有眼光,我三万多块买的,法国货,一般人买不到。”

“你身上这套西服也很高档吧?”

“一般般吧,这件还算普普通通的,我家里还有比这更贵的。”

……

魏东的这些话一出口,有些同学就皱起了眉头。

魏东俨然将自己当成聚会的“主角”。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炫耀惹来同学们的不满,假意摆摆手说:“这些东西比起我在温州买的房子和车子,根本不值得一提。”

有人好奇地问:“温州的钱有那么好赚吗?”

魏东继续夸夸其谈:“温州的钱,说好赚也好赚,说不好赚也不好赚,关键看个人能力。”

“老同学,现在你是我们同学中混得最好的。”有人感叹地说。

魏东听后,得意地说:“上学时,我就一直比你们成绩好。”

结果,魏东发现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冷淡。他开始感叹世态炎凉,“这些人太小心眼了,一个个嫉妒我比他们优秀,就孤立我,他们就见不得我混得比他们好……”

魏东的抱怨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他为什么不受欢迎?为什么被人孤立?真的是因为他太“优秀”了吗?答案想必大家都已经心中有数。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身边有像魏东这样的人,自视甚高,喜欢炫耀,总觉得高人一等,你会喜欢和他沟通吗?恐怕只会嗤之以鼻。

每个人都想要变得优秀,这种优秀是获得他人认可的证明。归根结底,炫耀的本质就是渴望能被他人认可,而失去分寸的炫耀,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众星拱月在人们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过于耀眼的就不是月亮了。之所以会有众星拱月,是因为月光明亮而温和。至于光耀万物的太阳,人们只会远远地赞美它,而不会选择靠得太近。更别说人人都想要变得优秀,想要成为那个发光体。

不讲分寸,拼命地炫耀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加高大,本意可能不坏,但实际效果却不好。你看起来越是高大,他人就显得越是渺小。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想要建立自信心。当你的“高大”与他人的“渺小”形成对比时,他人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那么,你作为一个无意中的加害者,受到他人的敌视就不奇怪了。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可以用画作来证明自己的绘画本领;如果你是一位音乐家,你可以用演奏来证明自己的天赋;如果你是一位能人,你可以用优秀的成果证明你的天才。

如果你觉得有些场合不通过自我吹嘘就无法展示自己的伟大,只能说明你的光芒还不够闪亮,你也不适合在这个场合吹嘘自己在某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正如一句话所说:“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通过傲慢去展现自己的,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当众粉饰自己。”

想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赞美与认可,这无可厚非。但除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成绩,认真的态度、公正的处事、与人为善等更显得你有素质、有修养。在此基础上,走进对方的内心就不再是难事。

有一位女主持人,虽然掌握着采访的主导权,但她的言语从来都是谦和的,声音总是温和的,然后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观点一一道来。

曾经有人质疑她的风格太过温情,缺少硬朗、尖锐的一面,但她却不以为然:“在语言上压住嘉宾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这不是我的风格,嘉宾来做节目就是我的客人,我必须以礼相待。”

的确,这位女主持人说话的时候,那种自然温和的声音,总能让人放松下来。嘉宾会滔滔不绝地讲,很愿意把故事告诉她。她的声音具有一种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能够影响他人,让人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忍不住与之交流。

失了分寸,过度自我炫耀,只能引起他人反感,对你产生本能的戒备。这样的沟通事倍功半,对自己是很不利的。如果你能心态平和,将展现的机会留给对方,将沟通的方向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更容易地达成沟通的目的。省时省力又能获得好人缘,何乐而不为呢?

收敛情绪,不要和别人抬杠、较劲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是好人,是善良的,有一颗热心。看到他人有错误的行为、不正当的举动时,他们难免会出言劝告。在工作当中,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理解,得出不同的意见,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能达成一致,就需要沟通解决,而在沟通过程中,使用的语气不同,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一旦语气过于强势、阴阳怪气,失去正常沟通应有的分寸,即便你是对的,对方也会难以接受。

企业家牛根生说:“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别人较劲,别人会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较劲。”可偏偏有人就好这口,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凡事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可实际上,却不一定能让别人买账。这是因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会很讨人喜欢,但是一个“没理搅三分”、爱抬杠的人,不见得会受欢迎。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喜欢对方的话语中充满温和的感觉。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在职场中“抬杠”的案例。

范敏在一家企业担任会计职务。由于工作时间长,她自恃资历老,学历高,平时在单位不仅爱和同事抬杠,也喜欢与领导“顶牛”。

有一回,领导安排她抓紧时间去税务局报税,可范敏却认为,上司不懂财务,纯粹是瞎指挥。

于是,范敏就磨磨蹭蹭地迟迟不动。

领导见状对她说:“再不报,就要罚款了。”范敏却说:“怕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年的会计还不懂?”

领导又说:“作为我部门的员工,你要服从领导对你的工作安排。”听上司这么说,范敏有点恼火地说:“我来这里工作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待着呢,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领导也有些气恼,但考虑到周围还有一些同事,便强压火气,没有发作。

但是,同事们看在眼里,对范敏议论纷纷——

平时和范敏关系不错的两个同事急忙劝她,其中一个说:“你这是怎么了,平时和我们抬抬杠就算了,居然和自己的顶头上司顶牛……”另一个说:“长此下去,上司肯定会炒你的鱿鱼,给你穿小鞋的。”她们打算好好劝劝范敏。

一天,那两位关系不错的同事,把范敏叫到一家咖啡馆,对她好言相劝,上司毕竟是上司,你这样和她抬杠,让她如何下台?

谁知范敏不但没领情,反而更来劲了:“就咱这领导,还用巴结吗?”两位同事说:“你不巴结没关系,但也该尊重她啊。其实,你心眼很好,但就是说话太冲,这样难免会得罪人的。”

没想到,范敏听完反而讥讽地说道:“她的水平你们也看到了,让我怎么尊重她!先说年龄,她28岁,我34岁,她不如我长。再说学历,她是高中没毕业,参加工作后,混了个大专学历,我却是正规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再说工龄,她比我差好几年。她一天到晚就知道搞搞上上下下的关系,而我辛辛苦苦埋头做账。你们说说,就她这样的人还对我指手画脚,能让我服气吗?”

同事说:“这些方面人家是比你差点,可人家的协调能力比你强!”

范敏说:“除了协调和上级的关系,我看她的协调能力也比我强不到哪儿去!”

就这样,范敏与劝她的两个同事,你一言我一语地抬杠。她一句劝告的话也听不进去,弄得大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半年后,范敏就被单位开除了。

由此不难看出,喜欢抬杠较劲绝非一件好事。本是些工作中的小事,却因为爱抬杠、爱顶牛,而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甚至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如果你是个喜欢抬杠的人,现在不妨回头想想,那些你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事情,真的值得动用如此澎湃的情绪吗?真的值得你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人抬杠吗?其实,引起一场争执的事情往往就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抬杠不过是因为争执起来失了分寸,情绪升级。

超出分寸的激烈情绪,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一场争执发生后,大家都会忘记事情的起因,忘记谁对谁错,只记得谁是那个爱抬杠的人。给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就变得很艰难了。

有些事情很难分清对错,站在不同的角度,能看见不同的东西,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这种与大是大非无关的问题,与人抬杠是完全不值得的。如果他人是带着发泄情绪的目的与你抬杠,在不损伤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你不妨微笑着赞同他的观点。在旁人眼中,自己显然是那个更有风度、更有分寸的人。千万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失了分寸,变成和对方一样的人。

由于人和人所受的教育、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不同,出现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喜欢凡事与别人争个对错,大有不分上下、誓不罢休架势的人,结果不但落得个没人缘,而且事情也办砸了。精明的人都懂得求同存异,在小矛盾中忍让一步,不与人发生口角,这样会更容易结交朋友,生活自然会因此而快乐很多。

失意人面前,不说得意话

夸耀自己的成功是人之常情,在与亲朋好友见面的时候,谈论一下自己新近的成绩、生活的改善,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谈论时过度炫耀,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过度炫耀,指的是不仅过于夸赞自己,贬低他人,更意味着炫耀双方差距较大的部分是一件很没有分寸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在失意人面前,别说得意的话。

如果对方的生意正在面临危机,你却谈自己多么富有;如果对方为了工作艰苦跋涉,好几顿没有填饱肚皮,你却说某某五星级酒店的蟹宴多么美味……这时你会被认为是没有口德。这样的自我夸耀除了满足自我暂时的虚荣外别无所获,对方也不会因此对你另眼相看。

周天是个计算机高手。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吃完饭后,朋友请他教自己编程序。于是,周天十分简练快速地演示了一遍,接着朋友照他的方法也做了一遍。

做的过程中,朋友几次抓耳挠腮,始终觉得很困难。周天看到对方痛苦又好笑的样子,大笑起来,嘲笑朋友如此愚钝,还一直强调“我那时怎样怎样”。之后,周天就一直讲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多么有天赋,设计程序多么简单,等等。

朋友虽然表面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其实十分恼火,之后再也不与周天来往了。

其实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位计算机菜鸟,当你碰到一个计算机高手在你面前讲自己是如何有天赋的话,是不是也会感到生气和厌烦?对方正遇到难题而失意,你却在旁边得意扬扬地炫耀自己有多厉害,这样的行为怎能让人喜欢得起来呢?

每个人都有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都有做事不顺的时候。当别人失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及内容,不要说得意的话。对方已经因为跌落低谷而受了伤,你的得意无疑是落井下石、伤口撒盐,给对方带来二次伤害。

当朋友失败时,你也不要摆出一副成功者的姿态对其进行总结教育。失意的人,心里已经够苦了,你再以一副成功者的姿态说些教训的话,会让他更受打击。不管你的出发点有多么好,在他人看来,你都是在高高在上地炫耀自己,是居高临下地看不起对方。每个人都有自省的本能,做错事都会总结一些经验,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别人以得意者的姿态指出来的。

一天,张娥邀请了几个朋友到家中做客。她是有目的的。原来丈夫阿福的公司目前经营不善,会计又和副经理携款而逃,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阿福整天闷闷不乐,总觉着自己用人不善,非常自责。张娥看到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丈夫白手起家,很不容易。于是,她请了几个阿福的大学同学来劝劝他,希望阿福的心情能好一点。

来的人都知道阿福目前公司的状况,所以大家都尽量避免提起,只是高兴地回忆大学时光,然后诉说着刚毕业时就只是想找个好点的公司踏踏实实地打工,从来不敢奢望自己创业。大家吐着苦水,谈论着自己目前的困难。阿福听着同学们的诉说,心里也十分感慨。他没想到大家都这样不容易,顿时觉得自己还不至于那么差。这样想着,阿福的心情变得舒畅多了。

可是酒入酣处,一个朋友就忍不住夸自己知人善用,短短两个月,公司的业绩就翻了一番,把自己比喻为刘邦,说刘邦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知人善用。他一脸的得意样,让周围的人看着都恶心。

阿福的心情又开始变得糟糕起来,头也没有勇气抬起来了,只是一个劲闷着喝酒,最后实在听不下去,就下了逐客令,怒气冲冲地把这些人赶了出去。关上门后,夫妻二人面面相觑。阿福坐在沙发上,铁青着脸,一句话不说,心情比原先更差了。张娥没想到会弄成这样的局面,心里非常厌恶那个得意者。

后来,阿福公司的经营状况渐渐好转,他以后再也没有跟那个得意者来往过。

在失意者面前说得意话,最终丧失了彼此的友谊,从此不相往来,可见在失意者面前说得意话是多么令人厌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

诚然,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想成为被别人称赞的那个人,所以这个世上也就有了“拍马屁”“戴高帽”的说法。“拍马屁”和“戴高帽”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彼此心甘情愿地承担后果,而不是在失意者面前说得意话那样被动。

失意的人正处在脆弱、敏感的阶段,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安抚与陪伴,而不是知道他没有做好的事情你比他做得好,他没能成功而你却成功了。所以这个时候,谈论得意的话题,都会让失意者认为你不尊重他、瞧不起他。你说的这些话,就是为了证明你有多好,他有多糟糕。

面对这种情况,他在心里对你产生敌意,甚至会极端地想“破罐子破摔”,行为冲动,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我们在别人失意的时候,能够恰当表达我们的安慰,或许我们就能够得到一段友谊,至少是赢得失意者的好感。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平常心,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要总是想着夸耀自己,尤其在那些失意者面前或者那些不如你的人面前。

世事无常,人活一辈子,谁又能一直成功,从不掉落低谷呢?试想,如果你失败了,其他人还在你面前炫耀他的成功,你会怎么想?如果你之前在他人失意的时候炫耀过,如今遭遇的一切不正如一发击中自己的回旋镖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社会中,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那样炫耀自己,聪明的人总是把低调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正是这些低调的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护。所以,在失意者面前说话要有分寸,至少不说得意话来刺激失意者。每次用得意的话刺激失意者,都可能让你多个敌人。讲究分寸,谨言慎行,则可能让你多一个朋友。不管是少一个敌人,还是多一个朋友,一定比你自我炫耀获得的更多。

别拿别人的尴尬事,当成你高谈阔论的谈资

幽默是最好的沟通技巧,它既能展现你的聪明才智,又能让交际场合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因此,很多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说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让交际变得更容易,让自己的目的更容易达到。但有些时候,并不是这个玩笑越好笑就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人们常说,理不歪,笑不来。我们不是专业的喜剧演员,不是经常站上舞台的幽默大师,一些临时想到的幽默玩笑,很可能会因为考虑不周而冒犯其他人。你觉得好笑,对方却觉得自己被冒犯了,满心都是愤怒、尴尬,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这时候,你还能达成社交目的吗?因为你不恰当的玩笑,整个社交场合的气氛都会变得尴尬起来。

因此,开玩笑最重要的是分寸,适度地玩笑往往能为彼此的交流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别人也会因为你高情商的幽默感而对你刮目相看。以他人缺陷当笑话、低级庸俗的笑话、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糗事,并不是好的笑话。拿这些事情开玩笑,不仅会让人看轻你的品位,更是让人不敢轻易与你为伍。

特别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糗事,或许在你看来无伤大雅,但对他人来说,可能是一生都不愿意再回想起的尴尬场面。你拿朋友的糗事来活跃气氛,不仅让朋友尴尬,还有拿老朋友的尴尬讨好新朋友的嫌疑,很容易被打上背叛者的标签。

张林和常笑在同一家公司任职。两人是同年毕业的大学生,又是同年进入这家公司,现在还合租一间公寓,关系特别好。不过,两个人的性格有些不同,张林比较活泼、爱热闹,而常笑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谨小慎微的人。

一次,参加公司组织的露营活动时,大家围坐在一块边吃边聊,气氛非常好。张林突然笑嘻嘻地说道:“嘿,你们知道吗?常笑有个秘密,你们肯定猜不到!”

张林最喜欢这种热闹的场合,他在这种场合中往往会成为“公众人物”。听到他说这话,大家都好奇地打量着常笑,实在不知道他能藏着什么秘密。常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莫名其妙地看着张林说道:“什么秘密?我怎么不知道我有秘密啊?”

吊足了胃口之后,张林才神秘兮兮地笑道:“你以为我没发现啊——你腋下有狐臭,一出汗简直能熏死人!”

听到这话,常笑不由得脸色一变:“胡说什么呢!我哪里有狐臭!”

张林这时正在兴头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常笑的脸色已经变了,还继续笑嘻嘻地说道:“得了吧,你别以为你老喷古龙水就能盖住味儿,别人不清楚,咱俩一块住,我还能不知道?你呀,简直堪称‘生化武器’!”

话音刚落,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还有几个同事调皮地给常笑取了“生化笑”的绰号。大家嘻嘻哈哈地打打闹闹之时,突然发现常笑抿着嘴不说话,满脸铁青,于是纷纷闭上嘴巴,几个机灵的同事赶紧转移话题,还有几个同事指责张林玩笑开得“过”了。

常笑碍于是在公共场合,没有当众翻脸。但是露营结束之后没多久,常笑便从合租的公寓中搬走了,张林也为自己的玩笑而后悔不已。就因为一个玩笑,他不仅失去一位好朋友,也成了同事们口中“大嘴巴”的人,很多人不愿意与张林共事。

我们之所以喜欢在聊天中加入玩笑,是想让气氛活跃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人会很自然地卸掉紧张及戒备的心理,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张林的玩笑却深深地刺痛了常笑的自尊心。利用他人的隐私、创伤、尴尬事来找乐子,可见此人自私自利,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完全不在意是否伤害到了他人。与这样的人走得近了,风险太大。今天被他拿来找乐子的场景可能会重现,因为自己的利益出卖你,也并非不可能发生。

幽默有调解社交场合氛围的作用,但不讲分寸,用他人的尴尬来开玩笑,很有可能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轻、身材瘦削的小伙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幽默,于是就地取材,制造了一个笑话,想逗大家乐一乐。他指着旁边一个身材比较丰腴的胖姑娘说:“你可越长越‘苗条’了,可惜我们中国还没有相扑运动,不然你准是一号种子选手!”他的话刚说完,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

胖姑娘听到这话,本来的好心情瞬间跌到谷底。她本来就因为自己不断发胖而特别苦恼,现在自己的朋友当着众人的面说自己胖,看着大家的笑容,她简直无地自容,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她觉得自尊心严重受损,必须扳回一局,于是她气急败坏地说:“我是胖,是喝你家水了还是吃你家米了!你也不拿个镜子照照自己,瘦得像根芦柴棒似的!”说完,她拿起包就走了。

大家的笑容僵在脸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小伙子也觉得十分尴尬。几个人没有心情再聊下去了,纷纷离开。

没有人有义务为了活跃气氛把自己的尴尬与隐私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当你试图拿他人的尴尬制造笑点的时候,应先斟酌一下是不是有些过了,是不是有些不讲分寸了。

当与人交往时,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不要去“揭”别人身上的“疤”,使其当众出丑。哪怕是有必要说时,也可以采用委婉的措辞向他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

开玩笑是为了增进彼此的感情,它的初衷应该是充满善意的。如果你以开玩笑为借口,借机对他人冷嘲热讽,那么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反感,甚至得罪人。而这也会让在场的其他人感到气氛尴尬,对你避而远之。

一个高情商的人,懂得以最高级的幽默来化解危机,而不是作茧自缚。

胡乱抢话,不代表你比别人更高明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语言组织好再输出。那些接受输出、听他人表达想法的人,不仅需要时间整理,还需要听对方完整地表达后才能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那么,当你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当你尝试描绘事情全貌的时候,对方突然打断你的话,抢过你的话头,自顾自地说起来,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与对方不是非常熟悉,没有到那种你话说一半他就已经能明了的程度,那就意味着对方并不真正在乎你的想法,也对你接下来要表达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是觉得自己格外高明,想要找机会输出自己的想法而已。你的人和你的想法都没有得到尊重,这样的人,你还想和他合作或者交朋友吗?

陈辉决定创业的时候,由于资金准备不足,便有了征集合伙人的想法。一位朋友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同事何先生。对方有资金,有人脉,而且有经验,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合伙人。于是,陈辉决定约出来见见面。

他们约在一家咖啡厅见面。何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错,看上去成熟而稳重。在相互打过招呼落座后,服务员很礼貌地询问他们喝什么咖啡。陈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蓝山咖啡,何先生好奇地问他原因。他笑着解释道:“蓝山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很低,还不到其他咖啡的一半,但是它的味道依然顺滑醇厚……”然而,还未等他说完,何先生就抢着说:“一个咖啡哪有这么多讲究,我觉得所有咖啡都是一样的,不过这里的猫屎咖啡最正宗,咱们还是选这个吧!”陈辉虽然很不喜欢猫屎咖啡,但是碍于面子,也没有拒绝。

聊到创业话题时,何先生问陈辉为什么想到了创业。既然决定合伙一起做,陈辉也希望对方能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初衷和目的,便说道:“我现在的工作还算稳定,但是我觉得人生还有无数的可能性,而且我选择的创业方向很有前景……”正当他准备分析一下市场前景时,何先生又插话了:“市场前景很好的行业,相对涌现的投资渠道也会较多,竞争会很激烈,而且,现在的区块链还有很多不足,你想过吗?”

“对,创业毕竟是有风险的,这些我们之前也做了考虑。”陈辉回答道,“这段时间我们也安排专人做了市场调研,还找了一家靠谱的咨询顾问公司……”

正当陈辉准备深入阐述时,他再次被何先生打断:“我不是不信任你,只是觉得要慎重。”

话一次又一次被人打断,陈辉心里有些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当然,慎重是应该的,结合市场对可行的盈利模式做分析,这是必需。根据我们的调查……”

“我不想了解这些详情,你告诉我,赢利点能有多少?”何先生再次打断他。

后来,陈辉将何先生剔除了意向合伙人的名单。虽然他各方面的条件不错,但是见面聊过之后,觉得他不适合做合伙人。因为他插话抢话的行为让人觉得十分不舒服,这是一个没有礼貌、不尊重人的人,就算合伙也肯定不会愉快。

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就是说话插话、抢话吗?这有什么关系?那么,不妨将自己代入以下情节中:

当你想出一个绝妙的点子,才说了一半,便被人抢话说了剩下的一半;

当你与朋友说一件新奇的事儿,才开了个头,就被人抢话说其他新奇的事儿;

当你要说一个笑话或脑筋急转弯时,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插话说出了结果和答案;

当你对一个话题阐述观点时,还没有表达完,就被人抢话说了他的观点;

……

在与人沟通时,你充当的是被插话、抢话的角色,还是抢话、插话的角色呢?

如果是前者,你肯定能够理解我的意思,明白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这不仅是想要表达的想法被人打断,更有一种没有得到尊重的感觉。

如果是后者的话,你就要注意了,因为一两次抢插别人的话,别人可以不甚在意,但经常抢话、插话,再好的交情也会悄悄流逝。你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如果彼此之间完全没有了尊重,也就做不成朋友了。

培根说过:“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

的确,沟通应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你一句,我一句,你说完,我再说,才是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不管不顾、随心所欲抢话和插话的行为,不但给人一种锋芒毕露之感,它本身也是不尊重别人、自私自利的表现。因为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利益。

待人有礼貌,说明你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道德水平。随便打断他人发言,显然是不礼貌、没分寸的表现。不管你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多有趣,也不能剥夺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因为人际交往需要的是沟通,而不是一场表演。沟通永远是双向的,双方都需要知道对方表达的内容,交换思想,求同存异。所以,掌握好谈话的分寸,在谈话过程中避免不礼貌的行为,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