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o What?”对思考进行整理
让信息变得更有价值的提问
假设你是食品销售公司的员工。你的上司要求你调查自家两款新产品的销售情况。经过调查后,你获得了“A销量很好,B销量不佳”的信息。那么,你要如何将这个信息表述给上司呢?
在麦肯锡,只表述事实肯定不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只表述了事实,对方肯定会追问:“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什么?”
麦肯锡的管理顾问经常会对收集到的信息提出“然后呢?”“想要表达什么?”“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怎样才能解决呢?”之类的问题。换句话说,单纯的数据和想法没有任何意义。
利用多种思考框架对信息进行分析,使其变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要想做到这一点,“So What?”(然后呢?)和“Why So?”(为什么?)的提问十分有效。
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例子。不管销量是好是坏,接下来都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为了找出解决办法,可以使用“So What?”(然后呢?)和“Why So?”(为什么?)的提问。
“A产品销量很好”
“Why So?”(为什么?)→不分年龄和性别的许多顾客群体都会购买
“So What?”(然后呢?)→应该想办法增加产量
“B产品销量不佳”
“Why So?”(为什么?)→50岁以上的顾客群体对产品的认知度太低
“So What?”(然后呢?)→针对50岁以上的顾客群体进行促销活动
没有经过“So What?”(然后呢?)和“Why So?”(为什么?)锤炼的信息,属于价值比较低的信息,难以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了。即便在麦肯锡之外的地方,恐怕也没有多少上司和客户能对这样的信息感到满意。
利用“So What?”(然后呢?)和“Why So?”(为什么?)对思考进行整理,就能接近问题的本质,找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
明确因果关系
提问“So What?”(然后呢?)和“Why So?”(为什么?)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可以明确“因果关系”。事实上,为了解决问题而用“笔记本”锻炼思考这种麦肯锡式的工作方法,换一种说法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直达问题本质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思考因果关系的时候必须注意的一点是“相关关系”。一个问题可能存在着许多与之相关的关系,虽然相关关系也属于要因,却并不是直接原因。针对相关关系的解决办法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问“So What?”(然后呢?)和“Why So?”(为什么?)。因为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因果关系。
让我们以“雨天公交车需要等待的时间长”这个问题为例思考一下因果关系。首先将我们认为是原因的两个要素写出来。
①雨天公交车的行驶速度慢
②雨天乘客比较集中
哪一个是导致公交车容易晚点的直接原因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So What?”(然后呢?)和“Why So?”(为什么?)这两个提问。
①雨天公交车的行驶速度慢→So What?(然后呢?)→比平时抵达车站的时间晚→Why So?(为什么?)→可能因为乘客数量多,所以速度慢。
从上述内容中能够看出因果关系吗?最后的结论只是个人的猜测,无法判断出公交车容易晚点的直接原因。当然,这样的结论也无法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像这样利用“为什么?”的提问进行思考时,如果思考陷入僵局,就说明这条线索无法解决问题。
②雨天乘客比较集中→Why So?(为什么?)→乘客预测公交车需要等待的时间长,所以都赶到前一趟车次→So What?(然后呢?)→乘客集中,雨伞等其他物品增加导致上下车时间增加→So What?(然后呢?)→公交车需要等待的时间长。
这样的思考流程没有出现僵局,雨天公交车容易晚点的原因和结果一目了然,也更易于制订解决问题的对策。
整理思考流程,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利用“So What?”(然后呢?)对思考进行整理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比如你想踢足球,认为“如果不花时间练习就无法提高球技”。但这个问题中关于“练习什么”和“为什么要做这种练习”的要因与根据过于笼统,难以得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让我们试着用“So What?”(然后呢?)来进行提问。
如果不花时间练习就无法提高球技→So What?(然后呢?)→对射门技巧进行练习很有必要→So What?(然后呢?)→必须针对远射、近射、头球和任意球进行练习→So What?(然后呢?)→为了掌握这四种射门技巧,至少需要每天进行50分钟的练习。
像这样将思考的流程整理出来之后,就能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通过有效的练习,球技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So What?”“Why So?”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