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里,好人可以有两种定义。一种是自发的人,他们只活在自己的简单性里,不能理性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历史位置,不知道在更深广的逻辑里自己具有的价值,他们看起来好像一辈子**澎湃,能做很多事情,但实际上是愚昧的。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好人是建立在愚昧的基础上,有时候我们会忽略一点,以为朴素、单纯就是好人,但是历史上的惊心动魄往往就是这些人集合起来后做出来的事情。第二种是黑格尔特别强调我们要做的思维的人——一个有思考的人,能够深切地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黑格尔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是过程,一切都在变化。他的辩证法很有名,我们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变化里,你真正的所作所为会衍生什么样的变化,这需要我们深切地理解,但这又是高难度的东西,明白并做到其实很难。所以黑格尔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荒诞。人想努力地做出理性的选择,但归根到底是荒诞的,是做不到的,但人不去选择又不可能,因为人是自由的,人随时随地处在一个可选项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投降后,很多法国人开始报复之前嫁给德国人的女人,给她们剃头,涂上墨汁游街。萨特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那些人把自己撇清,以为自己是单纯的,归顺的都是坏人,但没想过自己当时应有的历史承担在哪里。萨特知道人太缺乏这样一种自我反思精神,因为当时人可以选择抵抗,可以选择战斗,也可以选择归顺,从来没有丧失任何一种可能性。萨特有一个定义:任何人都是自由的。所谓自由,是任何时候你都有多选项,所以自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压力,你无法辩解。
在英国小戏剧《一个善良的女人》里,有个人叫吉拉尔德,22岁,8年前他做了一件事——向一个叫菲菲的女人求婚。菲菲看着这个比自己小的男孩子向自己求婚,觉得他太可笑了,但又不忍心伤害他,于是她说,现在我们都太小,8年以后再来找我吧。小男孩说好,然后告辞。8年以后,菲菲这天要举行婚礼了,她的丈夫叫吉姆斯,比她大五六岁,正在准备婚礼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她开门一看是吉拉尔德,他如约而至。吉拉尔德想这一次菲菲可以答应他的求婚了,但菲菲一下子手足无措了。突然又有人敲门,是吉姆斯,菲菲赶紧把吉拉尔德藏在屏风后。吉姆斯一进门对着菲菲又亲又抱,吉拉尔德气得一下子蹦出来,指着吉姆斯呵斥:你干什么?!吉姆斯吓了一大跳,家里居然藏匿了一个男人,结果场面乱得一塌糊涂。菲菲的善良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后来双方终于弄清楚了情况,正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吉拉尔德突然笑了,说刚才我就是跟你们开了个玩笑,其实我知道你们今天要结婚,我是专门来祝贺你们的。这下子,似乎皆大欢喜了,吉姆斯还邀请吉拉尔德当伴郎,吉拉尔德也很高兴地答应了。但其实吉拉尔德心里很痛苦,他临时编了这个借口,看起来轻描淡写,实际上他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在等待的8年里,他放弃了很多,又期盼了很多。
再比如在《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里,初美很爱永泽。永泽出身优越,很能干,但永泽一会儿跟这个女孩谈情,一会儿又跟那个女孩说爱。初美那么爱他,显得永泽好像非常渣,非常花。初美不断地包容他,对他好,但初美对他越好,永泽就越渣。所以我们感觉永泽实在是个大坏人。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永泽是很有追求的,他要自由的青春,他要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但初美把他当作唯一,当作永生,初美的爱对永泽来说是巨大的压力,他觉得可能要用自由来交换这份感情,他不能确定他跟初美间的这份爱是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只好通过一种残忍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自由。初美对永泽的包容反而变成了永泽的负罪,永泽只能不断反抗,他表面上很荒诞,但实际上是个特别认真,同时又特别**的人,各种特征纠葛在一起。最后初美看不到希望,选择离开永泽,跟另外一个人结婚。初美结婚两年后割腕自杀,她心里还是爱着永泽。永泽很残忍,很坏,但在爱情里,他用这种方式来维护他奉为圭臬的自由的价值。所以我们很难单纯地判断一个人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