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领导,什么是领袖(1 / 1)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用的还是水的意象。水在山中川流不息,坚硬的岩石也被冲刷成溪谷。水没有形状,因此就算没有缝隙也一样可以渗透进去,我因此明白了“无为”的益处。不要说教,不刻意而为,这种益处天下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

很多公司要求员工“认同”公司文化,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文化之所以叫文化,重点在那个“化”字。化的甲骨文字形是正反两个人,指把人逐渐地转换过来,强调的就是不知不觉、循序渐进。如果是一下子就转换了,就叫变,不叫“化”,潜移默化才叫“化”。要求别人认同我的“文化”,我自己要先有文化才行,连什么叫文化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文化呢?没有文化,随便弄出来几个词几句顺口溜,让人家怎么认同呢?

文化在古时候就表现为“礼”,而这种礼首先约束的就是管理者。古人说“礼不下庶人”,现代人不懂,认为这是阶级压迫,不平等。而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呢?是礼很烦琐,执行礼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要求普通人按照礼来婚丧嫁娶,大多数人一次就破产了。所以,礼不下庶人,不是阶级压迫,反而是对平民的保护。

那又有人问了,既然礼这么不好,那为什么统治阶级乐此不疲呢?首先,统治阶级也是咬着牙在遵守礼的,你以为他们自己愿意呢?看看春秋,稍微一松懈不就礼崩乐坏了,大家变着法地绕开礼。而且越是高位的人,礼就越多越重。天子的礼,现在一般人绝对受不了,其中大多数的礼并不是给他的特权,而是对他的束缚。

例如,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就是说,殷高宗的爹死了,他作为新君即位,三年不在朝堂上说话,这三年所有事都听命于冢宰,就是后来所说的宰相。为什么不能说话呢?因为你小毛孩子初来乍到,还摸不清楚状况,所以就算是君也要先听着,跟着冢宰学三年,三年之后学好了,再出来说话。当然,这只是提倡,并不是强制的。

这就相当于现在,公司里空降了一位领导,这位领导三个月不能插手管理,都要听团队的,哪个领导能受得了?既然守礼这么窝囊,那古时候的统治者为什么还非要自讨苦吃呢?其实,礼的目的正是老子所说的“不言之教”。

作为老板,想让团队尊重我,光要求是没用的,人家嘴里不说但心里却可以骂。那要怎么做?我要先尊重团队,不是装装样子,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人家是我们重金请来的呀,是来帮我们的呀,不尊重人家,那请人家来干吗呢?如果就是为了摆谱,随便找点群众演员,陪我们演皇帝太监的宫廷戏多过瘾,何必费大劲、花大钱寻找人才来演奴才呢?

老板希望员工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同自己一起为了使命奋斗,整天高谈阔论地谈理想、谈人生是没有用的。如果自己的价值观不正、不完备,使命不清晰,满嘴跑火车,人家看我就成了穿新衣的那位皇帝。人家没准心里还乐呢,“饼都画不圆,就想给人画饼”。

老板希望团队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那首先我们自己就不要与团队争名夺利。自己都从人家手里抢东西,还指望人家乖乖双手奉上?我们抢了他的,他就会抢别人的,抢得越多,浪费就越多。蛋糕没做大不说,原来那个小蛋糕也被糟蹋得差不多了,结果就是双输、多输。

既然礼的精神是尊重团队、是完备的价值观、是清晰的使命、是为而不争,那要怎么去影响他人,让他们也能够追随这种精神呢?这就是《曲礼》的内容了,也就是一些日常用到的细小的礼仪。例如吃饭不要吧唧嘴,有长辈在不要走在长辈前面,进门推让两次就可以了,这叫“固辞”,最多最多三次,不要推个没完,把门都堵了。你看,都是非常琐碎的礼节,今天我们依然会遇到,有些也依然适用。

老板对团队大可以参考约定俗成的礼仪自己设计出一些“礼”来。进电梯团队先进,出电梯老板后出;吃饭敬酒先敬团队,有人拒绝两次就不要再敬了;开会团队先表达想法,老板听完再发表意见……如果这些细节每一项都能做好,做到位,团队自然可以感受到老板的尊重,自然觉得老板人品端正,自然愿意一门心思跟着我们干。

古礼虽然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礼的精神却始终不会过时。只要人的欲望不能被极大地满足,那么不平等就必然存在。追求平等,需要的不是打破礼,恰恰是发扬礼的精神,制定与时俱进的礼。通过这些礼,限制既得利益阶级,同时要让他们做出表率,弘扬该弘扬的,抑制该抑制的。

直到有一天,全人类团结一致,使得物质极大丰富,人的求生欲、繁殖欲这两种私欲被极大满足之后,我们就会迎来真正的平等。而人类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文明共同体。届时,剩下的只有求知欲和美欲,与私欲相对的,我们叫它们“通欲”,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欲望。为了满足“通欲”,我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追求“道”,即为宇宙建立完美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