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认知(1 / 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第七十一章)

接着上一章继续讲认知。知道自己不知道,很好。为什么很好?因为既然知道自己不知道,必然是已经知道了“有那么一个东西”自己不知道。例如,我们发现自己不知道原来打好羽毛球还要练那么多标准动作,这就很好,说明我们发现了标准动作这个概念的存在,自己也就突破了认知,下一步只需要继续去了解标准动作的具体内容就好了。当然,那又是一个难关,需要突破另一个认知,那就是不骑车就永远学不会骑车,不练习标准动作就永远学不会标准动作这个认知。不是知道就行了,还要去实践;也不是实践就行了,还要去参照标准去迭代。这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一”。

不知道去突破认知,是病,得治。不知道羽毛球还有标准动作,打一辈子羽毛球,也还是个菜鸟,根本入不了门,连系统训练一两年的小朋友都打不过。不知道要为他人创造价值,绞尽脑汁想发财,一辈子也不会发财,除非买彩票中奖。不知道人与人要合作共赢,整天与人钩心斗角,一辈子都只能停留在最底层,大家还都躲着我走。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病吗?

圣人不会得这种病,因为他知道这是病,他非常害怕患上这种病,所以他才不会得这种病。这句话老子说得太高屋建瓴了,没给具体方法,怎么才能不得病?如果我们怕自己的认知有局限,要如何做才能突破这个局限呢?老子没有接着展开,我就代劳一下。

想要突破认知,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到,在建立那个完美的宇宙模型之前,我们永远都存在认知局限。或者说,我们一旦突破了所有的认知局限,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完美的宇宙模型,我们就可以精准地预测一切未来、控制一切未来。那时候我自身即是宇宙,我即是道。我们现在可以吗?不行。不但不行,而且离着还远,道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所以,我们不但存在认知局限,而且是无比巨大的认知局限。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很无知!把这个观念刻在骨子里。那样的话我们还能骄傲得起来吗?还能自满得起来吗?还能飘得起来吗?这就为突破认知做好了准备,就是老子所说的“虚其心”。

下一步,就是我们前面一再强调的格物了。格自己的欲情念,格到了私欲,发现其实已经满足了,那就把多余的注意力放到求知和求美上面去。让好奇心引领着我们不断地探索未知世界,让爱美之心带着我们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每当自己发现一个新的领域,就可以突破一个认知。在充满未知与美的领域尽情探索,追求极致,去获取极致体验。

不要在低水平徘徊,不要重复发明轮子,努力寻找训练方法,努力实践,努力迭代,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在更高水平获取更极致的体验。这时,有人会引用庄子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家道家不是说了,不要去求知吗?你为什么还让我们去追求极致体验?

老子说的是“无为而无不为”庄子说的是“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子是积极的,庄子是消极的。老子是入世的已经不能再入世的实用主义。庄子则趋向于虚无主义,但又不是完全的虚无主义,他给虚无主义加了唯一一个目的,就是“逍遥”。庄子显然也有一个认知缺陷,那就是他没有意识到还有一种方法叫作归纳法。我们没有办法了解所有种类的水果,但是我们却可以归纳出一个水果的概念。有了这个概念,就足够我们了解所有种类水果的大概属性。虽然不精确,但这至少保证了我们不会堕入“无涯”之中。

应用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归纳出方法,进一步归纳出方法论,例如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就是一个最根源上的方法论。不论学什么,做什么,无非就是一边学一边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学,如此反复迭代。

只需要在三项运动上成为高手,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我们就一定可以掌握运动这个大类的训练方法,面对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就可以快速上手。有多快?快到令人无法想象、不可思议,别人会叫我们“天才”,而所谓的“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突破了运动领域,在艺术领域也可以快速突破,书法、画画无非就是手指的运动,唱歌无非就是气息、声带、共鸣腔的运动,跳舞本身就是运动。另一大领域是脑力运动,数学是个非常好的突破点。学好了数学,就可以熟练使用工具理性,也就是形式逻辑。而一切科学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其核心就是形式逻辑与实验验证。所以,学通了数学,就学通了一切科学。

有了形式逻辑的基础,工作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自然易如反掌,无非就是在不断对概念进行分类和聚类。追问“是什么”,对核心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得出精确定义。追问“为什么”,也就是“目的是什么”,对问题的目的进行聚类,从而得出自己想要什么。当分类做到足够细,最底层那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要找的“如何做”。是不是很简单?

形式逻辑在中国文化里就包含在“格物”之中,对外格外物,对内格自己的心,先格“欲情念”,再格“恻仁德”,顺便把“格物”自己所在的“名理知”也格了。格到格不下去,那便是撞到了混沌系统的墙。不过不要紧,那时候我们积累的极致体验已经足够多,足够让我们去搭建一个完备的价值观。

有了价值观,我们就可以切换到价值理性能力,就可以把那些极致体验进一步加工,建立一个模糊模型,这种模糊叫作境界,评判的标准是,是否满足了我们的美欲。当我们的美欲被不断满足,我们也就不断地接近那个完美的宇宙模型,也就是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