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把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1 / 1)

——新时代下创业者的自主人生

讲者:夏小暖

大家好,我是夏小暖,我是一名写作者、在地生活方式研究员,在杭州开了一家人像图书馆。

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自主创业者的工作应该是很舒服的,每天的生活应该像杂志内容一样,是自由的、随性的、可以到处吃喝玩乐的……当然很多人看到的我的状态,似乎也是这样的。而事实上,我日常的作息又是怎样的呢?早上九点起床,吃个早餐去工作室,我家距离工作室大约四十分钟车程,到工作室之后完成日常的工作,六点下班,七点到家吃晚餐,晚上会是写作时间,有时候会看片或者阅读,十二点左右上床睡觉。所以,其实自由职业者也是有非常一板一眼的日程表的,“自由”这个词很大程度上是意味着可以自主去支配时间,特别是对一些中长期的时间做管理、规划和调度。

如今,了解一座城市的在地文化,浏览微博、朋友圈上的资讯信息后便会发现,各种创新的小型工作室、集合空间、咖啡馆、职人聚集的周末市集……遍地开花,自媒体、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等各式形态应运而生。我的小店所在的杭州东信和创园就是这样一个聚集了诸多志趣相投的创业者实践各自生活方式的城市集群。我认为,只有当一座城市能够包容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人聚集在一起驻足过生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这座城市才是有情感和温度的。因为每一个创业者都代表着一种个人风格,一类生活方式,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可能性。当越来越多的人企图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生怕生活被工作绑架时,我们这些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究其原因还是内心的那份喜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新时代下,如何把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以达到一种相对自主的生活方式。

综观我三十岁之前的工作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觉得也是“把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的三个阶段:

首先,以工作养兴趣。

我是一个80后,普通家庭,从小是个乖乖女,读书的时候成绩中上,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去了体制内工作,工作四年,期间跳了两次槽,都是在相同的工作领域。我们80后那代人,大学毕业的唯一出路只有两条:考研或者进单位,自由职业或者创业对我们来说是天方夜谭,有时候换工作或者跳槽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儿。摄影和写作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两件事,但我很早就认识到了一个道理:人一辈子总要做过很多很多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事情,最终才能畅快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在我看来,“铁饭碗”的真实含义并不是在一个地方一辈子有饭吃,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能有饭吃。在初入社会在职场打拼的那几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无非以下三点:

第一,这份工作为你带来的人际圈。有时候你工作得开不开心、累不累,或者说赚多赚少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遇见了谁,“人”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你从这份工作中可以习得的东西;

第三才是获得的物质上的财富。

那段时间非常辛苦,但是除了工作之外我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但是我不管,我就是很喜欢,因为它们让我快乐,所以我一直用工作养我的兴趣。网络上有句话说“摄影穷三代”,其实玩摄影是非常烧钱的,我工作的前两年的工资基本上全部花在这上面了;同时,我有一点小癖好,就是对纸质品有偏执的热爱,我觉得照片和文字最好的结合方式就是做独立杂志。于是我充分挖掘碎片时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图文杂志书叫《美德》,当时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出钱帮我做出版,我就用工作赚到的人生中第一笔一万块钱支付了印刷费,做了这本书。喜欢的事情像是生活的一个出口,我乐此不疲。

《庄子》在讲述艺道的专精时有说到,每个人一定要有一门深入的,而且不是功利的,就真的只是提供给你真正愉悦感的艺道(技艺)。它会是一个入口,带你进入到时间背后的空间,让你即使不成功也能很快乐。

第二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那件事。

二〇一二年,我带着四年存下的钱辞职旅行去了,而且瞒着父母。回来之后,又写了一本书叫《再不出发就老了》,无奈之下回来和大学同学一起创业做摄影工作室。当时其实是有所考量的,觉得写作这件事短时间内应该没办法养活自己的,于是选择了摄影。

那时候看到了罗永浩的一段非常燃的演讲,对我影响很大,他说:“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即使在中国。”虽然那时候的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是我非常想尝试一下自主创业的感觉,那种不顾一切的感觉是很爽的。所谓“不务正业,最出人才”,我当时就坚信,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自主地或者在自己家里就能创造价值,并不一定要到一个体制里去。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吹创业至上,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性格里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有的人适合去一个平台,通过平台来激励自己,产生更大价值;有的人适合另辟蹊径,独立创造,不受管束,方能功效百倍。所以,选择创业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出于对自己更清楚的认识。

大部分人在最初的时候都不能马上、百分之百地找到这件事情,基本上都是经过了诸多的周折才发现并且找到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必须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这个领域可能是你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要去干的一件事情,所以你必须要非常喜欢它,然后再来考量这件事是否是你擅长或者有天赋去做的,这才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一个要素。

在我看来,初期创业者衡量天赋的标准只有一个——有没有人愿意为你买单,也就是获得市场的认可。创业之初,为了维持生存,各种类型的活我们都会接,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于是果断推掉了很多业务,一门心思开始专注拍摄极简人物肖像。我觉得,一个摄影师能走多远,不是看你拍了什么,而是看你决定不拍什么。极简人物肖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回归,随着自己年龄的逐渐增长,开始喜欢沉默而有力量的东西,也开始意识到应该对生活做简化,抓住最重要的核心的精髓(精神部分)。单色系是一种放空,回归到最初的本真和单纯。所幸,回归人物主体本身,我们反倒玩出了更无限的可能性,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越简单越难,越困顿越美,越温柔越强——这也是支配了往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主旨。

除此之外,创业就是三件事情,刚才讲到的:找钱、找人、盈利模式。我觉得这一点我非常幸运,能找到和我三观一致、理念相同又能互相理解的合伙人,这个找人的难度绝不亚于找结婚对象。当时三个合伙人凑了钱,作为事业启动资金,我们就是用那三十万开始了“人像图书馆”的美梦。

第三阶段,将喜欢的事情作为终身职业。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进入这个阶段,有些人可能只是把它停留在兴趣爱好的这一块。在累计拍摄了一千多位客人后,我们在杭州盖了一间实体的人像图书馆,除了摄影本身,也用展览的形式传达个性观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走到实体空间里来阅读一张照片。无论是深读一个人,还是认识一本书,都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线上。所以,找到人生当中你真正喜欢的那件事,然后使劲地做到极致,等待时间的回报。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以及坚持一件事的力量。

现在,工作室在当地也算小有成绩,越来越多的客人会自己找上门来拍照。在摄影领域,我们算是在目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得比较好的了。明年或许会赚更多钱,或许不会,但这些好像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到底做得怎么样,我们是不是还在做那些初心使然的、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一位同是创业者的好友曾劝诫我说:“别为了钱烦恼,钱永远都是你把事情做好、做对之后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我是一个对物欲没有太大执念,更多的是朝着内心走的人,所以这样“小而美”的小店对我来说是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我享有着足够的自由和对生活的选择权,另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独立地写作和创作,陆续也出版了几本书,收获了一批还算忠实的读者。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但我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没有人应该告诉别人或者应该让别人用他的方式去活,别人的选择也不该是你判断自己人生的决定因素,所以千万不要企图拿一段成就或一句标语套用在自己身上。我觉得很多时候,观点并不是用来压制听众的,它是一个交流过程,它应该永远都是一个鼓励。所以,你们并不是一定要辞职,也并不是非得去创业,对你们来说,人生是因为体验而做出决定,获得心得,我想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活着的定义和生存感。希望这世上不同的人,都拥有各自精彩的人生。

我想要给这个时代和我一样白手起家的平凡逐梦人一点勇气,想要改变更多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僵局,即便只有一点点的触动,也可能促成一次改变。那就对了!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玩法,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而我的人生,好玩是第一位!最后我想说的是,找到你人生中真正喜欢的那件事情,即便不作为职业,它也可以是一扇收心摄性的法门。

愿你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谢谢大家!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三日

夏小暖于TED×ZUCC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