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掌握管理中的平衡术(1 / 1)

在管理活动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你的下属分为不同的派别,每一个派别都拥有自己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没有实力将他们一一掌控,平衡各方力量以达到对全局的管理和控制就成了首要之选了。在这方面,东晋时期的政治家王导的确是个集大成的人物。

东晋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当时,北方早就天下大乱,叛乱、夷侵、裂地为王者不计其数。南方的东晋朝廷也处于各种力量的冲突之中,如中原来的贵族力量、江南望族、皇亲国戚等等。他们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各不相同。王导意识到,国家根本就没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此时,稳定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样,王导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平衡各方关系,极其务实地消除社会矛盾。总之,面对大风大浪和急流险滩,小舟不沉就是胜利。

为了团结南方望族,王导不顾北方人的蔑视,平时与人交往多用南方语气,还向南方的陆氏家族提亲。陆家是吴国名将陆逊之后,声望极高,他谢绝了王导的提亲,但是王导并不在意。平时处理政事时,出身南方望族的下属有冒犯之处,王导也多于体谅,不当回事。如果对方言之有理,还予以采纳。所以,傲气的南方望族感到与王导还合得来,与东晋王朝的关系也融洽多了。

南迁的中原贵族也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王导本人是北方士族出身,自然有控制力。一次,这些北方名流在建康郊外欢宴,席间忽然有人叹息道:“此地虽然风景美丽,但终非故国景色,洛阳真是令人怀念啊!”在座诸人无不相顾挥泪。这时,王导严厉呵斥道:“正因为故国异色,我们更得团结一致,振兴晋室,哭有什么用呢?”众人于是纷纷拭泪,并发誓复国。

但是王导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复兴晋室只是内聚北方士人的公关手段,在他的内心,若能安定东晋已是极为不易的了。所以,主战派多次提出“北战收复失地”的主张,均未得到王导的支持。对于北伐名将祖逖等人,东晋王朝的态度也是消极的,因为从稳定的角度考虑,以北伐为国策并不符合南方望族的意愿,而且,一旦大肆北伐,新形成的北方势力也可能危及东晋王朝。既团结北方士族又协调朝廷的关系,就此而论,王导的策略是成功的。

有一次,叛军攻打建康,将军温峤擅自将皇帝巡幸必往的朱雀桥烧掉了。皇上知道后暴跳如雷,但是温峤并不在意,连道歉的意思也没有。王导知道此事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或者它本来就是一种信号),于是匆忙赶来为温峤说情:“皇威之下,温峤不敢说话,请皇上面察。”这既保住了皇上的面子,也给温峤一个台阶下,温峤也就势道歉,化解了一场可能产生的内乱。

平时,对于各地的叛乱,王导尽可能大而化小。如此做法自然令人不满,但是王导也有其苦衷。对于一个虚弱的王朝来说,不顾一切硬拚可能远不如忍耐一时、等待变化更为明智。当然,王导对军队力量也并不是毫无节制的。譬如,他极力强化贵族的威势。有时候,叛军甚至已经占领了都城,并想当皇帝,至少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一掂量,感到军队的威势还远远不够,结果,还是得将王导抬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对于东晋朝廷,王导的策略是极力推崇它的皇威,以此号召天下。同时限制皇族势力的发展,使政局不致失衡。在公开的场合,王导是诚惶诚恐,礼数周到;当他独自面对君王时,又敢于犯颜直谏,甚至直言无忌。一次,晋明帝问温峤,自己的司马氏祖先是如何统治天下的,温峤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王导道:“温将军时值壮年,不熟这段历史,就由微臣代他回答吧!”于是,王导从司马懿如何清除异己开始,一直到司马昭是如何杀害魏王曹髦,诸般险事一一道来,毫无隐瞒。明帝听了不禁为之叹服,说:“如此看来,朝廷的命运也是在天之数了。”

当然,王导之所以能这样做,除了高超的平衡策略,还在于王氏家族有着巨大的力量,当时谚语曰:“王与马,共天下。”但是王导也知道,对王姓家族的势力若不加以限制,也会破坏脆弱的平衡关系。

东晋的建立,王导与其堂兄王敦出力最大。后王导任宰相,而王敦任大将军,领重兵在外。如此局面,又使得皇帝有傀儡之感,便有意削弱二王之权。王导不动声色,颇令士大夫同情,王敦则木然,他本来就有野心,干脆借口除奸而率兵杀向建康。

以当时的客观力量而言,朝廷远不及王敦,而且宫中也有议论,认为王敦造反有理。但是王导心里丝毫不愿与王敦合谋,他认为惟有司马氏才是安定的象征,王氏家族在安定的情况下,不必因此而失衡,否则王氏家族同样遭到迫害,何况以王敦的个性,一旦大权在握必定酿成大祸。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一面是王敦的造反;一面,王导却率领以四个族弟为首的20余位族人,每日清晨去中书省自请裁定。当时,朝廷虽然也有人上书要灭王门九族,王导也清楚,晋元帝不敢那么做。但是他仍通过各种渠道疏通关系,终于重新获得了元帝的信任,元帝赐其“大义灭亲,一代忠臣”的诏书,将国家大事重新委托给了王导。趁着王敦的叛乱,王导在朝廷中的地位反而变得更加稳固。两年以后,王导发兵灭了王敦,消除了危及平衡的大障碍。本来,王敦叛乱,王氏家族理应受罚,但是皇帝却做了非常处理:“王导大义灭亲,应恕其罪至百代之后。”王氏家族从而得以延续。

公元339年,64岁的王导去世。他先后担任三任宰相,自身没有任何积蓄,然而却以其独特的平衡策略,团结了各种社会力量,在风雨飘摇之中维持了东晋王朝的存在和社会的安定。而这,又不能不说是战乱之世的一大奇迹。

我们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处于内忧外患时,如何保证企业的稳定并求得发展,王导的平衡各方势力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