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中,能活下来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中间不能排除幸运的成分,但这些精英在保护自己方面肯定做得更好一些。保护自己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虽然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中所受到的伤害不能与战场上同日而语,但有效地保护自己依然是赢得竞争所必需的。
1.防奸须先识奸
李云龙识人的本事算得上一流的了,楚云飞虽然身在敌营,但他却认为这是一条“汉子”,而对派到他身边的政委马天生,他却认清了其小人面目,知道此人只能应付,不能推心置腹。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识奸的本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君子也要有点自保的手段。
对于正大光明前来挑战的对手,我们只需凭实力去应对就行了,然而对于那些躲在暗处的奸滑小人,防备起来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任何事其实都是防患于未然,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如若能练就在事前先识别出奸人小人的本领,则可将他们所给我们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东汉末年,刘备和许汜闲谈,谈到徐州的陈登时,许汜突然说:“陈登这人太没教养,不可结交。”
“你有根据吗?”刘备感到惊异。
“当然有”,许汜说:“前几年,我去拜访他,谁想他一点诚意也没有,不但不理人,而且天天让我睡在房角的小**。”
刘备笑着说:“他这样做是对的。你在外边的名气大,人们对你的要求也就高了。当今之世,兵荒马乱,百姓受尽了苦。你不关心这些,只打听谁家卖肥田,谁家卖好屋,尽想捞便宜。陈登最看不起这样的人,他怎么会同你讲心里话?他让你睡小床,还算优待哩。若是我,就让你睡在湿地上,连床板也不给的。”
刘备的这番话虽然所针对的并不是那种奸诈的敌人,然而他所指出的识人方法值得深思。
一般而言,了解、识别奸人的办法有七种:一是通过某些是非问题来了解其立场;二是追根问底地进行追问以了解其应变、答辩能力;三是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四是告诉危难情况和灾祸来了解其胆量和勇气;五是用酒灌醉后来了解其修养;六是给予其得到财物的机会以观察其是否廉洁;七是嘱托其办事以观察其是否守信用。即识别人要从各个角度进行。
而作为一个负有某种较大责任的人,要想区别谁是小人谁是君子,千万不能靠赏赐和加封晋升来达到目的。要知道,赏赐和加官晋爵是小人所追求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是不择手段的,往往会伪装成君子的样子。既然君子之志不在于封赏,那么在君子做出业绩之后,你可以用表扬,激励他的方法,让他感受到你的信任、欣赏,这就足够了。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他没有因为你不提拔他而闹情绪,那么说明他具备了真君子的条件,到那时,你尽可以放心大胆地任用他。
小人最擅长的是阿谀奉承,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执权者身上得到回报,一旦他们取得执权者的信任或任命,就会很快地使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到那时,他们的真实嘴脸就会暴露出来,说不定会对有知遇之恩的人反咬一口。
所以凡是诚心要干事的人,一定要留意自己身边一味顺着自己的意志说好话的人,切不可因为他说的都是自己爱听的话就重用他、提拔他,那样做无异于养虎为患。
君子本是品格、道德、学问极高之人,且足以为民众之表率。但是若表面伪装得一副道貌岸然,清高的模样,暗地里却做着违反常伦、伤天害理、阴险狡诈的事情,那便是个令人寒心的伪君子。
因为小人之为恶,是明显易知的事,我们可以心存防范之意,而不至于被骗或受到伤害。但是伪君子便不同了。他明里是个君子,使我们信任他,而疏于防范。但他背地里所施行之不义恶行,反而会使我们所受到的伤害更大。因此而言,识奸防奸的必要性,不仅仅在于保障我们猎取成功的行为不受干扰,更在于保障我们最基本的身心安全。一旦连这都成了问题,那其他的一切显然也都会无从谈起。
2.要学会用“拟态”和“保护色”
李云龙见人,摆出一副大老粗的架势,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他的一种保护色。不但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趁对方放松警戒心时发动突袭,就像楚云飞说的那样“表面上跟你称兄道弟,嘴甜如蜜,心里可有算计。”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种保护色,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
在动物世界里,“拟态”和“保护色”是很重要的生存法宝。“拟态”一般是指动物或昆虫的形状和周围的环境很相似,让人分辨不出来,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例如有一种枯叶蝶,当它停在树枝上时,褐色的身体就像一片枯叶那般。“保护色”是指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当它在这个环境里时,它的天敌便不易找出它来。比如蚱蜢好吃农作物,它的身体是绿色的,这颜色便是它的保护色。
因为有“拟态”和“保护色”,所以大自然中一些较弱的生物才能世代繁衍,维持起码的生存空间。
在人的世界里,同样也有“拟态”和“保护色”的行为,最具体的例子便是间谍。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并且要避免被人识破,他们所使用的“拟态”和“保护色”就是在角色扮演上尽量和周围人接近,让人分不出他是“外来者”。所以间谍要执行任务时,都要先模拟当地人的生活,穿当地人的衣服,说当地人的话,吃当地的食物,研究当地的历史、民俗,为的是把自己“变成”当地的人,以免被人辨识出来。这是人类对“拟态”和“保护色”的运用。
当然,我们不是间谍,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当间谍,可是在险象环生的人生征程中,我们有必要对“拟态”和“保护色”有所了解,并且好好运用。尤其当我们和周围环境相比较呈现明显的差异时,更应该好好运用这两种能力。
例如:初到一个新单位,应尽量入乡随俗,认同这个单位的文化,随着这个单位的节奏呼吸;也就是说,遵守这个单位的规矩和价值观念。这是寻找“保护色”,避免自己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否则会造成别人对你的排挤;如果你一意孤行,自以为是,那么苦日子必定跟着你。当你的“颜色”和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后,你已成为这个环境中的一分子,而达到“拟态”的效果。到了这个地步,你起码的生存环境就已经营造好,不致发生问题了。
“拟态”的特色之一是静止不动,有“保护色”,又静止不动,那么谁也奈何不了你。因此在人生征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灾祸,有时需要遵守“静止不动”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乱发议论,不结党营私,好让人对你“视而不见”,那么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有些人在家被抢,是因为房子装潢得太漂亮,让人一看就以为是有钱人家;有人半夜遇劫,是因为戴着名贵首饰。这是因为他们不知“拟态”和“保护色”的作用,相形之下,有些大富翁出门一袭粗衣,以计程车代步,了不起开辆小车,这种人就深懂“拟态”和“保护色”的奥妙。
“拟态”和“保护色”的本能是生物演进的结果,“弱者”有,“强者”也有。“弱者”是为了自身安全,“强者”则是为了更好地出击进攻去攫取猎物。大自然的奇妙,其实也一样存在于人性丛林之中,这很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3.注意审视自己的同船之人
人心险恶,不睁大双眼随时都有遭人暗算的可能。李云龙从来没有放下警戒之心,即使是面对同舟之人,而这种警戒也救了他的命。比如在内奸朱子明离开铺位时,他马上意识到出了问题,结果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并不是说一定不要信任别人,只是多一点防人之心还是有益无害的。
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绝大部分事业,都是不可能靠单打独斗完成的。在很多时候,面对着隔岸的目标,要想成功越过中间横亘着的惊涛骇浪,我们必须要有同舟共济之人。
“同舟共济”本来的意思,只是大家同乘一条船过河。而现在的意义则是指在困难面前,彼此能够互相救援,同心协力。在通常情况下,同舟共济之人是应当齐心协力,乘风破浪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同舟”,总有各奔东西的一天。那么,在“同舟”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做呢?事实上,在一些时候,同舟之人未必总能共济,因此,我们有必要多长点心眼儿,予以防备。因为一旦同舟之人对你动手脚,那肯定会是又阴又毒的,甚至能一下置你于死地。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视吕惠卿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并予以重用。朝中之事,无论巨细,王安石全都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王安石的想法,由吕惠卿事先写成文及实施细则,交付朝廷颁发推行。
当时,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极大,尽管有神宗的支持,但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认为,变法的成败关系到两人的身家性命,并一厢情愿地把吕惠卿当成了自己推行变法的主要助手,是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志”。然而,吕惠卿在千方百计讨好王安石,并且积极地投身于变法的同时,却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原来他不过是想通过变法来为自己捞取个人的好处罢了。对于这一点,当时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大臣早已洞若观火。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吕惠卿可算不了什么人才,将来使王安石遭到天下人反对的事,一定都是吕惠卿干的!”又说:“王安石的确是一名贤相,但他不应该信任吕惠卿。吕惠卿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他给王安石出谋划策,王安石出面去执行,这样一来,天下之人将王安石和他都看成奸邪了。”后来,司马光被吕惠卿排挤出朝廷,临离京前,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提醒说:“吕惠卿之类的谄谀小人,现在都依附于你,想借变法之名,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在你当政之时,他们对你自然百依百顺。一旦你失势,他们必然又会以出卖你而作为新的进身之阶。”
王安石对这些话半点也听不进去,他已完全把吕惠卿当成了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变法同伴。甚至在吕惠卿暗中捣鬼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时,王安石仍然觉得吕惠卿对自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般地忠顺,真正能够坚持变法不动摇的,莫过于吕惠卿,便大力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
王安石一失势,吕惠卿厚脸皮掩盖下的“黑心”马上浮上台面。他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而且为了取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而代之,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便立即对王安石进行打击陷害。先是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然后便将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安石。
吕惠卿的心肠可谓狠得出奇。当年王安石视他为左膀右臂时,对他无话不谈。一次在讨论一件政事时,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王安石便写信嘱咐吕惠卿:“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就在当年“同舟”之时,吕惠卿便有预谋地将这封信留了下来。此时,便以此为把柄,将信交给了皇帝,告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他要借皇上的刀,为自己除掉心腹大患。在封建时代,欺君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轻则贬官削职,重则坐牢杀头。吕惠卿就是希望彻底断送王安石。虽然说最后因宋神宗对王安石还顾念旧情,而没有追究他的“欺君”之罪,但毕竟已被吕惠卿背后的刀子刺得伤痕累累。
人际交往中,永远都不乏这样的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仿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但同时也在暗中窥伺你、算计你,搜寻和积累着你的失言、失行,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陷害你的秘密武器。公开的、明显的对手,你可以防备他,像这种以心腹、密友的面目出现的对手,实在令人防不胜防。所以,同舟者未必共济,与人共事时务必要像李云龙一样多留防范心。
4.切忌盲目轻敌冒险
李云龙在每一场战役前都对敌人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绝对不会因为自己占据了优势就轻敌冒进,因此他也从未因轻敌吃过败仗。在现实生活中,搏取成功总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权衡利弊,小心行事,尽量把成功的风险降至最低。
本来,奋斗在人生战场本身就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虽然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步步取得成功,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同时,为了自身的安全和保障胜利目标的最终实现,我们又必须努力把所有的风险降到最低点。当然,这或许会与奋力猎取成功产生矛盾,但二者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衡点。如果我们能找到并将它作为自己进与退的立足点,那就几乎等于将人生的进取与自保这一矛盾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
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风险时可以悠然自得,并且能经由冒险而取得成功呢?原因恐怕正在于他们都有一种正确的风险观:“去冒值得冒的险,然后再设法降低风险。”成功者虽然往往以“成功”作为冒险背后的真正动力,但也绝对不会去轻敌,盲目地冒险,以致让自己陷入被动,弱点暴露无余。
每个人承受风险的限度都不一样,这与个人的条件和个性很有关系。一个人必须主观上愿意承担风险,客观情势也能让他承受风险,风险才不会造成伤害。任何人在承受风险时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风险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或心理造成伤害。因为过度的风险会带来忧虑,忧虑则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健康、工作、家庭生活、交友等。
因此,在每次要出击时,务必先了解可能遭遇的风险,并对每个可能发生的状况,预先设想应变方案,分析盲目冒险的成分有多大,预估成功的几率有多少,且在过程中,需不断地重新评估。
可以这样说,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冒险,但冒险不一定就能成功。冒险一定要冒对的风险。何谓对的风险,就是长期平均而言,具有高报酬的风险。有些人的问题不是缺乏冒险精神,而是冒了不该冒的险。他们不知道冒什么样的险才能回报高于付出,因此置自身于被动的境地,甚至让对手把自己剥得“体无完肤”,以至于只能任他剥夺。
有一种游戏,参加者必须出100元,游戏的结果是:有99.9%的几率你会损失100元,有0.1%的几率你可以获得95000元。那么,你会不会参加这种游戏呢?经过调查,65%以上的学生会选择玩这种高风险的游戏。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游戏风险固然很高,但就算输了,顶多损失100元;若赢了,就可得到95000元的高报酬。这项游戏,其期望报酬率为负值,就算你赢一次,但是长期玩下来,你必输无疑,这是典型的不值得冒的风险。
你若有机会造访美国的大西洋城等地的赌场,或者是著名的澳门赌场,你将会发现装潢豪华的赌厅竟然看不见窗户,也没有时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赌场要利用大数法则赢你的钱。没有钟也没有窗户的目的,就是想在激发出你本性弱点之后,让你分不清昼夜,玩到忘记了时间。因为你玩得愈久,玩得次数愈多,在赌场输钱的概率就愈大。赌之所以必输,原因就是赌博的期望值为负值。少数几次看不出来,但经过很长的时间后,期望值逐渐呈现出来,因此赌久了,必输无疑。这就是为什么“十赌九输”、“久赌必输”,这与大数法则的原理不谋而合。所谓的大数法则,是指游戏的次数愈多,报酬率愈接近于该游戏的期望值。赌博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娱乐方式,但绝对赢不了钱,因为它的平均期望报酬率比银行存款利率还低。的确,赌博的最高可能报酬非常惊人,但是它的平均期望报酬却是负值,冒这种风险,最终结果肯定是对自己不利的。
5.千万别让骄横之心控制了自己
李云龙是个百战沙场的名将,但却没有一丝骄横之气,因此深受部属爱戴。过于骄横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它会让你失去机遇和帮助,从峰巅跌入万劫不复的深谷。
人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前半句我们先不去管它,至于后半句的说法,人们都颇为认同,其原因何在呢?这恐怕是因为人一旦起骄傲之心,必然会导致盛气凌人、凌物,不把任何对手和障碍物放在眼里,掉以轻心,最终使自己进而乏力,退而难防,只能一任对手抓住自己的弱点和破绽,或予以赶超,或给以打击。这么一来,显然难以会有美妙的后果。
一个人不会永远不犯错误,但有些错误却是无论如何不能犯的。比如轻敌、冒无谓之险之类的错误,会让自己暴露在对手的枪口之下,所以最好少犯或不犯错误。三国初期,盘踞汉中地区的汉中太守张鲁,打算夺取西川,扩大势力,好登上“汉中王”的宝座。益州牧刘璋急派别驾张松到许都向曹操求援。张松走时,除携带一批准备献给曹操的金银珍宝以外,还暗地藏了一幅西川的地形详图。由于刘璋糊涂而又懦弱,当时川中的有识之士都感到在群雄竞争的形势下,刘璋绝对保不住西川,因此不少人都有另投靠山的打算。张松借出使的机会,带着这幅极有价值的军事地图,就是有这种打算。
张松一行到了许都,住在驿馆里,一直等了三天才得到接见的通知,心中很有些不高兴。而且丞相府的上下侍从都公开索贿,才肯引见,这使得张松更加摇头。
曹操傲慢地接受了张松的拜见礼节,然后责问说:“你的主人刘璋,为什么这几年都不来进贡?”
张松巧妙地解释:“因为道路很难走,贼寇又多,常常拦路抢劫,不能通过。”
曹操大声呵斥说:“我已扫清中原地区,哪里还有什么贼寇!分明是捏造藉口。”
张松是西川有名的人物,生得头尖额翘,鼻低齿露,身高虽还不满五尺,但嗓音洪亮,说话有如铜钟之声。他读书很多,有超人的见解,以富有胆识闻名。自来许都后,发现曹操那样慢待地方来客,心中早已不快;今天又见曹操这般蛮横,便断了向他投奔的念头,决心教训他一番,然后走人。曹操刚讲完话,张松嘿嘿一笑说:“目前江南还有孙权,北方存在张鲁,西面站着刘备,他们中间拥有军队最少的也有十余万人,这算得上太平吗?”
这一顿抢白顿时使曹操窘得说不出话来。曹操一开始见到张松,觉得他个子小,面孔怪,猥猥琐琐,已有五分不喜欢,现在又发现他言语冲撞,让人很不高兴,于是一甩袖子,起身转进后堂去了。
张松见情况如此,心中对曹操也就不再抱一丝幻想。他在临离开许都以前,又把曹操给大大讽刺挖苦了一番,尔后就带着那幅十分有价值的西川地图转投刘备去了。
说起来,这位曹丞相也算得上能招贤纳才之人,他一辈子都口口声声要招揽人才,可就是因为一时被自己的骄横之心控制住,慢待了张松,不但使自己失去了得到西川的大好机会,也给一心想要消灭的对手刘备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和助力。
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枭雄曹操,尚且如此,我们更应以此为戒。在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千万不可被骄横之心控制。否则,一旦如此,看似不可一世的你,也许会因此而更容易被对手击败、制服。
6.不怕犯错,就怕总犯同样的错
李云龙身经百战,但也难免要遭遇几次失败,不过他不会纠缠于失败本身,而是探寻失败的原因,避免再犯类似错误。这也正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一个人如果只会为失败哀叹,那么他的失败就毫无价值,只有接受教训、积累经验才是聪明的做法。
明代绍兴名人徐渭有一副对联:“诗不如行,试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智,然屡蹶,讵云能智。”这副对联,科学地阐述了理论与实践、失误与经验的辩证关系。上联是说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行动。下联“蹶方长智”,通俗的解释即“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有人因此而认为“吃一堑”与“长一智”之间存在必然性,那就错了。不是说吃一堑一定能长一智,而是吃一堑有可能长一智。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必然性,必须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从失误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长智。如果错后不思量,那么同样的错误还会不断重复出现。这就是“屡蹶,讵云能智”的精辟之处。
一个人遭受一次挫折或失败,就该接受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这就是成语“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之所在。
从前,有个农夫牵了一只山羊,骑着一头驴进城去赶集。
三个骗子知道了,想去骗他。
第一个骗子趁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瞌睡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
不久,农夫偶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骗子走过来,热心地问他找什么。
农夫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骗子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
农夫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没了踪影。
农夫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却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得比他还伤心。农夫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那人告诉农夫,他带着两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在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小心把袋子掉水里了。农夫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游泳,如果农夫给他捞上来,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
农夫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可将到手20个金币,损失全补回来还有富余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空着手从水里爬上来时,他的衣服、干粮也不见了,仅剩下的一点钱还在衣服口袋里装着呢!
没出事时麻痹大意,出现意外后惊惶失措,造成损失后急于弥补,三个骗子抓住人的这些性格弱点,轻而易举地全部得手。
应该说,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遭受类似这样的挫折和失败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虽然“吃堑”终归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如果吃了堑,也不长智,就是愚蠢至极了。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得没有价值。一个人虽然犯了点小错误,但如果他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并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则错误对他来说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
有人曾经根据能否有效利用错误的价值把人分为四类。第一类人不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不可救药;第二类人虽然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犯相同的错误,但由于不能从失败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总是犯不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也难以救药;第三类人能够总结自身错误的教训和规律,算得上是聪明人,但由于只能从自身的失败中进行总结,所以虽然不犯自身相同的错误,但总是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这类人比第二类人又高出一筹;第四类人既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又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凡是别人的经验,也成为他的经验,凡是别人的教训,也成为他的教训。只有第四类人才是最善于利用失败价值的。
人在成功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高明的,而很少归结为运气,而出错时,却总是以运气不佳为借口,害怕承认错误、分析错误,以致以后故态复萌,再犯同类的错误。孰不知错误本身都有其可以借鉴的价值,而只有那些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怨天尤人的人,才能避免重复犯错。
李云龙不懂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一套,但他却知道亏不白吃,当不能白上,不总结出点经验来,就是对不起自己。其实,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从自己“盾”的防守疏失中总结出教训和经验来,在此基础上铸造出更厚实和全面的“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光吃堑而不长智,导致破绽越裂越大,那就会走向一个不可挽回的可怕的深渊。
7.缝补好自己的每一处破绽
李云龙在日本特种部队的手下吃了亏,他念念不忘的事就是组建自己的特种部队,不再吃类似的亏,也就是说把自己的破绽缝补起来,说他是亡羊补牢也好,但又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呢?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我们不能破罐子破摔,而是应该尽力去弥补。
我们已经承认,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都会有失手、失防,甚至对一切感到绝望的时候,我们姑且称此为破绽时期。那么接下来我们所要面对的任务,自然是去“缝补”它。
有一个男人因为妻子红杏出墙而对朋友说:“从今以后,我不再相信任何女人。”
他的朋友对他说:“你要相信你的未来,不要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更不要因这个痛苦的经验而决定你的未来。”
安娜养了一条美丽可爱的狗,不幸死了,过了一段时间,朋友问安娜:“安娜,什么时候再养新狗?”
她说:“我不再养狗了。”
朋友问她:“为什么?”
她说:“免得再遭受丧狗之痛。”
朋友告诉她说:“安娜,不要忘不了心里的创伤,一切的痛苦都是由人生的破绽引起的,如果你受它的影响而决定未来,是不对的。”
确实是不对的,就像一个人的衣服被划了条口子,他正确的做法当然是找裁缝缝补,而不会任其自然地让它越裂越大。当然,扔了它也可以,但关键是得另有一件。衣服也许能另有一件,但我们的人生,却不可能另有一次。
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已经不能再做下去了,恐将遭到失败的命运。凡是有理想的人,都不免有挫折感,比如时间不够、资金不足或被别人出卖等,光是这些挫折就足以把人压垮,但如果这些受挫折的人就此把自己的自主权让给了挫折,他必然会在失望、放弃中彻底不可救药,让自己的破绽开裂加剧,最终变成吞没自己的深渊。实际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身边的亲人可能发生车祸、受人诈骗、遭逢意外……在工作上你也难免会碰到人际关系的摩擦或是工作本身发生种种棘手的问题,而关键就在于你该如何处理与看待这些问题。
面对相同的破绽时,有人会扛起所有的压力,尽力去缝补,而有些人则破衣服破穿,破罐子破摔。
若问其间的差异是怎么造成的,不过是想法不同而已。
你可以环顾一下周围,当某人遭遇一般人皆视为重大的困难却能顺利过关、攀向成功的巅峰时,毫无例外,他平时的思考方式必然是正面的。
人生的道路原来就满布荆棘,惟有攀越苦难的山脊才能发现甘美的契机,也惟有经历过杀戮战场的锻炼才能孕育坚韧的生命力。所以,即使有小小的挫折、破绽或不如意,也绝不能轻易被击败。
相反地,接受不了自己人生破绽的人平常就习惯以负面角度来思考事情,只要吃了点苦头就会急着喊“不行了”或“我受不了了”这类的丧气话,而事实的演变往往遂其所愿——被现实打倒,再也爬不起来。
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天底下谁能称心一辈子而毫无困难与压力呢?不论小孩或大人、学生或社会人士,只要你一天在社会生活中打滚,自然就有不得不忍耐的事,也必定会有你气愤的状况及纠纷发生。
倘若缺乏这样的认识,将会因微不足道的小破绽而毁了自己曾苦心铸造起来的人生盾牌,从此置自己于毫无遮拦的风险和打击之中,体无完肤,甚至难以支撑到人生的终点。
这种结局显然是任何人都不愿意让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但可悲的是,偏偏有人在稀里糊涂中,不知死活地把自己朝这个方向推进。他们破绽百出,摇摇晃晃,丢盔弃甲,却从来不知道仔细地看一看自己的状况和处境,更不用说去缝补好自己的破绽了。他们心里想的也许是如何节约时间和精力,让自己有更强劲的进取攻击力,但实际上,却早已连老本也难保了。这非常像一句歌词所唱的那样:“一直以为我自己是在向上飞,却没想到,我是在往下坠!”也许升与坠,进取与自保,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但我们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其实不在这里,而是如何将它们统一起来,找到平衡点,以防迷失于对一方的“执著”,陷入危险的境地。
8.将对自己不利之人拒之门外
楚云飞是难得的让李云龙欣赏的国民党军人,两人英雄相惜,楚云飞也不只一次给予危难中的李云龙切实的帮助。但聪明的李云龙很清楚,两人各为其主,对于楚云飞什么时候都要一手端酒杯,一手握利剑。这一原则的把握让李云龙少吃了不少的亏。
在现实中,总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心胸狭窄且口舌毒辣,在背后角落对别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甚至无中生有,中伤陷害于人。对于这样对自己完全有害而无益之人,我们一定要在自己与他之间深挖壕沟,防止他近距离与我们接触并有所动作。
西周时期,姜太公因辅佐武王姬发灭殷有功,被封为齐君。当时齐国有个华士,国人都称赞他的贤德,但他下决心不侍仕于天子,也不结交诸侯。太公曾三番五次召请他,他也不来。于是太公杀了他。周公旦对此非常震惊,责问为何杀之?
太公答道:“华士决心不去侍奉天子,又不去结交诸侯,那我还能用他为臣或与他交友吗?由此看,他首先是个无用之人;其次,屡召不到,是忤逆之民的表现。此人若被立为榜样,我岂不难以立足,难以做事了吗?”
从此往后,齐国便没有怠惰的臣民了。
无独有偶,数百年后,孔丘也做了件类似的事情:
少正卯是一位学富才高的学者,与孔丘同一时代。他甚至几次有压倒孔丘、夺走其门人弟子之势。后来孔丘做了鲁国的司寇,便杀死了少正卯。于是孔丘弟子子贡进见说:“少正卯乃鲁国有名望之人,您杀掉他,岂不是很大的失误吗?”
孔丘答:“人有五种大恶,但盗贼不属其列。一是行为邪僻而顽固不化;二是内心通变而阴狠毒辣;三是窥人隐私、无所不晓;四是言辞虚伪而巧佞辩饰;五是顺适逆流而冠冕堂皇。这五条,若有一条对上号,就不见容于当权君子,今少正卯兼而有之,此乃小人中之枭雄,当诛之。”
少正卯能够利用时机,煽动孔门弟子背师弃贤,如此之人能与之共事于朝廷吗?孔丘之所以下狠手,不仅因为少正卯能够一时巧言乱政,并且也是为了提醒后人提高警惕,以防这种危险分子以口舌“杀人”。
在我们现今的实际生活中,对于不值得去结交或鸡毛蒜皮、琐屑无用及至危害性极大的人或事,则可采取“冷”和“防”的态度,为自己深挖“战壕”,对其“敬”而远之,以便有更好更多的精神和时间去做更实在的事情。
在必要之时,我们不妨以下述方法展开“堑壕战”。
(1)对不合理要求,不妨冷漠置之。
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妨冷漠些。这类人分两种:一种是明知不合理,欺你软弱,你给他一寸,他就要求一尺;另外一种是没有自知之明者,这种人,你对他冷漠设防,他反而才会仔细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恰当。
(2)对闲言碎语,不妨当做耳边风。
小杨大学刚毕业时,充满了工作热情和交际热情,这种热情引起了很多同事和上司的好感,也让一些同事开始背后说闲话,什么“真能溜”啊,什么“八面玲珑”啊,什么“真能显”啊。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一怒之下跳出“战壕”与对方唇枪舌战吗?根本不值,麻团只会越抽越乱!怎么办?把那些闲言碎语当成耳边风好了,只要自己能静思一下是否有这些错误,有则改之,同时注意加固“防御”工事就行了。
(3)对那些傲眼视人者,不妨冷淡些。
大多数人,你对他热情,他也对你热情,你对他笑脸相迎,他也会对你满面春风。也有些人,你越是主动与之交往,他就越是拿腔拿调摆架子,对待这种人,不妨冷淡些。
学会冷处理和拒绝人的堑壕战法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处于事业刚起步的人,如果纠缠于一些冗烦琐屑的人事,不但浪费了时间,消磨了意志,使自己还未出击拳头就先酸软了;而且还有可能导致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中了小人之招,受到严重伤害乃至出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惨结果。
9.常念对于“内患”的防范经
在“内患”问题上李云龙有过一次惨痛的教训。因为团部保卫干事的出卖,山本带领的日军特种分队成功袭击了独立团团部,李云龙侥幸突围,政委赵刚受重伤,李云龙的妻子秀芹被俘并最终遇害。这次教训让李云龙体会到防范“内患”的重要性。
在今天,对于来自对手的攻击,尤其是那种汽枪喷箭式的陷害打击,仍须以深挖己方战壕,必须时奋力还击为第一要务;这作为一门“长修课”,是无论何时都不能掉以轻心的。
当然,这种防御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对手;也许还有一种更为危险,也更加不易被发现的祸患,需要我们额外付出更大的精力。这种祸患可能不在“战壕”之外,而在内部,或许来自背后,说到这里大家也许都明白了这种“内祸”的来源即小人式的“朋友”。
把纯洁的友情看成是金钱附庸的人,生活中可说是不乏其人。他们对权势钱财看得特别重,谁有权有势就巴结逢迎,以求利用,谁有钱有势,便趋之若鹜。这种人不问是非曲直,吃吃喝喝就能混在一起,打着“朋友”的旗号,追求实利,而在关键的时候,却是不讲一点道义规矩。
这种势利朋友容易得到合作者,也容易失去合作者,容易结交也容易散伙。这种友谊是建立在权势钱财和杯盘烟酒之上的,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这种“友谊”是难以长久的。
即使在感情上不愿承认和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还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当你取得成绩,有了荣誉之后有的人殷勤地表示友好;而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则躲得远远的。这种讲实惠的实用主义态度是可鄙的。有的人对那些于自己有用的“朋友”,就千方百计地加以笼络,对暂时用不上而将来有所求的“朋友”,则滑头滑脑,若即若离地维持;对曾经有用,今后不再有用的“朋友”,则置之脑后似乎不曾相识;对那些过去有恩于自己,后来陷于困境需要他帮助的,则忘恩负义,有的甚至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这些市侩的交友之道与做人的起码道德格格不入。古希腊的政治家伯利克里说过:“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人以好处,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这句话道出选择朋友的道德标准。
势利之人之所以与你交往,看重的是你的权力、财富、美色,而一旦你失势、破财、人老珠黄,他就会弃你而去。与这种人实无友爱可谈。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不应该与被财富毁了的人来往。”并警告我们不要交酒肉朋友、势利朋友,不要与势利之徒搞在一起,结成所谓的合作者。
我们说要对“战壕”内部人也要存有防范之心,防的不是正人君子,而是那些喜欢耍阴谋诡计,专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
其实,靠打小报告来讨取更有权势者欢心的人,在出卖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能被出卖。
这类不争气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完全成不了大气候的。我们所主张的对他们防备,其实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免除由他们而带来的麻烦,以使自己能更集中精神和力量,来对实质性的敌人进行防御和进击。但由于他们也的确会带来令人头疼不已的麻烦,甚至在有时候也会变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敌人,因此,我们为之而花费心思和力气,也是很有必要的。
10.调控好心中的防御堑壕
只要心中有防线,便能稳坐钓鱼台,做到百病不侵。仍以与晋绥军楚云飞部的关系为例,因为李云龙早就有了防范之心,让楚云飞的每一步打击挑衅之举都不能得逞。但有的时候,某些心理防线的调控比这种防人之心要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很多人在复杂纷扰的人生战场上都常有疲惫不堪之感,觉得内外交困,令人难以支撑。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有同感。对于外部的防御兵法,前面我们已有所论述。但如何设立“心盾”,调控好心中的防御堑壕,就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更多的“软件”因素。不过,一旦掌握好其中的诀窍,就能让自己在任何对自己都极为不利的环境中安然无恙。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惟一幸存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像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他那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在自己内心深处设筑了一条防御能力极强的“战壕”,将那种最恶劣、最残酷的打击扼于身外、心外,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精神活动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事业中,在我们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像弗兰克那样,通过心理调控去战胜自我,战胜环境,使自己安然地渡过危机。
有这么一个故事: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荼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埃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语气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
杨岐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在那里,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心里很纳闷,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怎么也找不出他大笑的原因。
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问师父为什么笑。
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身为一个凡人,我们有时比不上一个小丑。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陷于别人给我们的精神压力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消灭了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甚至成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闷中不得解脱,这比起弗兰克来,实在可怜得够可以。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完全可以祭起“心中堑壕”的法宝。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它明显地被大材小用了,但无论如何,它毕竟能够给我们带来最有“深度”的安全感。
说到底,最重要的心理防线还是防自己。李云龙最后的结局是悲剧式的,他习惯于向敌人亮剑的手扣响了对准自己头部的手枪。原因在于他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