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次进入惠普(1 / 1)

笑着离开惠普 高建华 667 字 1个月前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没有按照事先的设想回到山东,而是在北京留校当了老师,因为那时候师资匮乏,我们这些本科生一毕业就不得不担任助教,教起了与我们年龄相仿(有些年龄比我们还大)的大学生,继续享受着学校的氛围,过着既舒适又简朴的生活。几个学期过后,对这种轻松又缺乏挑战的工作渐渐地失去了兴趣,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会虚度了年华。因为在大学当老师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我就开始学习英语,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些知识。

为了检验自己学习的结果,我从1985年开始去参加一些公司的招聘考试。当时并没有想好要去哪里,只不过想看一下自己学习的知识与外面公司的要求有多大差距。因为当初最热门的工作是外贸公司和一些涉外机构,所以我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机构,可是当我笔试过关后参加面试的时候才发现,我学的英文根本用不上,只会写、会背,真正要说的时候却张不开嘴,于是我开始听英文广播。1985年6月20日,中国惠普成立了,不久就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员工的广告,于是我就报了名,并于同年9月参加了笔试,因为那一次是招聘工程师,是把英文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考卷,所以我很容易地顺利过关了,之后就开始了几次面试。

以今天人们的眼光来看,去外企是不需要犹豫的,甚至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进外企,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外企,因为当时跨国公司在中国并没有什么名气,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惠普公司,而且在外资企业工作毕竟不是铁饭碗,随时可能被解雇,很多东西都是未知数,要冒很大的风险,况且那时候外企的工资并不高,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

记得当时学校的很多老师和领导都劝我要想好了,出去了可就回不来了,在学校工作毕竟是稳定的职业,而且每年有两个假期,要论单位时间的收入,并不比跨国公司低。那时在学校每月收入80元,但是我们一周只需要上6个小时的课,而在跨国公司每周工作40小时,每月收入150多元。这样算的话,在学校工作收入还要高一些,而且其他时间都是自由的。在很多人心目中,给资本家打工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关系到前途命运的大事。

为了获得应聘成功,我在去惠普参加面试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把可能问到的所有问题统统列出来,然后想好答案后用英文写出来,接着就是反复练习,直到可以流利地用口语表达为止。另外,我找到了很多参考书,希望多了解一些惠普公司的情况,并有幸买到了一本名为《追求卓越》的书,书上对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和惠普公司的管理赞誉有加,使我更坚定了加入惠普的信心,而其中一位市场开发工程师的故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让我觉得做这样一名市场开发工程师非常自豪。

我的精心准备换来了成功,两个月之后,中国惠普通知我基本上决定录取我了,但是公司这边还要办一些手续,要我耐心等待,可是一等就是几个月,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1986年2月份,惠普才通知我内部手续办完了,还有一道手续,即到学校来看一下我的档案就可以发录取通知书了。1986年3月,我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录取通知书。在学校办完了离职手续后,学校派车把我送到了中国惠普当时的员工宿舍,从此开始了我的惠普生涯。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不要好高骛远,应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