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就是方向
有一则英国寓言说: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顶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一株小小的心安草。”
是啊,既然你无法做高大的乔木就不妨发挥优势做一株小草。要知道小草也有它的特殊用途和意义。而这些都是那些乔木无法具备的优点。如果一个人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学习、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发现自己的长处,让自己有机会依照自己擅长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那他就不至于在学习上遭遇痛苦或不必要的失败经历。
一位西方教授撰书指出,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
有的人表现出空间天分,他们的视觉似乎特别发达,喜欢把事物视觉化,即把文字或语音信息转变为图画或三维形象,可能在绘画、摄影、建筑或服装设计、造型艺术等方面表现出兴趣和特长。
有的人表现出音乐天分,他们的听觉特别发达,很小就表现出对音准和声音变化的高度敏感,并能迅速而准确地模仿声调、节奏和旋律。
有的人表现出身体运动天分,他们能很好地协调肌肉运动,体态和举止优美而恰当,他们通常在体育运动、机械、戏剧和其他操作工作中有杰出表现,很容易成为优秀的演员、舞蹈家、运动员、机械师和外科医生。
有的人很有逻辑、数学天分,他们喜欢并擅长计数、运算,思维很有条理,并愿意通过阅读或动手实验寻找答案。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能得以满足,那么他们很可能在理科学习和研究上取得好成绩。
有的人很有语言天分,他们说话早,对语音、文字的意思很感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喜欢绕口令和猜谜等语言游戏,喜欢读书和听别人读书,他们很可能成为成功的作家。
有的人擅长人际交往,他们比较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能够和各类人相处,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现自己,经常充当团体的领袖人物,他们比较容易在政治、教育、管理或社会活动等领域取得成功。
有的人善于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情感,他们喜欢独立工作,善于反省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以奥运会金牌得主,著名的美国跳水运动员格里格·洛加尼斯为例:在开始上学的时候,他很害羞,在讲话和阅读方面曾遇到困难,为此他受到了同伴的嘲笑和作弄。这一切令他非常沮丧,他决心集中一切时间和精力投入他能够掌握和精通的事情上,以向别人表明他能做成功一些事情。洛加尼斯喜欢并且精通舞蹈、杂技、体操和跳水,于是他集中磨练自己的运动天赋,开始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崭露头角。后来,他得到一位前奥运会跳水冠军的指点,接受了专业训练。经过长期的努力,洛加尼斯终于在跳水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他16岁成为美国奥运会代表团成员,并在常春藤加州大学获得戏剧学学位;28岁时已获得6个世界冠军、3枚奥运会奖牌、3个世界杯冠军和其他许多奖项并于1987年作为世界最佳运动员获得欧文斯奖。事实上没有谁能成为全能型人,你只需依据自己的特长来发展才能,并把它发挥到极致,你就成了成功者。
世界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由于学习方式的差异,曾经在学校里遇到严重的学习困难。虽然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校教育格格不入,但当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工作时,他们就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和特长,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前英国首相温斯特·丘吉尔在学生时代曾经在朗读上遇到问题,有点口吃,而且异常好动。他曾被归入学习最差学生的行列,不得不参加专为学习差生组织的集中教授英语的班级学习。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上学时7次考试不及格,老师说他只会做白日梦,不会学习;他在学校没有朋友,父亲常说他愚蠢,并为此而感到羞愧。托马斯·爱迪生有严重的记忆问题,在谈到学校时,他说:“我记得我一点儿都不能适应学校,我在班里总是成绩最差,我总认为老师不同情我。”美国第27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到9岁还没学会字母表……这些伟人无论他们的字迹多么潦草,在拼写方面出现多少严重的问题,面对阅读材料及抽象的数学概念感觉有多困难,他们从不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最终能够扬长避短,集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应该是不知道自己的特长而庸碌终老,一事无成。如果你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并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成功就不会太远。可惜的是有太多的人没有发现自己的特长,或者没能让自己的特长变成一种能力,这种人生就是失败的人生。
在现代社会,能力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等,其中还包括自己的既有实力,即拥有的知识水平、人际关系、身体素质、家庭环境、财力状况等。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人指出,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努力发掘自己优于他人的特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才。
决不盲从
最近有消息报道说,许多“北漂族”为圆自己的明星梦上当受骗,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维权小组。细细想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原因就是盲从!我们不否认,有许多人确实具备表演的才能和天分,进入演艺圈是最理想的选择。然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进入演艺界的条件,但他们之所以千方百计地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是他们只看到了明星们在人前的无限风光。受虚荣心和金钱的利诱,他们不顾途径的正当与否,付出代价的多少,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要努力争取,精神确实可嘉。但等待他们的结果是什么?损失!精神的损失!时间的损失!金钱的损失!这就是盲从的代价。他们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走这条路,他们的观念错了。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我们对但丁的这句名言并不陌生,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实践它呢?
电影舞星佛莱德·艾斯泰尔1933年到米高梅电影公司首次试镜后,在场导演给他的纸上评语是“毫无演技,前额微秃,略懂跳舞”。后来艾斯泰尔将这张纸裱起来,挂在比佛利山庄的豪宅中。
美国职业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当年曾被批评“对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
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级任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在26岁前仍是大字不识几个,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给了他相当大的启示。现在他买下了当初他常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版了一本书:《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超,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说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盲目跟从他人,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的歌声的人,还想修练美声唱法吗?读过曹雪芹《红楼梦》的人,还想写小说吗?——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曹雪芹、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在做什么。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像别人那样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活出自己该有的特色。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对社会的一种义务,也是使自己走上正确方向的前提条件。松下幸之助认为,人类怎样来评价自己,是件重要的事。能够正确的判断是很幸运的,假定他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木工,人家请他说:“请你当银行的分行经理好吗?”“这我有困难,我是最适合做木工的,发挥木工的特殊技能,才合乎我的兴趣,而且我才会觉得幸福。”
个人对于社会的第一义务是判定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经营公司与经营商店是同样的。如果商店的老板无法对自己做正确的判断,那他一定会失败的。别人改造了店面装潢,雇用很多人,这时候我们也照这样做的话,失败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大的。应该说别人可以做,但自己不一定跟着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经营方法,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这样对自己才算负责任。
常有人因某种生意赚了钱,就有人想跟着干,这样一窝蜂地做生意,结果形成恶性竞争,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这就是不能判断自己,盲目羡慕别人,模仿别人的后果。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会是一个只知道跟在别人后面跑的人。他们有时可能会暗自跟进,但看准时机时就会突然出手,为争得超出别人的机会而尽心尽力。当他们将风光抢尽的时候,就是他们成功的时候,而那些盲目跟从的人就只有吃残杯冷炙的份儿。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都毁于他们头脑中存在盲从的观念,从而一步错步步错。
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要走什么样的路应该有勇气自己选择,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所需,如果你让别人的意见左右了自己的想法,必然会导致一生的碌碌无为。别人的意见可以听,但那应该是一种参考,你应该学会过滤他人的意见、取其思想中确实可行的那一部分精华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奥列弗·戈尔德·史密斯曾写过一则《为青年人而作》的寓言: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原来那些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
事实上我们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做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儿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文明社会的男女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丽莎·普兰特说:“是不是所有忙碌的人都不想体验简单生活呢?我想也许他们试过,但是他们发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放弃了尝试。”这种“放弃”固然有爱慕虚荣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的心理定势在作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做得并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人类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聊的事,如果是大家一起去做也会显得有意思许多。我们往往不怕自己错了,而是害怕只有自己一个人错了,也就是孤独的错。成千上万人一起走向毁灭时,每个人不需要多大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希特勒站在他的士兵们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不想去”,那么他才是真的勇士——这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
他人的期望使我们受到约束。生活就是一出戏,我们都在扮演着其中的一个角色。扮演者的行为举止应和角色相符,但我们往往做不到,因此我们常常会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讥笑。因为,你可能并不乐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剧组又不同意你更换,你就该意识到你有离开剧组,选择另一出戏的自由。
朋友和同事很可能会抵制你的任何行为变化,或自我意识的改变。
然而,如果你一生就这么一次机会,如果你要的是金子,你不妨就去干。要不然,你就总处于失望之中。因此,如有必要,就得准备置身于“角色”之外,这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你自由了。不要考虑剧情的压力,决定你所需要的,必要时换一个角色,但要始终如一。没有人会接受一个变化无常的人,或一个变来变去又变成老样子的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选择了成功,就不能只在乎别人的意见,独立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虽然这种选择是孤独寂寞的,但能做一个月亮,为何要去做一颗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