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学校里,80后接受了很多理想主义的教育,每个人似乎都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长大成人后要成就一番事业,可是走出校门后他们才发现理想离自己太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了过时的口号。想自己创业当老板,发现赚大钱很难;想当科学家发明创造,发现耐不住寂寞;想当高级职业经理人,需要从基层做起,需要打拼很多年。所以80后面对种种残酷的挑战,逐渐放弃了豪情壮志,变得越来越现实,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80后这一代在20多岁就明白了很多道理,只要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将来是有好处的。由于现在的80后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期望值很高,但是也变得越来越焦虑,毕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制度尚未完善,人们还不能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标准来要求中国(我们千万不要再谈什么5000年古老文明了,否则只会起到误导的作用),对现实中的问题要多一分容忍,多一分理解,毕竟发达国家是用了几百年才达到今天这种文明水平,很多事情在中国都不能急,需要慢慢来。
现在的80后喜欢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喜欢享受物质增长带来的快乐,没有了“愤青”的激动,没有了“愤青”的怨恨,更没有“愤青”的不满,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他们善于用黑色的幽默,恰当的调侃去嘲讽各种社会现象,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社会热门话题设计出富有创意的短信、令人发笑的Flash等。这对打造和谐社会是有好处的,因为人们越现实,社会就会越稳定。很多60后和70后老板(上司)看不惯80后的某些举动,比如为了同学聚会80后可以拒绝加班,不管公司有什么样的急事他们照样我行我素。在老一代人看来这样做不合情理,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无私奉献的做法,认为公司利益应该高于个人利益,这种思想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对的,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但是现在不同了,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老板不可以要求员工奉献,只可以要求员工忠诚。这种思维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8小时之内公司事物优先,而8小时之外,个人事物优先。当年我在惠普工作时一直就是这样,如果上司希望我们加班,或者周末临时开会,会非常客气地征求我们的意见,如果我们说不行,老板一点都不会生气,只好改日再说,因为我们不加班是正常的。
当年我在美国工作时,有些美国同事为了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为了参加有自己孩子参与的体育比赛等活动,他们可以请假不参加公司的重要会议,当初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理解,其他人都觉得很正常,谁家里没有点事,况且家庭的事情比企业的事情更重要。我们过去宣扬的那种英雄人物舍小家为大家,“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榜样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怪物,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了,怎么可能会爱别人。
要知道,尊重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只要把这种自私自利转化为每个人努力奋斗的动力就对了,所以说,好的管理制度就是让每个人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同时企业得到了回报,国家得到了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认同个人(家庭)利益高于企业利益。如果某个人年初就规划好了和家人一起外出的休假时间,并已经得到上司的批准,到了休假的时候,不管公司出现什么大事,他们都不会改变计划,而没有人觉得这样做不对。这就是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即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别人的计划,所以80后为了朋友聚会而拒绝加班的做法是对的,需要改变思想的是60后和70后老板(上司)。经过“**”之后,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讲大话,唱高调,整天说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听起来很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口是心非,因为大家喜欢用非常高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非常低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到最后,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坚守不住,所以才会假冒伪劣产品横行,食品安全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一个企业之所以经常要员工加班,一般情况下都是老板(上司)计划性不强导致的结果,如果老板(上司)善于做计划,提前做准备,就不会成为“救火队”,整天忙着应付。所以很多企业都是因为管理者水平不够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惜受到惩罚的不是管理者,而是普通员工,这是不合理的现象。
我在惠普前后工作了15年,加班时间大概不超过30天,换句话说每年也就是两天,都是参加一些事先计划好的非常重要的会议,而不是临时冒出来的工作。不管是我做工程师的时候,还是做到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的时候,我这个人始终是到点就下班。但是回到家里我并不是不想工作,这一点希望每一位80后都能明白,一个敬业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只要没事干,只要自己闲下来,就会把自己未来几天要做的事情想清楚,想透彻,像过小电影一样把工作梳理一遍,把如何做好工作想清楚,把如何改进流程、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减少工作量想清楚,这样做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事先想过了,想好了,所以做起来就非常快,质量也非常高。
有人对80后动不动就跳槽颇有微词,认为现在的80后对所服务的企业不够忠诚,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情况下80后对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忠诚?大家所理解的忠诚又是什么?其实,只要员工在公司能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忠诚的表现,因为市场经济是基于利益的平等交换,员工拿着工资就要给企业干活,这样才是合理的。而企业要想赢得员工的忠诚,就要在“利益”二字上做文章,让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企业忠诚,比如通过有吸引力的退休金制度,比如年资制度,把住房补贴、年休假长度与企业工龄挂钩等。如果员工觉得待在公司越长,表现越好,利益就越大,他们还愿意跳槽吗?所以对于各种问题,老板(上司)首先要从自身那里找问题,问自己什么情况下员工对企业会忠诚。现在已经没有哪家民营企业执行终身雇佣制,所以员工流动是很正常的,也是很现实的,企业要在吸引力上下功夫,设法留住优秀的80后员工,而不是设置重重障碍阻止员工流动。
可以说,美国人是信奉现实主义的典范,因为他们相信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不管做什么事大家都是基于个人利益来考量的。一旦理解了市场经济的本职,企业就可以用利益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记得当初在跨国公司工作时,上司经常让我们见识更高品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对生活有一种憧憬,对未来有一种遐想,这一切很快就会变成我们工作的动力,因为每个人都觉得钱不够花,既然大家都想过上好日子,自然会加倍努力,久而久之,大家就相信:能挣会花才是好样的。这种思想对于启动内需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看着80后大手大脚花钱不顺眼,要知道没有他们的大胆消费,哪来的经济成长,他们成为“月光族”比像老一辈那样把钱存在银行要好得多。
享受生活,不再把吃苦耐劳当做学习的榜样,这是80后的普遍特征,他们讲究品位,拒绝平庸,所以企业尽量不要让80后白领和管理人员穿统一的工作服,而应给他们一个自由打扮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穿自己喜欢的职业装,商务休闲装,只要公司有明确的着装规范即可。80后大多活得非常真实,他们敢说敢做,不需要遮遮掩掩,即使你听了不高兴他们也不管,因为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值得60后和70后学习的方面。只要大家在追求快乐,远离痛苦的时候没有伤害他人的利益就足够了。现在的80后普遍向往自由、开放、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
不久前,我听到一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面对不愿意加班的80后员工发出这样的感慨:真不知道现在的80后都在想什么,出来工作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享受?这不愿干,那也不愿干,加班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却不愿意干。我听了之后,感到很悲哀,因为太多的60后和70后已经落伍了,他们根本不理解80后在想什么,更忘了管理者的角色是关心部下,激励部下。他们习惯了用自己落后的思维模式去衡量80后,到头来80后只能用跳槽来惩罚上司。要知道,80后之所以要工作,其原因已经不像前辈那样仅仅只是为了赚钱,他们追求得更多的是享受工作,他们不会为了赚钱而忍辱负重,更不会为了赚钱而牺牲个人利益,见下图。
现在的80后在恋爱婚姻方面同样变得越来越现实,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每个人都想过上好日子,这是非常现实的想法。在当今社会充满机会与选择的情况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作为男人,要想得到心爱的、出色的女人,就要干出一番事业,成为这个社会的佼佼者、优胜者,这样才有资格参与竞争,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因为成功人士可以给家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家人过上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这是一个男人的职责,是不能逃避的现实。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如果一个男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如果一个男人在竞争中失败,自然就归类为弱者,就不得不接受现实,因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优胜劣汰,就像体育比赛一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现在很多人都说80后女性越来越现实,因为她们不再被传统的说教和偏见所影响,她们不像前辈那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过那种自己无法掌控的生活,她们要争取自己的权力,她们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平心而论,谁不想找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谁不想找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谁不想过上体面的生活?谁不想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如果一个男人暂时不具备条件,无法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想要的一切,那么至少要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看到希望,要么让她心甘情愿地去等待,要么带她一起去打拼,共同走过艰难的岁月,去迎接明天的辉煌。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每天都要过日子,不可能整天风花雪月。一个男人仅仅心眼好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男人仅仅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好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男人有义务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后代负责。所以说,如果一个男人找不到老婆,要么努力奋斗改变现状,要么自暴自弃,接受现实,凑合着活。这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有人说,时下房产价格高涨是丈母娘推动的,因为很多80后女性的父母坚持要男方先有住房,再娶新娘。尽管这种要求表面上看有点过分(如果是租房算作有房的话就没有问题),但是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独生女儿能过上好日子,过去由父母照料,将来希望女婿能照料好自己的女儿。但是,对于工作没有几年的绝大多数80后来说,靠自己的努力不到30岁就想拥有自己的商品房是不太现实的,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多少20多岁的年轻人能买得起房子。现在很多80后买房都借助于父母的资助,否则难以实现有房有车的梦想,毕竟现在的房产价格高得离谱,对绝大多数80后来说难以承受。当然,这种情况也孕育着机会,如果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商能旗帜鲜明地为80后建房,根据80后的特点和需求去建房,就会实现双赢。目前买房的主力依然是60后和70后,所以开发商热衷于大户型和豪宅,热衷于利润高的高端项目。但是60后和70后的购房需求已经过了顶峰,将来必定下滑,原因是该买房、买得起房子的60后和70后已经买得差不多了,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必将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是房地产开发商重新思考,重新规划未来的时候了。
人们越来越现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企业家和经理人在制定各种制度时必须假定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现实的,是利益驱动的,否则就很容易出问题。就拿不久前我买一样“美标”产品为例,很容易说明问题。商店里卖产品的人与上门负责安装的人利益不一致,卖的人千方百计把产品卖给客户,这样他们才有提成,而上门安装的人却千方百计说服客户退货,因为他嫌麻烦,觉得干这个活太费时间,后面还有几家有安装工作要去做,他仅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应付公事。一个整天负责安装此类产品的人,遇到困难就说没法装,显然是找借口,他说出一大堆理由,告诉我缺这个,少那个,他不知道我是工程师出身,对这些水暖五金的事略有所知,以为说买不到我就罢休了。后来我到附近的一家非常小的五金店去买,什么配件都有,一会就买回来了。
当我向商店里卖产品的人投诉时才被告知,卖的人与安装的人不是一家人,分属不同的公司,商店的人无权管理安装的人,最关键的一点是上门安装的人是拿固定工资的,不是靠安装提成来获得收入的,所以一旦遇到一点点问题,他们就不想干,不愿干。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负责安装的人每安装完成一个项目就获得一份提成,他会这样吗?绝对不会,他会千方百计想办法把产品安装好,因为只有安装好了才能获得提成。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非常简单的利益驱动问题。大家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从利益的角度下手去分析,就能找到根源,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分配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力,分配设计合理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分配出了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企业可能出问题,从宏观层面上讲,社会可能出问题,纵观过去上百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分配不合理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