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任性的一代。(1 / 1)

有本事的80后大多都是有个性的人,因为有本事,所以有个性,因为有个性,所以有本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表面上看这些人有点傲气,有些任性,但是我认为这是有骨气的表现,是值得推崇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很多60后和70后老板(上司)都喜欢听话的员工(部下),他们把听话与执行力挂钩,以为听话的人就能把工作做好。但是实际结果却往往令老板(上司)失望,因为那些听话的人往往都没有个性,更没有本事,干出来的活质量一般,说不好吧,还能接受,说好吧,总觉得欠点火候。一般说来,没有本事的人都擅长揣摩老板(上司)的心理,喜欢说老板(上司)爱听的奉承话,表面上看这种人与老板一条心,总是站在老板立场说话,可是时间久了老板(上司)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做不出像样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唯唯诺诺,会说不会做的人。就像瞎子的耳朵很好使一样,一旦某个人在工作上没本事,就会在其他地方下功夫。

由于很多老板(上司)耳朵根子软,自然就容易被好话给蒙骗了,以为那些顺着自己说话的员工(部下)才是好员工(部下),以为那些说大话的人才是好员工。其实不然,如果老板(上司)指望员工积极努力地主动工作,就要敢于用那些有个性的员工(部下),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工作,否则企业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然,在很多国有企业里,很多人都不愿意把事情挑明了,因为老板(上司)不愿意承担责任,就含糊其辞地布置工作,让部下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理解,自己去领悟,一旦猜对了就晋升,一旦猜错了就牺牲,这是“中国式管理”的典型做法。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很难接受这种公司政治,他们不愿意在这些地方下功夫,更不愿意昧着良心低三下四地去讨好老板(上司),这是80后一代有骨气的表现,这样的人多了,风气才会转变。

不卑不亢是我们老祖宗提倡的做人之道,可是老一代人经过“**”的洗礼,都变滑头了,没有棱角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管自己心里怎么想,都会冠冕堂皇地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讲永远正确的废话,唯独不愿意讲真话,讲人话,因为大家知道讲真话要付出代价。我们欣喜地看到,80后与前面几代人都不一样,他们敢于讲真话,也许是80后没有见识过什么是革命,没有经历过什么是斗争,所以还保持着一份童真,一份正直。但愿这种精神能保持下去,能转化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动力,那样的话80后在中国历史上就会留下重要的地位。

任性的人表面上看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是骨子里其实是追求平等,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允许不同的声音进行交流,允许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允许按照各自的行为方式去做,而不是整齐划一。只要你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与80后有效地沟通,只要你说得有道理,能激发他们的共鸣,他们是愿意虚心接受的,不过你不能居高临下地教训他们,更不能用那些虚伪的东西教育他们,因为80后普遍厌恶虚伪,厌恶装腔作势,你必须站在一个朋友的立场上,以友善的态度、朴实的语言、务实的做法与他们相处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也许是中国人被洋人欺负怕了,所以面对洋人时很多国人不自觉地感到矮人一头。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把外国人当外宾,心态就平和了;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在意洋人怎么评价我们,我们就自信了;什么时候中国品牌的价位高于洋品牌了,我们就有出息了。中国人一直信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为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是朋友,但是大家要清醒地知道,来到中国的很多外国人并不把中国人当朋友,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一厢情愿,不管你怎么伺候他们,不管你怎么优待他们,他们都不领情,反倒加深了他们骨子里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的印象。因为我们对外国人太友好了,让外国人都觉得有点过了,当他们看到中国人对自己的同胞很冷漠,对外国人很热情的时候,他们发自内心地看不起这样的人,因为这是奴性心理的外在表现。作为一个大国的国民,应当对任何人都平等相待,既不歧视外国人,也不优待外国人,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唯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过去这些年,我们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遇到不友好的人,遇到不友好的说法,我们会感到愤愤不平,总觉得我们对外国人那么好,把他们当朋友看,他们却忘恩负义,为什么老是干涉我们的事,为什么老是找我们的别扭。这些愤怒经过媒体的放大,渐渐地成为一种民族情绪,总觉得别人在欺负我们,其实这种思想的背后是“弱国心态”在作怪,为什么我们不去欺负别人?为什么要被动挨打?要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进攻性的文化,与我们的传统思想是有冲突的,企业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就要从其他企业那里抢市场,所以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是不流血的战争。要想真正理解市场经济,就要对其扩张性、进攻性、残酷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要自己欺骗自己。以我跟外国人多年打交道的经验,我相信外国人最尊重的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敢于跟洋人合法竞争的中国人,是敢于和他们据理力争的中国人。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用“中国人可以说不”等极端民族主义去煽情,用“义和团精神”去抗争。

发达国家为什么那么害怕中国崛起?因为中国的崛起必然意味着他们的衰败,任何一个懂得竞争是怎么回事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的崛起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思想准备,要有心理准备,面对西方的责难,不要那么在意,他们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越在意他们,他们就越拿你最敏感的事情说事,拿你最在乎的事情去讨价还价。西方人与开放的中国打交道已经30年了,所以已经明白了如何跟中国人打交道,那就是“把面子给足,把里子拿走”,因为中国人太在乎面子了,宁肯牺牲经济利益,也不能失去面子。希望80后不再延续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不再死要面子活受罪。

十年前,《还珠格格》电视剧曾经风靡一时,很多80后都是看着《还珠格格》长大成人的,因为电视剧里面的人物与80后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大家都喜欢那个有些任性,有些嚣张,有些叛逆,有些疯狂的还珠格格。她那种自由自在,无所顾忌的风格令年轻的80后向往。因为还珠格格经常没事找事,四处游**,敢爱敢恨,嘻嘻哈哈,打扮打扮,吵吵小架,过着80后最喜欢的那种自由生活,真正实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没有几个人可以像还珠格格那样,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那样一个“好爸爸”,没权没势,只能借看电视剧过一下瘾,宣泄一下内心的情感。看完电视剧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只能过平淡的日子。

如果处理得当的话,任性可以转化为执著,而干事业的确需要执著的精神,只要80后能把那种带有一点负面意义的任性转变成干工作、干事业的那种执著,就会奠定成功的基础。做过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者都明白,一个做什么事都凑合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因为没有追求,对自己要求不高。只有那些对自己要求很高,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会表现出执著的态度,不达目的不罢休。有人说,有梦想就有希望,以为只要一个人有梦想就能成功。其实不然,仅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周围的任何一个80后,哪一个人没有梦想,可是为什么仅有少数人成功?因为梦想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要成功,除了梦想,更重要的是要有成功的逻辑:即凭什么能成功。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成功的等式,那就是“梦想+逻辑=成功”。逻辑是什么?你必须回答几个问题: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天赋?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专长?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资源?凭什么你做这件事能成功?你比别人强在哪里?如果这些问题回答不上来,仅仅靠自己努力是不行的。

一个人必须明明白白地往前走,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哪怕是明确大方向也好,这样才会少走弯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价值的,都是一种铺垫。否则,今天做这事,明天做那事,互相之间没有交集,前面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不到后面的工作中,就都浪费了。以我自己为例,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当老师,3年半之后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国惠普公司,因为我当过老师,所以会讲课,过去3年多的经验和技能就发挥出来了,自然比同龄人做得好,成为我的优势。因为中国惠普公司的培训体系非常健全,我们那批人得到了系统的职业经理人训练,不仅有实践经验,更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这就为我今天从事管理咨询奠定了基础。虽然现在有很多跨国公司的经理人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仅有实践经验,理论功底欠缺。因为我在优秀的跨国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15年,可以把国外的优秀管理实践、管理体系运用到现在的民营企业咨询上,与学院派的教授相比,我的实践经验丰富,与实战派的职业经理人相比,我的理论功底扎实,从而形成了其他人难以超越的优势。所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做些什么样的准备,需要用脑子去思考,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否则会走很多弯路,见下图。

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也许大家很难给自己设计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毕竟很多事情自己还看不清楚,很多事情自己还想不清楚,或者不知道怎么做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关系,只要你善于借力,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你自己不明白,就找明白人咨询,谁是某个方面的明白人,通过互联网一查就知道,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当年我们参加培训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一个人要想找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很容易”就能找到,一般不超过7个“中间人”,就能找到那个“当事人”。比如你想找某个美国名人,第一步是找自己认识的,在美国学习或工作的人(1);如果自己周围没有这样的人,那就多走一步,找一个有海外朋友的人(2);通过这个人再去找在美国的某个朋友(3);通过这个朋友去找与那个名人在一个城市,同一个圈子的人(4);通过那个人再找与名人有间接关系的外围人士(5);然后通过外围人士找到与那位名人比较亲近的小圈子人士(6);最后自然就找到了那位名人(7)。虽然这仅是一种假设,但是却体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自己放弃了追求,经常暗示自己不行,告诉自己肯定做不来,认为那样做不可能等等,而没有下大力气用心去做,缺乏成功所需要的那种任性,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种执著精神。当然,不管你做什么事,千万不要摸着石头过河,那是危险性最大、效益最低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很多人没有认真思考过,以为摸着石头过河最稳妥。大家不妨问一下周 围的人,有谁真的曾经摸着石头过河?我相信一个都没有,因为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早就被淹死了。过河有很多方式,比如修桥,比如渡轮,比如滑车,比如钢索,哪种方式都比摸着石头过河聪明,都比摸着石头过河稳妥。

执著,任性是好事,但是却不能演变成张狂,尤其是有点本事的80后,在社会上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要懂得收敛,偶尔张狂一下必须要适度,需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适当展现自己,千万不要卖弄,更不要有意识地去显示自己的本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表现让别人佩服,让别人感叹,让别人知道你的厉害。所以说张狂需要技巧,需要策略。

建议80后看一下《曾国藩》,那是我35岁时看的一套非常好的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阅读。那本书对我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影响,那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一旦你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你就会赢得别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配合和支持。人还是那个人,思维方式变了,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