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语气、语速(1 / 1)

在所有使用有声语言的场合,都离不开语气。在一句话中,不仅有遣词造句的问题,而且还有用怎样的语气表达才能更准确、鲜明、生动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大师郭沫若在台下观看自己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他听到婵娟痛斥宋玉:

“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老听后,感到“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骂得还不够分量,就走到后台去找“婵娟”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分量会重些?”

这时,正在一旁化妆的饰演垂钓者的演员张逸生灵机一动,插了话:

“不如把‘你是’改为‘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

郭老拍手叫绝,连称:“好!好!”

这一字之改,不仅使原来的陈述句变为坚决的判断句,而且使语言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气也更加有力,婵娟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驾驭语气是十分复杂的技巧,要注意学习掌握以下几点:

1.掌握语气的特点

语气包含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方面内容,而思想感情、声音形式又都是以语句为基本单位的。语言有表意、表情、表志的作用,语气相应地也分为这三种:

(1)表意语气。表意语气指的是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陈述、疑问、祈求、命令、感叹、催促、建议、商量、呼应等。这种语气词或独立成小句,或用于小句末,或用于整个句子末尾。指明事实,提请对方注意,用“啊、呢、哦、嗯”等;催促、请求用“啊、吧”;质问、责备用“吗”,如与副词“难道”搭配,语气更为强烈;说理一般用“嘛”和“呗”;招呼、应呼用“喂”;揣测用“吧”。

(2)表情语气。表情语气是谈话中表现的感情。如赞叹、惊讶、不满、兴奋、轻松、讽刺、呵斥、警告等。赞叹用“呵、啊”,句中常有“多”字搭配;惊讶用叹词“啊、哎、哟、咦”;叹息用“唉”;制止、警告用“嘘、啊”;醒悟用“哦”;鄙视用“呸”,等等。

(3)表志语气。表志语气,就是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表示某种态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强调、委婉、和缓等。肯定用“是……的”;缓和用“啊、吧”,语气显得平淡,不生硬;夸张用“呢、着呢”。

2.改变不良的习惯语势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某种语言习惯的影响,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的习惯语势,因此要尽早克服那些不符合语气要求的习惯语势。

有的人讲话声音变化很大,总是一开口声音很高、很强,到后来越说越低、越弱,句尾的几个字就几乎听不到了。

有的人讲话,总是带有一种“官腔”,任意拖长音,声音下滑,造成某种命令、指示的意味。有的人讲话,则喜欢在句尾几个字上用力,使末一个字短促,语气足,给人以强烈感、武断感,容易让人不舒服。

把握语气主要是做到句首的起点要参差不一,句腹的流动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点要错落有致,这样就能使语气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正确地运用语势,就会从语意上对每句话的表达给以具体把握。

3.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语气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声语言的表达,必须考虑场合、对象、时机等因素,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时机的语言交流特点,灵活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多种形式,做到适时而发。

(1)因地而异。把握语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速,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场合不同,应运用不同的语气。在谈话的场合和演讲的场合、论辩的场合和对话的场合、严肃的场合和轻松的场合、安静的场合和嘈杂的场合等等,都要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语气。

(2)因时而异。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产生正确有效的效果。

(3)因人而异。驾驭语气最重要的一条是因人而异。语气能够影响听话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语气适应于听话者,才能同向引发,如,喜悦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喜悦之情,愤怒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愤怒之意。语气不适应于听话者,则会异向引发,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等。

语气是有声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技巧。掌握了丰富的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对说话对象产生正面的效应,从而取得交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