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生活中,也许经常听到有人说:“这点小事没什么。”是的,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小事我们无须计较,但关系到更大范围的小事却不能不去注意。因为,你不注意,别人会去注意;你认为是小事,在别人眼里未必是小事。比如,谈恋爱时,对方会从一言一行中观察和分析你的为人;商业谈判时,客商会从一个眼神中看出你的真实意图;企业竞争中,对手会以你的一个弱点置你于死地……所有这些都是因小事而失利的例证,有的是你经历过的,有的是你还未经历过的。如果你养成了忽略小事的习惯,也许在不经意间你就会失去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改变观念入手,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
以卫生问题来说吧,在美国、加拿大生活过的人会对那里的整洁、卫生、人们的公共意识之强赞不绝口。在美国、加拿大,一些大学生宿舍里面也很乱,但是这些人一到公共场合,个个都是谦谦君子、美丽淑女,没有人随地吐痰,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痰吐到随身带的卫生纸里,然后再扔到垃圾箱里。
这正好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相反。中国到处都在建造高楼大厦,到处都在装修,自己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可一到公共场合,表现却截然相反——因为那是公家的。请问有谁在家里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问题,大家谈了多少年,又有多少改进?
几年前,呼和浩特市一位中学生在他的作文中写道:在呼市实行公交车无人售票改革的第一年里,公交公司损失了5万元。票价涨了,公交公司却赔了:有些人用半张的伍角纸币顶替车票,有的人用铁片、钢片顶替伍角硬币,还有的用蒙币、俄币代替伍角硬币。这些假冒伪劣的钱币加起来就是5万元人民币。什么概念?就是10万多人次无票乘车,如果排成一队可排到50公里长——这还不算逃票的人数。
吐痰、逃票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把它们放在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的高度上去考虑,你还能说它是小事吗?中国历来都有“礼仪之邦”的雅称,但我们的礼仪、素质哪里去了?难道我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却退化了吗?
当然不是!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在强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忘了告诉自己:“小事不小,任何一件小事做到极致,都是一种进步和胜利。”
有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这样写道:
有一个美国的企业代表团来中国考察企业。一天,代表团在参观一家国营大企业时,要求先去参观员工餐厅。他们参观了餐厅以后,非常不满地说:“给员工吃这样的饭,大家都不应该干活。”之后,他们又去参观了车间,看完了工人的工作情况以后,代表团成员气愤地说:“这样干活,都不应该给饭吃!”
故事中的美国人看到的是工人的伙食标准不高,工人干活懈怠,而没有看到当年南京冠生园用前一年的月饼馅在生产新月饼。如果他们看到了,又会如何感想。可以大胆地说:如果他们看到了,肯定会影响中国食品在美国的销售。
中国的企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市场经济洗礼,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是这样,我们的管理者素质、员工素质才更应该过硬。联想集团的干部会议,谁迟到要罚站10分钟,据说柳传志也挨过罚。这就是制度!制度定出来就要严格执行。
处罚当然是必要的,而且对领导、对员工应该一视同仁,但关键是我们的心态。企业管理者的心态、员工的心态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企业的员工能够从被动心态转变为主动心态,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那么这个企业一定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经济管理》杂志社原社长赵英先生去日本作访问学者时,有一次他与一位日本研究人员出差,回到东京上野车站,才4点钟(日本一般是6点下班),于是这位研究人员又回到单位上班去了,而乘车到单位去还需要坐半小时的电车。
可以想一想,我们的工作人员哪一个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与别人的差距。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GDP只是日本的1/4,人均收入是日本的1/35~1/40。数据上的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管理者、员工在敬业精神、责任心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这点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一定会一丝不苟地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会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可是第三天就会擦5遍,第四天可能只擦4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引进了许多一流的设备,而产品质量却达不到原装水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工业品产量能达到世界第一,而我们的出口价格却只有人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价格上不去的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必须从小事抓起,并将小事做稳,做久,做好,做精,做到一丝不苟,做到持之以恒。这就是成功的秘诀,而我们缺的也就是这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