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笼络下属通常采用官职、钱财两种手段。其实有时上级对下属不必付出实质性的东西,而只要通过某种表示、某种态度,便能给下属最大的心理满足。他们会因而对上司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劳。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史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却以此吓唬从史,于是那个从史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500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他随行的校尉司马就买来200石好酒,请500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从史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史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蜡烛灭了。这时有一个大臣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以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找出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要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兴。”群臣100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继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3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常常冲在最前边,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3年前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袁盎和楚庄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们驾驭部下的高超艺术。
无独有偶。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众10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1/10,又缺粮草,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从而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连我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这么一来,那些起过二心的人便全都放了心,此举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曹操的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他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回来。不过,没有一点气度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
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向欲拉拢的一方施以恩惠,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以为将要用到的人,更是如此。其实,收拢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对方的心理,如给地位卑贱者以尊重,给贫穷者以财物,给落难者以援助,给求职者以机会等,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为官者不仅要对下属示以宠信,同时还要向他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下属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手段。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对那些无关大局之事,不可同下属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要知道,对下属宽容大度,是制造向心力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