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指令不含糊(1 / 1)

下属做出了错误决定,身为上司的可以直接向下属指出来,而无须诸多顾忌。但假如出现了相反的情形,作为下属者又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在向上司指出他所犯的错误之前,下属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无论如何上司总归是上司,他虽然犯了错,下属仍要注意维护他的权威;如果直接指出他的不是,只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小则大骂,大则炒鱿鱼、降职或调职。所以,如果上司真的做出了错误指令,你也只能巧妙地劝他改正,直来直去只会自讨没趣。

永乐皇帝闲着无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带游玩,便传下圣旨,要吉州知府筑路修桥接驾。

刚刚考中学士的解缙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游奢侈挥霍,百姓税收加重,劳役陡增。这次一定要设法劝阻皇帝,打消巡游念头,使吉州百姓免受灾难和荼毒。于是,他连夜赶写了奏折,次日上朝,面奏皇上。

永乐皇帝一见奏文,勃然大怒:“解缙,天子出游,乃施恩泽于民间,你因何阻挠?真乃狗胆包天!”

解缙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息怒,解缙上疏,实为龙体之安!皇上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称,那里山高无路,唯有从水路走,水急浪大,岂不惊了圣驾。”

永乐皇帝说:“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岂有镇不住‘急水’之理!”

解缙笑道:“纵然有巨舟,却难过峡江县。江西俗话说,‘峡江峡江,奈断手掌’,那里江窄暗礁多,莫说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难通过。”说着,解缙招了招手,下官捧来一条扁鱼。解缙呈上说:“皇上请看,此鱼产于峡江,由于江窄,久而久之,连鱼身子也挤扁了。”永乐皇帝一看信以为真,心想还是不冒这个险吧!便取消了游吉州的打算。

解缙用自己敏捷的才智,为吉州人办了件大好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忠贞之士敢于在皇帝做出错误决定时犯颜直谏,这些人最后往往落得悲惨的下场。与之相比,解缙的做法就聪明多了,他劝阻皇帝巡游,不提巡游扰民,仅说是为了“龙体之安”,结果成功地说服了皇帝。

如果上司做出了错误指令,你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暗示法

接到不恰当的指令时,你觉得不能执行或无法执行,可先给上司以某种暗示,让其悟到自己的指令不甚恰当。有些指令不恰当,不是因为上司素质差、水平低,而是没考虑周全,或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看到本质。你稍加暗示,他可能就会马上意识到。

2.提醒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可能是上司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可能是上司一时遗忘了。你明白地提醒他,上司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令。当然,提醒不是埋怨,也不是直通通、硬邦邦的批评。提醒要讲究策略,语气上尽可能委婉些。

3.推辞法

对上司不恰当的指令,有的可以考虑推辞。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譬如说:“总觉得这件事不是我的职责,要不,同事关系就不大好处理了。”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你推辞了,有的上司还可能会这样问:“那你觉得这件事应该由谁来做?”你不能随便点名,也不要随口说“除了我,其他谁都可以”之类的话,比较巧妙的回答是:“这事谁来做,我了解得不全面,还是您来定夺好。”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的拒绝。

4.拖延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是上司心血**时突然想出来的,并要你去执行。倘你唯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对这种指令,如果你暗示或提醒都不管用,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虽然默认或口头上答应,实际上迟迟不动。若闲着不动,上司会产生疑心的,因此,你必须以忙别的事作为拖延的理由,来应付上司的追问。拖延法是消极的,但对有些非原则性问题的不恰当指令,只能如此。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上司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令,或不了了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司做出的是明显违反法规的指令,那么下属就应该坚决拒绝,并明确向上司陈述理由。虽然拒绝上司的指令需要承受压力,但涉及原则问题,只能拒绝,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