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成效的付出,等于白付出(1 / 1)

2006年5月28日,年仅25岁的华为固网产品线硬件工程师胡新宇,因长期加班导致健康受损,得了急性脑炎,抢救无效去世。

胡新宇不是第一例过劳死的案例,但他的去世,引发了人们对一系列加班现象的热烈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白领生存状态的无限担忧。这起事件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劳逸结合,如何调节好生理和心理状态,在合理范围内愉快地工作和生活。这些问题也是目前各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现在,太多人在底层为生存为前途拼了命地打拼,疲于奔命。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这样就潜伏着“过劳死”的危险。小刘是从事产品营销的,上班时她一丝不苟地做事,下了班还要到夜校进修营销学。近来她整日忧心忡忡,担心会在更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败下阵来,所以她决心做出全公司第一名的业绩来稳住自己的地位。

白天,小刘奔忙于各客户之间;晚上,她还要别出心裁地安排一些活动,以加深自己在客户心目中的印象。最后,她竟然发展到见人就推销自己的产品,以致原先一些与她关系很好的朋友都渐渐疏远了她。于是工作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内容,以致到了忙完工作以后稍有闲暇,她就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时间的地步,她已经成了典型的“工作狂”。我们要工作,更要健康。胡新宇事件发生以后,曾经在华为担任副总的李玉琢在访谈时说:“年轻人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和生活积累,为了提高业务,做出成绩,工作上肯定要付出,但绝对不能极端到以损害健康甚至是死亡作为代价。企业也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人文关怀,对年轻人的生活给予适当关注。对于某些不会休息的工作狂,甚至要逼着他去休息。”

李玉琢告诫职场人士: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把工作当成快乐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自己一定要学会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很多年轻人有理想、有追求,并非都是为钱而工作的;另一方面,年轻人也是成年人,应当理性对待工作方面的问题。

过劳是悲哀的,没有成绩是不行的。努力工作只是成功的前提,聪明地工作才是成功的关键。创造性地工作,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无论是高层主管还是员工,若能在一天规定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将预定工作做完,就是一个有效率的人。我们常看到有些人,要在下班铃响后,才开始紧张忙碌地工作。如果有这样的员工,必定也有这样的主管,因为他的低效,双方才能臭味相投。若是一个主管认识到员工如此工作是没有效率的,相信员工就不会这样做。

许多勤奋的人在工作中过分忙碌是因为他们养成了贪多的习惯,这使他们觉得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许多事情绊住,忙完一茬又一茬,做完一件又一件,想要使所有人高兴,就像刚腾空一个容器,又得把容器装满,就需要反思自己并想一些办法解决这种难题了。

这种情况和出去度假前把衣箱装得太满是一样的道理,衣箱不能超量装载,工作分配同样也不能超过负荷。应该问一下自己在指定时间内所做的工作,是否能发挥最大效益?或者徒劳无功?有的人虽然做出了很多工作成果,但是并不觉得工作很累,因为他们不加班工作也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合理运用时间来达到目标,他们不让工作干扰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诸如会见朋友、与家人团聚、钓鱼,等等。

一般来讲,有些人工作过劳有以下原因:没有能力控制工作,没有有效地运用时间,没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拖延,不爱动脑思考等。避免这些因素正是避免过劳死的方法。

我们每做一项工作前,都应当充分地考虑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获得最佳的成效,拟定一个周密的计划,再着手去做。若只是因一时的兴起而从事工作,不但事倍功半,而且也不易成功。一个工作有计划、爱思考的人,是不会那么忙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