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法称为艺术?什么样的书法不是艺术呢?
今天想跟各位稍微聊一下我平常的个人意见。
我认为,今日我们口中的文字,当然算是艺术。关于这个部分,我也会稍微谈一下。
人们所谓的美字,具备优越的美感,因此绽放着生命的光芒。故此,也具备艺术的生命。回顾过去有名的书法,全都具有艺术性。也有少数稀有的情况,有名的书法却不具艺术价值。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判断,才会出现这样的区别呢?什么字具有艺术性,什么字不具艺术性呢?我想我们必须具备一些判别的知识。
前几天,日本料理研究会的总干事向我提起一件事,一家餐厅的厨师问他,什么样的料理是艺术性的料理,什么样的料理没有艺术生命,艺术性的料理与美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以在下的拙见答辩,所谓的艺术未必是美术,用于刚才的料理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般人心目中的艺术,通常是书法、绘画、诗词、歌曲,或是戏剧、舞蹈、音乐,这一类型的作品,全都称为艺术。针对这些主题,出于习惯上,比较能认同它是艺术,若是在料理方面,由于过去这个类别总是在美术、艺术之外,突然要将料理归类为艺术,这个嘛……人们就比较难理解了。我想,将艺术比喻为心术,应该比较容易了解才对。心术指的是心的归依,由感情、热情构成的部分,我认为应该可以把它当成艺术的解释。原本,有没有这个“术”字,就是一个问题了,美术或是技术,都有一个“术”字,不管是哪一种术,都是精神性、超凡入神的技艺,就常识来说,一般无法用算盘算尽的称之为“术”,表示技艺“精妙”。在常识无法预测,无法二一添作五的心灵作用之下,展现五花八门的样态,这样的事物称之为“术”。
书法的情况也是如此,没有什么这样写就能写出美字,这样就能写出好字,这样可以写出好线条之类的规则,即使照着做,也无法轻易生出美字,当人以智能驱动理智时,绝对写不出什么美字。反而是在抛弃理性的感情作用下,才能呈现艺术。然而,是不是只有艺术家这类的专业人员,才能创造出艺术呢?倒也未必如此。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人称为艺术家,创造艺术之人不一定从事艺术家的工作。在这个世上,称为艺术家的人非常多,完全出自他们之手的艺术反而可以说是少数。只不过是由于他们从事的工作具备艺术性质,如此而已。
讲到“箭靶”,大家都会想到射箭用的靶,如果我们用箭靶来比喻艺术的话,如果能射中红心,穷究最高的境界,那就是艺术的极致了。不管是绘画、写书法、创作歌曲、写诗或是戏剧之道,甚至是音乐,都如同刚刚所说的,属于艺术的箭靶范围之中,它们都具有艺术性,也就是说,内容本身就具备艺术的素质,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也就是绘画的人、创作音乐的人,就称为艺术家。
我本人很喜欢绘画,每次见了书法与画,我都这么想。参观帝展的时候,总是忍不住骂上几句,尽管展场陈列的清一色都是艺术家画的作品,不过,真正具备艺术性质的,可说是一幅也没有。所谓的艺术只有徒具其名,只不过是在“箭靶”的边缘罢了。因此,根本称不上什么了不起的艺术。足以冠上“术”字的绘画,只不过是极少数罢了。假设现在有个职业画师的箭靶好了。不管命中那个箭靶的哪个地方,甚至是射中红心,都不可能称之为艺术。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具备艺术的精神。他们从事的是理性的、利己的工作,根本无法冠上“术”这个字。也就是说,职业工匠无论如何都不会沾上“术”的边,一旦他们具备艺术的精神,技巧精湛,也就是所谓的出神入化之技,这时,自然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创造艺术这件事,终究是远离俗念的工作,是一份非常艰困的人类工作,一般来说,创造的难度肯定非常高。只能是一个倚靠人类悟道,才能表现的自我美感,若非如此,即使加上“术”这个字,也没有意义。
美术到了一个境界,就会交织着人类精神的生命,具备艺术性,在戏剧方面却不称之为美术。即使说是艺术,也很难说是美术。透过全体表演者看来,知名演员也许是艺术家,其他无名演员却只会毫无精神地动着,所以不是艺术家。也就是说,他们算是从事戏剧的职业工匠。
再强调一遍,技“术”指的是出神入化之技。前面也提过精湛神技,这时,若非精神方面的,而是仅具形式,那就只能称之为技“能”、技巧,跟技术的“术”根本沾不上边。那么,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加上“术”这个字的意义才行。我想大家应该了解技能与技术的不同。也能理解“唯有精湛神技才具艺术性”这回事。
再者,打从过去,人们就说要用心眼观察事物,极端地说,人类才拥有心眼,动物则否,也许动物或多或少也有心眼吧,不过我认为它们没有。
所谓的心眼,指的是一个人拥有的心灵之眼。观察事物之时,若没有心眼,则看不透别人拥有的心。
唯有自己也拥有心眼,才能判断他人的心,从而仔细判读他人之心。在鉴定书画时,大部分都要靠心眼做出明确的判断。因此,看不见他人内心的人,没办法鉴定书画。人们经常说,只要看一个人,就能得知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过,必须是具备心眼之人,才能认清对方的心。而且心眼也有程度之别,有的程度低,有的程度高。也就是人上有人,人下也有人,举例来说,即使拥有不会误判大观[93]、栖凤[94]等所谓新画的鉴定心眼。若是一下子回溯到三百年、五百年的古书画,或者是千年之前的佛画、建筑物之类,没有伟大的心眼,则无法鉴定。理想的心眼必须在实地鉴定之前,正统地磨练完毕才行。必须能以我方的心眼,识破他人心底的深渊才行。如果只是处于随遇而安的状态,对事物抱持兴趣,不管经过多久,都无法养成心眼。若是没做好随时审视心灵的心理准备,实在很难养成心眼。我认为心眼就是这样一回事。
以书道来说,有些所谓的中国美字,属于形而下的成功,尽管外形顺利成功,书法字的内容却不够美丽、尊贵。内容缺乏人类的魂魄。即便魂魄存在,那魂魄却不是令人敬佩的魂魄。从日本人的角度看来,浮动不定。然而,却有一股工整之美。工整美又特别好,致使日本人做出过高的评价。若是不小心注意的话,容易被形态愚弄,造成严重的误会。总而言之,不需要把重点放在形态,不过,如果只取其外形,仍有值得效仿。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会发现日本书法的内容相当了不起,不拘泥于美丽的外表。完全了解这个道理的人,自然是良宽禅师了。良宽禅师也写得一手令人敬畏的美字。良宽的字,是善字,是美字,是好字。这个世上有好字,但是真正写得好的字可不多。有些好字,看起来相当笨拙,不过,良宽的字可是一点也不笨拙。形状好,又有内容。内容与外形均属上乘,足以让万人点头称颂。我总是打从心底感佩不已。良宽之字终究还是具备了良善的内容及高超的技术。兼具此两者之字,本来就极为困难,乃是自古至今,任何人皆希求之事,也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境界。靠教导儿童习字维生的书法家、写招牌的人、油漆店,这类靠写字维生的人,必须写出一手外形极美的字,不靠写字赚钱的人,在学习之时不需要把重点放在注意外形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最需要花心思的,应该是写出内容良善之字。至于如何写出一个好字呢?字是由一点、一线构成的,故此,每一点、每一线,都要是美好的一点、美好的一线。
不管是拉一条线,还是点一个点,都要做好点出好线、好点的心理准备。若是连一点、一线都写不好,就成了写不出好字的理由了,无法达到学习书法的目的。点一个好的点,拉一条好的线,当然需要努力才办得到。虽然是书法,模板终究都是源于这个自然界,不管是道风的书法,还是定家的字,美好的点、美好的线,除了参考自然界的对象,别无其他。然而,在这个自然界之中,同样是线条,又分为坚硬的、柔软的线,像是叶片硬挺的兰花,像是万年青,又或者是在春季萌发新芽的垂柳,它则是娇弱纤柔,实为柔韧又非常好看的线条。刚硬者强,柔软者弱,并没有什么不好。
良宽作品
向自然界学习一点、一线,犹如以上一两个比喻,我们必须运用自然的线条来写字,如兰、如万年青、如垂柳。
之前已经说了很多次,并不能因为乖巧的垂柳弱不禁风,就说它是不好的。每一个事物,都同样拥有自然之美。若欲追求书画的更高境界,皆应跟随原本的天然性。刚硬、阴柔,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不需我们多言,上天的作业没有丝毫不合理之处,如同这座庭园,大家可见木贼长得肆无忌惮。一旁的熊竹零散分布,不管是哪一种,都在它们各自喜好的环境生长,除了从自然学习如何下笔,便无其他办法了。想拉一条美好的线条,与其参考书法范本,不如直视自然界的现象,接着以艺术的角度,感受五花八门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正确的方法。透过这种方式学习,下次欣赏美字之时,也会有更多的领悟,“啊,就是这样”。中国也有许多形容书法的词汇,如行云,如云起、如流水、如万马奔腾,这些也说明了,除了顺从自然,别无他法。于是我们欣赏自然,培养眼光,重新检视优秀人物写的作品。除了用一视同仁的方式来研究,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关于这一点,还有所谓的气韵,这就是众人本身具备的品格与个性,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的自我,能坦白、毫不矫饰地表现一个人的品格。有时也能展现纯粹的热情,人品好的人,则能主动呈现其良好的人品。粗俗之人,则会呈现粗俗的作品。想要具现生动的气韵,则要不断思考,如何让良好的气韵生动,塑造出良好的人格。气韵生动,不需经过修养,一定会在作品的大处、小处中展现出来,不过我们必须勉力训诫自己,抱持热诚面对事物。以工匠的角度来说,他们要想的是写一个字多少钱,刻一划多少钱,从来没考虑过如展现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行动都是为了迎合他人,倒不是指工匠根本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气韵生动,在艺术上是绝对必备之事,提到笔力强健,之前也曾说过,笔力不强是否没有价值?我们无法只靠这个条件来判断,为什么笔力一定要强健呢?为什么强健才是好的呢?因为看了没有回响。绘画方面,也有人说“这是强大的、这是弱小的”,因为弱小不值一见。不过,大家必须注意,柔软与弱小是不一样的。即使非常僵硬,有时候也是弱小的。柔软不等于弱小。我曾在青年时期听前田默凤[95]讲授书法,他在书艺演讲说了这段话。“竖笔之时拉线,笔的笔尖会在线条的正中央,若笔尖打横,以笔腹书写,则成了横笔,力量柔弱。所以只有竖笔能拉出刚强的线条。”
乖乖提笔拉线所以线条柔弱,所以他说这么做比较好,以笔为中心,也就是笔锋呈螺旋状,轻轻地摇晃,动作缓慢地拉了一条线。不过,如今回想起来,拉一条刚强的线,绝对不是用这么蠢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呈现强劲,不过是耍把戏罢了。只是用作弊的方式,让弱小看起来比较强劲。利用耍把戏般的小技巧,看起来比较强劲而已。如果本身是一个刚强的人,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管写得多么随便,强劲的字就是强劲,弱小的字还是一样弱小。看他讲述这种耍把戏的方法,看来也只能呈现强劲的表象,事实上不可能写出强劲的线条。这种作弊的把戏,大家千万不可以效法。
书法老师说:“竖笔要这样把笔拿得直挺,千万不能稍微往旁边偏,不然就弱掉了。”事实上,笔不管是拿横的还是拿直的,弱者恒弱,强者恒强。只要作者具艺术性,就能创造艺术。字要靠灵活应用的手劲,艺术并非来自于自由创作或强弱之别。作者的人格、作者的个性展现其中之处,正是强弱、美丑、柔软形成的根源,没有其他原因。这种作弊的技巧,实在值得抨击。如果对这种技巧有兴趣,试试倒是无妨,不过,靠这招可不会写出什么刚强的字,能够理解这点即可。
此外,关于学习书法的方式,我对于学习现代人的书法模板一事,有一些意见。刚开始,我请教岩谷一六先生许多问题,不过他只肯教我如何巧妙地模仿一六的字体,以及一六书写的特色字体。不肯教我书法字的基本功。虽然不肯教我书法字的基本功,倒是教了我运用指尖的方法,该怎么动手指才能把字写好。一六的书法风格,就是这样的字(指着一六的字体),像这样,先把笔放掉,然后再下笔。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严谷一六先生为什么会学到这种习惯呢?鸣鹤先生又是学习谁的呢?我曾经试着向门生打听这些事。于是我终于得知他们奉为秘籍的范本,后来,我决定直接学习字帖。我想有些人向当今的书法家学习书法,如果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我建议你们,最好先了解现在的老师学的是哪一个范本,直接学习原来的字帖比较好。学习字帖,才能(跟老师和弟子)一起学会等级相仿的书法字。明明想要学习弘法大师[96]的字,却找了以弘法大师为范本学习的老师,向他学习范本时学会的习惯,自然比原本的范本弘法大师更低了一级,也就是说,他学的是誊本,自己又更低了一级。想到这一点,就会察觉不如学字帖好了。此举只会越来越低级,没有底限,最终成为一个乱七八糟的弘法大师。如果觉得王羲之的字好,直接学他就好了。想要学习弘法大师,不妨直接学习大师的墨迹就好。把自己当范本,让人学习自己的字,这样的事实本身就是一件逾越权限之事。关于这一点,今后有志于此的书法家应谨记在心才是。从书法家的立场来说,如果觉得王羲之不错,应该叫别人直接学习,再提点别人该注意的部分,提供他们参考,千万不可以把自己写的字当模板。
提供自己采信的范本给朋友,成为他们的守护者,对于自己的晚辈,则扮演守护者的守护者,自己写范本,让他们学习,这种做法可是一点也不好。
在描绘富士山之前,可以让学生参考自己的画作,画梅树之时,也可以画给他们参考,如果要学生照着画,此举无非是在培养画梅树的画匠。若是不想这样,直接弃学生于不顾,又会像前阵子的帝展,出现愚蠢的写实画。可自由省略的地方应该省略,该画的地方不可不画,尽管采取自由的行动是一件好事,不过,教导学生向自然学习的大意,才是老师该做的事。
昭和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