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定要相信,
你身上拥有种种未被染污的好,你心里拥有更多未被挟持的自由。
多多姐姐:
我的父母有个朋友,他的儿子和我在一个学校,但是他的学习成绩比我好,我的父母就把我和他比,我在努力地追赶他,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于是我的父母就对我说:“不想上,就去干活。”而且,他们还不相信我,每次我在学习时,他们都说我在玩,还动不动就骂我。我的自尊心很强,每次他们骂我,我只能偷偷地哭,因为我如果当着他们的面哭,他们就会说:“还有脸哭?”然后,他们还限制我说话,不让我在别人面前丢他们的脸。我该怎么办?
5
亲爱的小孩:
看到你的来信,我觉得难过极了,为你的父母感到难过。
从你所描述的情境以及他们的态度、语言方式看来,你的父母,他们首先是不快乐的。
可以想象,他们跟这个社会上大部分的人一样,跟正在为你写回信的我一样,自幼年时期起,我们就一直被赋予各种要求,各种期待。我们甚至在还没有出生之前,就首先被期待是一个男孩,我们最好要学而优,然后仕途亨通,光宗耀祖,最后青史留名。当初“我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的单纯愿望,也最终变成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告。
而当我们在现实层面已经屈服于家族与社会的期待,在精神层面他们还会期待,我们内在的忧乐与天下的忧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个人必须屈从于集体,却无人深思集体乃是个人的集合,不重视个人价值的集体,只是一个虚妄的空壳。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一个群体意识掩盖个体意志的社会,我们分不清哪一个是自我蓝图,哪一个是家国梦想,我们互不关心他人的真实需要,也不允许自己停下来思考自己的真实愿景。
在各种不加解释、不予理解的要求与期待之下,我们这批孤独的小孩变成了专横的大人,变成了缺乏自我认知能力,缺少个体尊重情怀的可怜大人。
在成人的世界存在这样两种比较典型的人:
其一,他总是过分被外界所影响,追逐并依附主流价值观,过分需求外界的认同,从众,不自信,缺少独立性。
或者,他总是要求外界顺从他的意愿,总试图改变他人,要让身边的每一个人认可他的主张与观念,自大而具有侵犯性。
这些品性,都与缺乏自我认知不无关系。在他们的世界里,缺少“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概念,他们恐惧与他人的“不相同”,更加惧怕“不如人”,必须改变自己以趋同他人,或者改变他人以认同自己。
亲爱的小孩,你能理解成年人的苦吗?那种只有在比较和竞争中才能确立自己存在的苦,那种深深恐惧不被认同与接纳的苦。正因为被这样的苦所挟持,他们才会把你置于他们的评价体系,把你变成一个参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亲爱的小孩,你当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但也请你一定相信,他们绝对没有真的认为你一无是处。即使他们说出那样不顾你自尊心的话,也一定是出于爱,他们希望你能在他们所处的那个价值体系中,获得成功与认同,这样就可以远离于他们所遭受的苦。所以无论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无论他们使用的方式是否正确,父母最初的用心,一定是希望你快乐,远离痛苦。
亲爱的小孩,请一定要相信,你身上拥有种种未被染污的好,你心里拥有更多未被挟持的自由。请为你自己悄悄准备两个笔记本,好吗?一个用来每天写下一条你所发现的自己的优点。不是为了证明给任何人看,不需要任何人认同你所写的话,只是为了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珍爱。然后,请在另一个笔记本上,每天记下一条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好,或者在他人身上发现的优点,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不需要向任何人求证,只是为了学会欣赏和尊重,学会超越攀比与竞争的思维模式。答应我,尝试一下,从明天开始。
亲爱的小孩,你要勇敢地走出成年人早已迷失其中的怪圈,勇敢地寻求真正的快乐与自由,终有一天,你会回过头来拯救我们的,加油!
扎西拉姆·多多
2013年5月6日于印度汐巴利小镇
给自己的信
Dear Dorophy
寻找完整的自己,这是一个没有目的地和时间表的旅程,
你不会寻找到一个现成的、完整的自己,寻找本身就是在完整你自己。
寻找是一个不断地打破与建立的过程,是怀疑与信仰的交织。
这个过程很孤独,也很销金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