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1 / 1)

我在引言中提过,就某些层面而言,以上所呈现的精神分析过程并不完全符合过去的典型。然而,理查的素料与我的诠释,皆阐述了我在分析潜伏期与前青春期儿童时所使用的基本技巧原则。因此,我认为本书是《儿童精神分析》的续集,对于学习精神分析,特别是儿童分析的学生来说,应该有所帮助。事实上,这也是我出版此书的主要目的。

我在注记中一再指出,某些发展上的进步确实已经不复存在。我仍然认为这些进展相当具有价值,因为即使这些进展无法完全确立,仔细探究每个过程仍是分析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一项分析的整个过程必定包含了这些改变,即使是为期更长的分析过程也是如此。分析师唯有借着密切注意这些变动并且加以分析,才能够达到修通的目的。也就是说,分析师不仅要诠释新的素材细节,也要在新的领悟产生的当下处理焦虑内容与形式上的变化。

我会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短期分析所带来的影响,那就是被害焦虑的减轻与内化过程和认同有关。借由分析与内在客体及摧毁冲动有关的焦虑,我得以一再地减轻理查的被害焦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理查的进展与他和好客体之间的关系改善有所关联,而我确信这基本上适用于每个案例,也能够带来持久而良好的转变。我清楚地说明过,理查所爱的客体是理想的“浅蓝色”母亲,而他和分析师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理想化必定与不同程度的被害感连结在一起;当理查与理想母亲及分析师之关系的被害性质显现出来时,就是分析有大幅进展的迹象。在分析理想化与被害感这两种层面的过程中,我也发现理查与母亲的关系不完全是建立在理想化上;就某种程度而言,他对母亲的信任与爱变得更为稳固。然而,被害焦虑与分裂过程也一再唤起理想化的需要。这些焦虑减轻之后,与母亲这个原初好客体的关系就会更加稳定。再者,针对具有强烈偏执特质的俄狄浦斯情结所做的分析,让他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对父亲的爱,这也再度减轻他对其他人的疑虑与被害焦虑;同时,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客体关系都有所改善。

这些转变意味着理查已经更能够面对、控制和抵消他的摧毁冲动、嫉羡、贪婪与被害焦虑。这也代表他的自我已经较能接受超我,并且与之整合。另外一个强化自我的因素,是原本相当强烈的投射性认同与内射性认同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减弱。理查对自己的天分以及好的人格特质愈来愈有自信,同样强化了他的自我。这跟他对自己未来的性能力抱有更多希望,以及能够释放更多性器幻想都有关联。

在本书一开始,我们会发现理查经常在摧毁冲动与爱的冲动之间挣扎,也饱受被害焦虑与忧郁焦虑之苦。他每次玩玩具都以“灾难”收场,显示他有极度的不安全感。这样的“灾难”必定包含外在与内在世界的毁灭,也包含他自己的毁灭。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婪、嫉羡和竞争性,而这些从他的王国图画中都可以看得出来。不论他原来的意图为何,最后他所拥有的领土总是比其他人多。

这个情况随着分析进行而有所改变。我先前提过,他的嫉羡、嫉妒与贪婪(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死之本能的表现)有所减轻的原因,是他逐渐能够面对并且整合他的摧毁冲动,这也跟他能够发挥爱的能力有关,让恨能够被爱冲淡。因此,他更能够包容别人与自己的缺点。与被害焦虑共存的罪疚感已经减轻,也意味着他的修复能力有所提升。事实上,他已经能够将忧郁心理位置修通到某一个程度。

他不再需要离开被摧毁的客体,反而对他们产生怜悯之心,这也是生之本能与爱的能力逐渐居于主导地位的象征。我先前提过,理查当时原本非常痛恨威胁英国的敌人,但后来却能够同情那些被摧毁的敌人。例如,他曾经对于柏林和慕尼黑所遭受的攻击表示遗憾,也曾认同被击沉的尤坚号。生之本能逐渐在两种本能的融合中占上风,加上后来爱缓和了恨,促使他最终仍对未来持续接受分析抱持希望;即使分析过程相当痛苦,他在意识与潜意识上都知道分析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怀着怨恨、失落感与极大的焦虑,他对分析所抱持的希望以及与分析师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都印证了我的观点,那就是分析使他的内在好客体更为稳固,而内在安全感的提升也反映出生之本能逐渐在增强。我觉得虽然这个分析不完整,但它所带来的这些改变似乎能够持续下去。